来源:网络资源 作者:匿名 2009-10-23 16:47:14
年年岁岁话中考,岁岁年年感受新。2009年中考刚一结束,笔者搜集到来自全国各地的110道中考作文试题,进行了仔细分析研究。思来想去,觉得套用北京市中考作文试题来表达心中的感受非常合适:中考还将进行,命题探索并没有结束。
题型:成就两大阵营
近年来,中考作文全命题、半命题、话题、材料和选题作文题型进进退退、起起落落,反映出命题者不同的命题取向。下面,我们不妨先来看看近四年来中考作文试题变化情况。
2006~2009年中考作文题型一览表
从上述表格可以看出,选用全命题和选题作文题型的考区,2008、2009连续两年共计超过60%,且两种题型每次都接近或超过30%。这说明全命题和选题作文都是中考作文命题中的强势题型。需要指出的是,选题作文在整个考区中所占比重,在2005~2007三个年度连续超过43%之后(2005年是45.2%),接连两年出现下滑,直至2009年让出已坐稳四年的第一位,退居第二。全命题作文从2007年起一路走红,2009年更是一举登顶,成为第一。或许有人不解,为什么课标提出“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而我们的命题者却要选用全命题形式?其实,包括选题作文在内的开放式题型大量减少的原因,就是命题者更注重统一阅卷标准,更重视提高考试信度,要努力减少由于题目过于开放而带来的宿构等现象,减少由于题目过多而出现评卷标准不够统一的情况。当这样的指导思想成为主流,我们可以预见,全命题作文肯定会继续“领跑”今后几年的中考,选题作文所占比例会进一步减少,且其中备选题型也会不断进行相应的调整。
如果说全命题和选题作文处于强势阵营,那么,半命题、话题和材料作文都是处于弱势阵营。其中,话题、材料作文已经并且将会在较长时间里处于谷底坚守期。半命题作文由于具有宽严适度、可调可控的优势,加之它从2009年起受到高考作文命题者的青睐,所以,笔者认为它的走势会趋好、上扬。我们还可以从另一个视角来看待这几种试题:2009年全部36道选题作文试题中,备选题为72道,其中全命题作文22道、半命题作文24道、话题作文14道、材料作文12道。这说明半命题作文很受命题者重视。
需要指出的是,在题型选择上,2009年出现了一种地域趋同的新动向。具体来讲,就是以地级市为考区命题的同一个省里,各考区选用的作文题型大多相同。笔者手头资料显示,江苏13市中,12市是单一题,只有淮安市是延续往年的选题作文,其中有全命题作文10道,高达76.9%;浙江10卷中,全部是单一题,其中有全命题9道,高达90%;广东4卷中,全部是单一题,其中全命题3道,高达75%;四川8卷中,选题作文5道,高达62.5%;等等。这种现象说明,省级主管部门在下放命题权的同时,对于命题指导思想和原则进行了一定的统筹和规范。所以,某些地方的老师同学们在今年的复习备考中,对这类现象也要给予一定的注意。
内容:聚焦五大热点
综观2009年中考作文试题,在内容指向上,以下热点较为明显:
(一)时间热点:立足“今天”。我们所指的“今天”,不仅仅是指今日这一天,也是指当前、现在。在具体表现上,一是文题中直指“今天”的,比如“今天真好”(南京题)、“今夜无眠”(乌鲁木齐题)就聚焦今天,眼望当前;二是站在今天回忆过去的,比如“又是一年风起时”(济南题)、“亲切的怀恋”(大连题一)、“从那一刻开始”(温州题)、“印象”(宁夏题二)、“感受节日”(桂林、百色合卷题)等,都需要考生回顾往事,叙写真实感受;三是站在今天展望、畅想未来的,比如“假如初三不再补课”(吉林题一)、“中考后,我最想 ”(南充题二)、“ 并没有结束”(北京题)等,需要我们写未来的生活,但是其中必有今天生活的投影和延续。
(二)地点热点:面向身边。比如,“喜看家乡新面貌”(达州题一)、“这里风光 好”(眉山题一)、“沉醉在 的世界里”(贵阳题)、“走在 的小路上”(荆州题)、关于本地留守学生生活及经历的材料作文(怀化题)等,都是在深入挖掘本地文化和自然资源的基础上命制出来的好题,它们鼓励考生观察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这类题目,具有较强的人文特色。
(三)人物热点:以“我”为主。大量全命题和半命题作文文题中都出现了“我”这个字眼。比如,“刹那间,我发现了自我”(深圳题)、“我发现了 的美”(茂名题)、“在我的世界里,一切都很美好”(陕西题)、“那一刻,我迈上了新台阶”(兰州题)、“我们一起走过”(南通题)、“那次,我和他(她)都是好样的”(义乌题)、“谢谢你,为我助跑”(丽水题)、“我和 一起”(广东题)、“ 触动了我”(海南题一)等等,其中有的要求考生站在“我”的角度写“我”,有的要求站在“我”的角度写“他(它)”、写社会,总的特点是聚焦同学们的日常生活,说真话,抒真情。以“我”为命题着眼点的试题,肯定还会大量存在于2010年的中考作文试题中。
(四)事件热点:聚焦经历。与2008年考前出现的抗击雪灾、抗震救灾、喜迎奥运等重大事件不同,2009年中考前出现的抗击国际金融危机、五四运动九十周年等大多不直接进入同学们的生活。或许正是这样的原因,像2008年中考出现的“当地震发生后……”“战胜自己,坚强起来”等直面时代热点的试题,今年相应地少了很多。2009年各地中考作文题,要么是把时代热点安排在导语中,比如江苏泰州试题就用抗击甲型H1N1流感中的一个故事引出了全命题作文“懂得责任”;要么是暗含时代热点,比如“取暖”(台州题)、“伸出自己的手”(潍坊题)、“传递”(常州题)、“不走寻常路”(嘉兴题)、“春风吹又生”(长沙题二)等,既可以写考生自己的生活经历,也可以从一个或大或小的角度折射时代热点。而大量试题指向的是考生的人生经历,比如,“生日快乐”(淄博题)、“难忘的经历”(济宁题)、“放假了”(漳州题一)、“我们初中生的故事”(三明题)、“师生之间”(安徽题)等,考生一看就能联想到自己的诸多经历,找到大量素材。总之,命题者努力做到最大限度地调动考生的生活积累,便于他们找到得心应手的写作素材,鼓励他们“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
(五)情操热点:健康向上。中考是人生的重要经历,其作文命题在考查毕业生写作能力的同时又要引导考生思想和人格的提升,这是命题者的一大追求。所以,命题者在文题内容要表现的思想情操方面,必然是健康向上的。比如,“ ,太棒了!”(山西题)、话题作文“自信”(荆门题)等试题,鼓励考生自信乐观地面对生活、面对他人;“我很幸运”(江西题),传达出知足、感恩等心理感受;话题作文“团队精神”(青岛题二)、“伸出自己的手”(潍坊题)等,让考生懂得与人相处,合作共赢;“我还缺少什么”(佛山题),勉励考生要正确认识自己,不断进取,完善自我;“逆耳忠言助我行”(河南题一)、话题作文“走出自我小天地”(临沂题)、材料作文“尽力而为就好”(武汉题)、写信劝慰同学正确对待挫折和压力(天津题)等,着眼的是在解决好生活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成长,走向成熟。
以上五大热点,都贯彻了《教育部关于深入推进和进一步完善中考改革的意见》中“学业考试的命题要严格依据学科课程标准,加强试题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经验的联系”的文件精神,也都落实了课标“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的精神。我们可以预见,在未来的中考中,以上热点还会继续热下去。
备考:坚持全面训练
中考作文复习备考,从内容上准备,就是要从自我成长、生活热点、品德修养、情感体验、思辨感悟、想象创新等方面阅读和揣摩一些优秀作文,看看它们都有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同时从这几个方面储备一些名人名言和新闻时事等相关素材;从题型上准备,就是要根据本地考区的常用题型(至少两种),研究它们的应对方法,认真训练。比如,应对全命题作文,一定要对题目(包括其中的导语部分)进行仔细分析,对组成题目的各个语素和词语,都要明确其意思,从而准确把握题目规定的写作范围和内容。应对半命题作文,要认真研究文题中的引言和要求,吃透已经给出的题目词语的含义,补出合乎语法规范的短语作为题目。补题时,要根据自己的人生体验和生活积累,打破思维定势,补出自己熟悉的题目、最有把握的题目、感悟最深的题目、最容易写出新意的题目。只有这样,才能扬己所长,掌握主动。应对选题作文,要在较短的时间里确定写作试题,为自己的考试赢得主动。挑选的原则应该是选熟不选生、选易不选难。如果选择的是材料作文,关键是要读懂材料的内涵(涉及的主题和相关内容),然后以此为话题展开写作。从方法上准备,我们要注意搞好下列训练:一是开展全程训练。可以按照老师的复习规划,从作文评分的若干方面(如审题、构思、立意、选材、表达、修改等),逐一进行训练,每一项都要落到实处,取得实效。二是开展局部训练。主要是开头、结尾等影响中考作文评分的关键部位和个人劣势方面,不妨重点训练几次。三是开展创新训练。作文最忌平淡无奇,千篇一律,平时要加强对“精”“深”“活”“新”等方面的训练,以便收到平中见奇、同中见异的效果。四是开展速度训练。这是为了避免在考场上因时间不够而导致无法完卷的遗憾。平时应训练自己快速审题、快速构思、快速行文的能力,养成“快”的习惯。
除此之外,在应考过程中,如果我们面对的是偏难的作文题目,在写作中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准确理解题意。准确理解题意包括对材料、题目、提示语和写作要求等内容的理解。要仔细推敲材料,弄清材料的内容及命题者隐含的意图,确立自己的观点;要看清、想清、吃准题目的含义及它涉及的范围;要领会提示语透露出来的信息。做到这些,就可以有效避免偏题离题。
二是善于转化话题。在准确理解题意的基础上,要善于将题目设定的要求转化到便于我们把握的范畴之内。比如,浙江台州市的全命题作文“取暖”,我们知道它有别于“温暖”一题。一个“取”字,表示出一种动作行为,需要施动者主动地付出一定的努力。“取暖”者,是缺乏温暖者的行动,而“暖”的比喻义,可以是关心、理解、爱护、教育、亲情、友情等等。这样一来,“取暖”这道题目就可以转化为“我追求母爱”“我为爷爷送去关爱”“相互激励”等话题。也就是说,找到跟题目要求相关的词语,对比辨析,可以帮助我们化解偏而难的试题带来的审题难度。
三是理清行文思路。写作前,我们要养成列提纲的习惯,列提纲可以针对文章层次、段落、先后主次等做一个统筹安排。写作时就可以按照提纲有步骤地展开,确保文章思路流畅、条理清晰。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中考网,2024中考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