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网络 作者:匿名 2009-11-03 11:25:20
关于对孩子的教育问题早已是大多数中国家庭的中心问题。许多家长甚至在孩子出生前就对孩子的教育问题做好了安排。什么“胎教”、“零点教育”诸如此类的教育出现在许多家庭中。有的性急的家长在孩子两岁时就开始教孩子写字、孩子三岁时就请人教钢琴,更有的家长恨不得别人家孩子学的东西都让自己的孩子学到,各种课程安排得满满的。
但是,对孩子早期教育的重视并不一定能够取得好的教育效果。我们常常看到,由于不懂得教育规律,许多家庭的早期教育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有的甚至走向了反面。目前,在中国家庭中,最普遍存在的不符合教育规律的现象是家长们总是在“好意”地伤害孩子。
所谓“好意”,即家长们所持的“好”的动机。他们常常想当然地认为,自己为孩子的未来着想,早一些、多一点给他们安排学习,使他们超出同龄孩子,在未来的竞争中处于领先地位总是没有错的。在这种好意的支配下,他们往往下大决心抓好孩子的早期教育。早而又早,严而又严,不断地提出新目标,不断地提出高要求,不断地发现新问题。然而,就是在这样的好意驱使下,常常在不经意中造成了对孩子的“好意”伤害。
“好意”地伤害孩子的最突出的表现是让孩子不断地体验失败:当孩子没有完成好学习任务,家长严厉地质问:“你为什么做不好?别人为什么就做好了?”--孩子体验了失败;当孩子的成绩处于中等水平,家长严厉地质问:“你为什么不能学在前面?你比他们差吗?”--孩子体验了失败;当孩子取得了第二的好成绩,家长还是严厉地质问:“你为什么不如那个第一的?问题出在哪儿?”--孩子仍然体验到失败;当孩子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家长还严厉地质问:“你为什么会丢掉那几分?为什么就不能满分”--孩子体验的还是失败。……在实际生活中,这样让孩子不断地体验失败的家长很多。他们当然是出于好意,但他们这样做的结果却给孩子造成了难以估量的伤害。试想,当一个人不断地体验到失败,不断地在心里进行自我否定,不断地暗示自己不行,那么,遇到问题时他会做怎样的反应?他会以乐观的态度去积极面对吗?他会以开阔的思维千方百计地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吗?他肯于抛头露面去做工作吗?心理学家指出,孩子们由于缺乏自我意识,不会做正确的自我评价,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主要来自于他人,特别是他心中的权威。而对他最有影响的是给予他生活关怀的、他最亲近的家长。家长怎样评价他,他常常就会自认识是这样的。由此,我们就可以知道,家长给予孩子什么样的评价是多么重要!人们普遍认为,中国的孩子缺乏乐观自信的态度。家长们也常常为自己的孩子表现出的内向、懦弱、胆怯、自卑等消极态度而着急、生气,孰不知这正是家长们让他们从小就不断地体验失败造成的,是家长们亲手塑造出了他们的这种性格。
如果我们认识到让孩子不断地体验失败的教育是多么的失败,我们是不是可以找到一个让他们不断地体验成功的途径,使我们的“失败”型教育变为“成功”型教育?家长们,不要再“好意”地伤害自己的孩子了!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中考网,2024中考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