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以来世界经济发展总体特征 (1)两个趋势: ①经济区域集团化。主要表现:东盟、亚太经合组织、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 ②经济全球化。表现在1995年WTO正式运转。 ③二者关系:前者是实现后者的重要步骤和途径;
2024-12-09
影响大国关系的三个因素 (1)国家利益是影响大国关系的根本因素。 (2)国际格局的变化是影响大国关系的重要因素。 (3)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异同在特定条件下影响大国关系。 35、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中美国占主
2024-12-09
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趋势 (1)从战后雅尔塔体系确立到50年代中期:两极格局形成,世界形势由缓和转向 冷战 。 (2)从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末:世界政治在两极格局的大框架下出现动荡、分化和改组。 ①60年代社会主
2024-12-09
对 冷战 局面形成的认识 (1)三个原因: 直接原因 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破裂,双方争霸、扩张产生矛盾; 主要原因 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同; 根本原因 国家利益的争夺。 (2)三个对峙: 政治上, 杜鲁门主义 与欧洲共产党
2024-12-09
近现代资本主义经济运行机制的发展、演变 (1)第一次工业革命后,采用机器生产的工厂取代了以手工技术为基础的手工工常资本家占有所有生产资料,控制整个生产过程,工人被严格地组织在工厂里,成为依附于机器的雇佣
2024-12-09
苏联(俄)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的经济政策调整 (1)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苏联经济建设经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农业集体化、工业化等政策,最终确立起以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为特征的斯大林模式。 这种模式
2024-12-09
近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原因 (1)思想观念变化。文艺复兴 深刻的思想运动导致人们观念的根本变革和思维方式的革命,进而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大发展。 (2)社会的进步促使人的尊严得到了尊重,人的价值和人的潜能得以充分发挥
2024-12-09
一、二、三、四 总结文艺复兴运动 (1)一个核心和中心: 人文主义和意大利。 (2)两个阶段: 前期(但盯薄伽丘和彼特拉克);后期(达 芬奇、米开朗琪罗和拉斐尔)。 (3)三个领域: 文学艺术领域、自然科学领域、思想领
2024-12-09
用 一、二、三、四 理解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1)一个实质: 资本主义初步确立了对世界的统治。 (2)两重影响: 促进了资本主义国家的迅猛发展;给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带来了深重的民族灾难,但客观上有利于推动其
2024-12-09
近代不同历史阶段西方殖民扩张的特点 (1)15世纪末至18世纪晚期:扩张主要是为了掠夺金银财富,积累资本。手段具体包括抢劫财富、贩卖黑奴、欺诈性贸易等。 (2)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期:目的是为了拓展商品销售市场和
2024-12-09
19世纪至今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四次飞跃 (1)第一次飞跃是从空想社会主义到科学社会主义。 (2)第二次飞跃是理论到实践到理想的实现。 ①理论到实践:巴黎公社; ②理想变现实:俄国十月革命。 (3)第三次飞跃是一国
2024-12-09
资产阶级代议制统一性的表现 (1)一个核心: 代议制的民主,都具有形式上代表民意行使国家权力的代议机构(议会)。 (2)两种政体: 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 (3)三项原则: 民主化、法律化、制度化。 (4)实行三权分立
2024-12-09
罗马法的演变及影响 (1)一个趋势: 随着罗马国家的发展,罗马法不断发展完善。 (2)两个转变: 由习惯法到成文法,《十二铜表法》标志着罗马成文法诞生;由公民法到万民法,由零散到形成完整体系,《查士丁尼民法大
2024-12-09
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 (1)从政治机构的设置来看,有公民大会、五百人会议和陪审法庭,体现了人民主权这一特征。 (2)从运作方式来看,通过差额选举制、任期制、议会制、比例代表制等方式保证了每一个公民都有执掌最高
2024-12-09
20世纪三次巨变、三大伟人、三大理论 (1)三次巨变: 第一次是辛亥革命;第二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第三次是改革开放。 (2)三大伟人: 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 (3)三大理论: 三民主义、毛泽
2024-12-09
现代中国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阶段线索 (1)过渡时期(1949~1956) ①含义:从新民主主义经济向社会主义经济过渡。 ②三项举措:过渡时期总路线; 一五 计划;三大改造。 ③一个创举: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和平赎买政策
2024-12-09
一二三 理解现代中国的外交 (1)一个政策和宗旨: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2)两大贡献: 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提出 求同存异 方针。 (3)三个时期:
2024-12-09
对中国现代政治建设的认识 (1)两种社会形态: 新民主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 (2)两个机构: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3)两部宪法: 《共同纲领》和1954年宪法。 (4)四大制度: ①人民代表大会
2024-12-09
近代思想解放潮流的认识 (1)一个主题: 向西方学习,探索救国救民之路。 (2)两个特点: 向西方学习的层次不断深入,逐渐突破封建思想束缚,中国人思想不断得到解放;先进理论在革命实践中和中国实际相结合,不断创
2024-12-09
近代社会生活变迁的认识 (1)一条主线: 随外国资本主义入侵和近代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变化而变迁。 (2)两个方面: 一是社会物质生活的变迁; 二是生活风俗习惯的变化。 (3)三大因素影响: 一是欧风美雨的潜移
2024-12-09
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认识 (1)三次发展机遇: 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放宽 民间设厂 的限制;辛亥革命的推动; 第一次世界大战列强对华经济侵略的放松。 (2)四个原因: 商品经济的发展、外国侵略的刺激、洋务运动的诱导、
2024-12-09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的探索特点 (1)从最高纲领到最低纲领(国共第一次合作,开展国民大革命)。 (2) 从以城市为中心到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国共十年对峙)。 (3) 从反蒋抗日到联蒋抗日(国共第二次合作,开展抗日战争
2024-12-09
六个第一 巧记辛亥革命 (1)建立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 同盟会。 (2)第一次提出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 三民主义。 (3)建立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 中华民国。 (4)颁布亚洲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 《中华
2024-12-09
农民阶级在近代中国民主革命中的特点 (1)农民阶级具有革命性 ①含义:受地主阶级和外国资本主义的双重压迫,具有革命的要求。 ②表现:太平天国运动首次担负起反封建反侵略的革命任务,沉重打击中外反动势力,动摇
2024-12-09
近代列强侵华的方式和危害 (1)方式: ①军事侵略: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日本侵华战争。 ②政治侵略:通过中英《南京条约》(1842年)、中日《马关条约》(1895年)、
2024-12-09
古代文学艺术发展的趋势和原因 (1)趋势: 日趋平民化、世俗化,反封建意识增强。 (2)原因: 封建专制统治加强;商品经济发展。 编辑推荐: 中考各科目重点知识汇总 中考资讯、中考政策、考前准备、中考预测
2024-12-09
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 (1)科技内容上应用性强,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探索不够;研究方法上主要采用传统的典籍整理与经验总结,缺少实验。 (2)在科技应用上主要服务于封建农业经济的发展和大型的工程需要,缺乏将科技
2024-12-09
中国古代治国思想的演变 (1)诸子百家思想观点: ①儒家推崇 人治 ,提倡 礼治 或 德治 ,即指治国时偏重人的作用,实行 仁政 。 ②法家提倡 法治 ,崇尚 以法治国 ,即强调法的作用,主张用法令来统一人们的思想和
2024-12-09
明清时期对外贸易性质、政策对社会转型的影响 (1)中国古代对外贸易是政府与外国进行的朝贡贸易,目的不以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为目的,主要是加强友好往来。 往往遵循 厚往薄来 的原则和采取 倍偿其价 的方法,政府在
2024-12-09
影响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主要因素 (1)腐朽的封建制度的束缚是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根本原因。 (2)统治者大力推行 重农抑商 政策,实行专卖制度,对民营商业课以重税,影响了扩大再生产的资金的积累和国内市场
2024-12-09
古代商业的发展 一个政策: 重农抑商。 两个方面: 商业发展与商人地位。 三大特点: 商人社会地位低,商业发展艰难曲折;受制于农业的发展;政府对商业的控制逐渐减弱。 四段历程: 春秋战国(官府垄断局面被打破,
2024-12-09
中国古代农业的特点 (1)小农经济是传统农业的基本模式。 (2)精耕细作是传统农业的基本特征。 (3)铁犁牛耕是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编辑推荐: 中考各科目重点知识汇总 中考资讯、中考政策、考前准备、中
2024-12-09
选官和监察制度 一个根本目的: 强化皇权统治。 两个层面: 盐官吏和监察百官。 三个趋势: 标准由家世门第逐渐演变为学识才能;盐方式由推荐演变为考试盐;盐形式日趋严密,趋向制度化。 编辑推荐: 中考各
2024-12-09
封建专制中央集权的认识 一个集中: 即所有权力集中到皇帝一人手中。 两对矛盾: 即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三个趋势: 即分相权集皇权,形成君主专制;分散地方权力,集中于中央,形成中央集权;对
2024-12-09
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 一个核心:王权。 两种制度:分封制与宗法制。 三个特点:周王是天下共主,地方建立诸侯国(分封制);依据血缘的亲疏,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相结合,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宗法制)。 编辑推荐:
2024-12-09
三农与民生 1. 常考设问:解决 三农 问题的措施 2. 答案模板 (1)重视农业,加强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 (2)加大农业资金投入,坚持税费改革; (3)加强、加大向农民宣传农业技术等的力度; (4)注重调动农民的
2024-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