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 运用对比,可以把不同人物、不同的生活现象、不同的思想感情,区别得更加鲜明,使美者更美、丑者更丑。 如: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梅尧臣《陶者》)全诗通过陶者和富家的强烈鲜
2024-12-30
抑扬 抑扬可分两种:欲扬先抑;欲抑先扬法。 如: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游园不值》)诗前两句写诗人乘兴游园,被拒之门外;后两句却写出诗人另有所得,看到
2024-12-30
虚实结合 实写,指对人物或事件进行直接的、正面的叙述和描写。虚写,指采用侧面交代或烘托性的叙述与描写。虚实结合,即两种手法在叙述、描写中同时使用。 如: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王建《十五夜望
2024-12-30
用典 用典是指援引历史故事或古书中的词语来说明自己观点的一种修辞方式。用典有明用,也有暗用。 如: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词人以廉颇自比,表示自己虽老却不忘为过效劳的忠贞之情。 编辑推荐: 中
2024-12-30
烘托 衬托中的正衬,原始我国传统画技之一。亦称 烘云托月 。后借用指一种写作技法,指通过特定的环境气氛的描写,以突出人物某种心绪或突现人物形象的技法。此中手法常与渲染结合起来使用。 如:行者见罗敷,下担
2024-12-30
渲染 我国传统画技之一,后借用来指文艺创作中为突出人物形象和环境所采用的强调、反复等多方面着意铺叙的写作技法。 如: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王昌龄《秋词》)首
2024-12-30
借古讽今 这是咏史诗中常见的表现手法,借历史上的事件乱来讽喻当朝。 如:台城六代竞奢华,结绮临春事最奢。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刘禹锡《台城》)全诗以台城这一六朝帝王起居临政的地方为题,描写
2024-12-30
以景结情 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过程中,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景代情作结,使得诗歌 此时无情胜有情 ,显得意犹未荆 如: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王昌龄《从军行七首》
2024-12-30
乐景写哀 属反衬手法中的一种,表面上写的是一种欢乐的场景,而实践上是借此来表达一种悲哀、凄楚的情绪。 如:青雀鹄舫,四角龙子幡,婀娜随风转。金车玉作轮,踯躅青骢马,流苏金镂鞍。赍钱三百万,皆用青丝穿,
2024-12-30
以动衬静 属反衬手法中的一种,即通过对动态的描写,渲染反衬出静态,也就是在动态描写中显示出静态。 如: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诗歌中所写景物如花落、月出、鸟鸣
2024-12-30
动静结合 指对人、事、景处于动态或相对静态时的描写。 如: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全诗用白描手法写出了诗人夜晚在船上看到的景色,前两句写静态,后两句写动态,一动一静,相辅相成。
2024-12-30
情景交融 在景物描写中融入了作者的主管感情,使诗歌达到 物我合一 分不清哪是 景 ,哪是 情 的境界。 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诗句表面上是写景,而实际上
2024-12-30
托物言志 属间接抒情的一种,托物言志就是把要抒发的感情、阐发的思想借助于对某种事物或物品的描摹议论表达出来。 如: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虞世南《咏蝉》)诗歌中所描写的蝉的形
2024-12-30
借景抒情 (杜牧《泊秦淮》)属间接抒情的一种,通过对实景的描写来抒写作者的感情。 如: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诗歌的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所写景并非晴朗的
2024-12-30
直接抒情 即作者在文中把内心强烈的感情不加掩饰地直接叙述出来,让强烈的感情激流直接倾泻而出。 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全诗以慷慨悲凉的基调,通过
2024-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