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导航 中考政策指南 2024热门中考资讯 中考成绩查询 历年中考分数线 中考志愿填报 各地2019中考大事记 中考真题及答案大全 历年中考作文大全 返回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中考 > 初中资源库 > 初中练习题 > 初二语文 > 正文

第十讲 三角形的全等及其应用

来源:初中数学竞赛 2005-09-09 16:10:08

中考真题

智能内容
在中学教材中,关于三角形全等有以下判定公理:

  (1)边角边公理 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SAS)

  (2)角边角公理 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ASA)

  推论 有两个角和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AAS)

  (3)边边边公理 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SSS)

  关于直角三角形有:

  (4)斜边、直角边公理 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简写成“HL)

  利用全等三角形,我们可以得到有关角平分线、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等腰三角形的许多重要性质,在本讲中将直接利用这些性质.

  借助于全等三角形的知识,我们可以研究很多关于角和线段相等及不等问题、关于直线平行与垂直问题.

  1 如图2-1所示.∠1=2,∠ABC=DCB.求证:AB=DC

  分析 用全等三角形证明线段(或角)相等,最常用的方法是探究所求证的线段(或角)分别在一对可证的全等三角形之中.本题的ABDC分别属于两对三角形△ABE和△CDE及△ABC和△DBC.经分析可证明△ABE≌△CDE

   由已知,∠1=2

  ABC=DCB,而

  EBC=ABC-1

  ECB=DCB-2

  所以∠EBC=ECB.在

  ABC及△BCD中,

  ABC=BCD

  EBC=ECBBC=BC

  所以 ABC≌△DCB(ASA)

  所以 AB=CD

  说明 线段ABCD也属于两个(事实上)全等的△ABE和△DCE,因此也可直接证明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2 如图2-2所示.△ABC是等腰三角形,DE分别是腰ABAC延长线上的一点,且BD=CE,连接DE交底BCG.求证:GD=GE

  分析 从图形看,GEGD分别属于两个显然不全等的三角形:△GEC和△GBD.此时就要利用这两个三角形中已有的等量条件,结合已知添加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方法不止一种,下面证法是其中之一.

   EEFAB且交BC延长线于F.在△GBD及△GEF中, BGD=EGF(对顶角)

  B=F(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又∠B=ACB=ECF=F,所以,△ECF是等腰三角形,从而EC=EF.又因为EC=BD,所以

BD=EF

  由①,②,③

GBD≌△GEF(AAS)

  所以 GD=GE

  说明 适当添加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的方法可以不止一种,本题至少还有以下两种方法:

  (1)DDFAC,交BCF.可用同样方法证明△GFD≌△GCE(2-3)

  (2)DDFBCF;过EEHBCBC延长线于H,可证明△GFD≌△GEH(2-4)

 

  做完一道题后,再想一想还有没有其他证明方法,比较一下哪种证法更好,这对于发展思考、锻炼能力是大有好处的.

  3 如图2-5所示.在等边三角形ABC中,AE=CDADBE交于P点,BQADQ.求证:BP=2PQ

  分析 首先看到BPPQRtBPQ之中,只要证明∠BPQ=60°(或∠PBQ=30°).然而,∠BPQ是△ABP的一个外角,所以∠BPQ=PAB+PBA.但∠A=PAB+PAC=60°,若能证明∠PBA=PAC,问题即能解决,这两个角分别在△ABE与△CAD中,可以证明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在△ABE与△CAD中,

  EAB=DCA=60°,AB=CAAE=CD

  所以

ABE≌△CAD(SAS)

  所以 ABE=CAD

  由于∠BPQ是△ABP的外角,所以

  BPQ=PAB+PBA=PAB+CAD=60°.

  RtBQP中,∠BPQ=60°,∠PBQ=30°,所以BP=2PQ(RtBPQ30°角的对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说明 发现或构造全等三角形是利用全等三角形证明题目的关键,为此,我们常从发现两个三角形中对应元素相等入手,逐步发现或经推理“凑齐”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如本题在分析到欲证∠ABP=CAD后,进而把注意力集中到△ABE与△CAD中,这里,可适当利用几何直观感觉,启发我们寻找有希望全等的三角形,例如虽然△ABP与△APE都含欲证的角,但只需观察即可知,这两个三角形无望全等.

  4 如图2-6所示.∠A=90°,AB=ACMAC边的中点,ADBMBCD,交BME.求证:

AMB=DMC

  分析1 从图形观察∠AME与∠DMC所在的两个三角形△AME与△DMC显然不全等,但是这两个三角形中有其他相等元素:AM=MC.若能利用已知条件在现有的三角形中构造出新的对应相等的元素,形成全等三角形,这是理想不过的事.由于∠C=45°,∠A=90°,若作∠A的平分线AG,则在△AGM中,∠GAM=45°=C.结合求证中的∠AMB=DMC(这当然不能作为已知,但在分析中可以“当作已知”来考虑,以便寻找思路),我们可以断言△AGM“应该”与△CDM全等!为此,只要在这两个三角形中求得一组边相等即可.图形及条件启发我们可考虑去证明△AGB≌△CDA

  证法1 作∠BAC的平分线AG,交BMG.在△AGB与△CDA中,因为

AB=CA,∠BAG=ACD=45°,

  ABG=90°-AMB, ①

  MAD=90°-EAB. ②

  由于,在RtMAB中,AEBM,所以∠AMB=EAB.由①,②,∠ABG=MAD,所以

AGB≌△ADC(ASA)

  于是 AG=CD

  在△AMG与△CMD中,还有

AM=MC,∠GAM=DCM=45°,

  所以 △AMG≌△CMD

  从而 ∠AMB=DMC

  分析2 如图2-7所示.注意到在RtABM中,由AEBM得到∠MAE=MBA,若延长AE,过CCFACAE延长线于F,可构成RtABMRtACF,从而有∠AMB=F.设法证明∠DMC=F,则问题获解.

  证法2 引辅助线如分析2所述.在RtABMRtCAF中,∠ABM=CAFAB=AC,及

BAM=ACF=90°,

  所以

RtABMRtCAF(ASA)

  所以

  AMB=FAM=CF. ①

  在△MCD与△FCD中,FC=AM=MC(因为MAC中点).由于∠ACF=90°,∠ACB=45°,所以

FCD=MCD=45°,CD=CD

  所以 △FCD≌△MCD(SAS)

  所以 ∠F=DMC. ②

  由①,② ∠AMB=DMC

  说明 这两个证法的思路较为复杂.添加辅助线的结果造出两对全等三角形,第一对全等三角形产生一些对应相等的元素,为第二对全等三角形做了铺垫;第一对全等三角形将欲证的一个角“转移”到第二对全等三角形中,从而最后使问题获解.对一些较复杂的问题采用迂回的办法,因势利导地创造全等三角形,产生更多的相等条件,使欲证的角(或边)转移位置,走出“死角”,最终使问题获解.

  5 如图2-8所示.正方形ABCD中,在边CD上任取一点Q,连AQ,过DDPAQ,交AQR,交BCP,正方形对角线交点为O,连OPOQ.求证:OPOQ

  分析 欲证OPOQ,即证明∠COP+COQ=90°.然而,∠COQ+QOD=90°,因此只需证明∠COP=DOQ即可.这归结为证明△COP≌△DOQ,又归结为证明CP=DQ,最后,再归结为证明△ADQ≌△DCP的问题.

   在正方形ABCD中,因为AQDP,所以,在RtADQRtRDQ中有∠RDQ=QAD.所以,在RtADQRtDCP中有

AD=DC,∠ADQ=DCP=90°,

QAD=PDC

  所以

ADQ≌△DCP(ASA)DQ=CP

  又在△DOQ与△COP中,

DO=CO,∠ODQ=OCP=45°,

  所以

DOQ≌△COP(SAS),∠DOQ=COP

  从而

  ∠POQ=COP+COQ=DOQ+COQ

     =COD=90°,

  OPOQ

  说明 (1)利用特殊图形的特殊性质,常可发现有用的条件,如正方形对角线互相垂直,对角线与边成45°角,及OA=OB=OC=OD等均在推证全等三角形中被用到.

  (2)两个三角形的全等与对应元素相等,这两者互为因果,这是利用全等三角形证明问题的基本技巧.

  6 如图2-9所示.已知正方形ABCD中,MCD的中点,EMC上一点,且∠BAE=2DAM.求证:AE=BC+CE

  分析 证明一条线段等于两条线段和的基本方法有两种:

  (1)通过添辅助线“构造”一条线段使其为求证中的两条线段之和(BC+CE),再证所构造的线段与求证中那一条线段相等.

  (2)通过添辅助线先在求证中长线段(AE)上截取与线段中的某一段(BC)相等的线段,再证明截剩的部分与线段中的另一段(CE)相等.我们用(1)法来证明.

   延长ABF,使BF=CE,则由正方形性质知

AF=AB+BF=BC+CE

  下面我们利用全等三角形来证明AE=AF.为此,连接EF交边BCG.由于对顶角∠BGF=CGE,所以

RtBGFRtCGE(AAS)

  从而

  于是

RtABGRtADM(SAS)

  所以

  GGHAEH.因为AG是∠EAF的平分线,所以GB=GH,从而RtGBFRtGHE(HL),所以

F=HEG

  AF=AE(底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AE=BC+CE

  说明 我们也可以按分析(2)的方法来证明结论,为此可先作∠BAE的平分线AG交边BCG,再作GHAEH,通过证明△ABG≌△AHGAB=AH=BC.下面设法证明HE=CE即可,请同学们自证.  

  1.如图2-10所示.ADEFBC相交于O点,且AO=ODBO=OCEO=OF.求证:△AEB≌△DFC

  2.如图2-11所示.正三角形ABC中,PQR分别为ABACBC的中点,MBC上任意一点(不同于R),且△PMS为正三角形.求证:RM=QS

  3.如图2-12所示.P为正方形ABCD对角线BD上任一点,PFDCPEBC.求证:APEF

  4.如图2-13所示.△ABC的高ADBE相交于H,且BH=AC.求证:∠BCH=ABC

 

  5.如图2-14所示.在正方形ABCD中,PQ分别为BCCD边上的点,∠PAQ=45°.求证:PQ=PB+DQ

  6.如图2-15所示.过△ABC的顶点A分别作两底角∠B和∠C的角平分线的垂线,ADBDDAECEE.求证:EDBC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中考网,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中考网微信
    ID:zhongkao_com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高考网微信
    ID:www_gaokao_com

  • 欢迎微信扫码
    关注初三学习社
    中考网官方服务号

热点专题

  • 2024年全国各省市中考作文题目汇总
  • 2024中考真题答案专题
  • 2024中考查分时间专题

[2024中考]2024中考分数线专题

[2024中考]2024中考逐梦前行 未来可期!

中考报考

中考报名时间

中考查分时间

中考志愿填报

各省分数线

中考体育考试

中考中招考试

中考备考

中考答题技巧

中考考前心理

中考考前饮食

中考家长必读

中考提分策略

重点高中

北京重点中学

上海重点中学

广州重点中学

深圳重点中学

天津重点中学

成都重点中学

试题资料

中考压轴题

中考模拟题

各科练习题

单元测试题

初中期中试题

初中期末试题

中考大事记

北京中考大事记

天津中考大事记

重庆中考大事记

西安中考大事记

沈阳中考大事记

济南中考大事记

知识点

初中数学知识点

初中物理知识点

初中化学知识点

初中英语知识点

初中语文知识点

中考满分作文

初中资源

初中语文

初中数学

初中英语

初中物理

初中化学

中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