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信息时报 2006-05-16 10:32:01
时报讯 (记者 祝勇 实习生 吴瑕 通讯员 戴秀文)即将于6月1日开始的中考填报志愿,吸引了众多学生家长关注。记者昨日在中考咨询网上发现,多数家长提出诸多询问,希望得到有效解答。市招考办提醒考生及家长,填报志愿一定要知己知彼、扬长避短,切忌不顾条件一门心思往“热门”上挤。
怎样理解“志愿优先”的投档方式
“志愿优先”的投档方式,具体来说是:
1.首先按每批招生计划数(含公费生和择校生)的一定比例,划定该批的“学业考试成绩投档控制线”;
2.在“投档控制线”上,根据学校的招生计划数,先按考生志愿从先到后顺序,再按总成绩等级及位置从高到低的排序,分别按公费计划数对应公费志愿,择校计划数对应择校志愿对招生学校投档,先投第一志愿,若不满员,再投第二志愿……依次类推。
也就是说,若某校“投档控制线”上的第一志愿考生数已满足该校的招生数,那么,市招办就不再向该校投放第二志愿考生的档案了。如果在“投档控制线”上第一志愿考生数达不到该校招生计划,则投第二志愿报考该校的考生档案……如此类推,直至招生计划完成。
需要提醒考生的是,不同的录取批次之间,其志愿顺序是互不影响的。
怎样做到“知己知彼,扬长避短”
“知己”就是说要对自己要有一个正确的估计,不能过于自信,亦不要自卑;“ 知彼”就是要求考生掌握招生学校、专业、人数和对考生身体条件的要求等。学习成绩好的考生可以填报录取分数高的学校;有专项特长的考生可在报考有开设对口项目的学校或专业等。
但是,如果考生视力不足,则不要报考对视力要求高的学校;口语、表达能力差的考生不报考师范、旅游学校等。
家长如何做好填报志愿指导工作
家长在指导子女填报志愿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指导报考时充分考虑子女的爱好特长。
2.选择和自己子女知识水准相当的学校。
3.不搞包办代替。有的家长不与子女商量,代填志愿,造成子女被学校录取而不愿报到或报到后不努力学习的被动局面,这对子女的成长反而不利。
填报志愿要处理好哪些关系
1.校址“近”与“远”的关系。有的考生只选择那些在家门口附近的学校;有的考生认为在哪里读书就在哪里分配,不想出远门。这样在人为划定的区域内选择学校,填报志愿就有很大的局限性,容易造成不应有的落选。
2.专业“热”与“冷”的关系。专业“热”和“冷”的现象只是暂时的、相对的,不会是一成不变的,因此不要盲目追求“热”专业,在专业选择上做到冷热兼顾。
3.名气“大”与“小”的关系。有的考生认为进入名气大的学校才能学到知识,脸上才有光彩,不顾自身的实际,凭借其微弱的实力去报考,结果浪费了志愿,失去了不少录取机会。
其实,许多在社会不起眼的学校,随着其自身努力和发展,办学条件和教学质量都在不断地提高,当中不少学校已形成自己的特色,在这些学校学习一样能成才。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中考网,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