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导航 中考政策指南 2024热门中考资讯 中考成绩查询 历年中考分数线 中考志愿填报 各地2019中考大事记 中考真题及答案大全 历年中考作文大全 返回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中考 > 中考报考 > 中考资讯 > 正文

从容应战中考

来源:北京考试报 2006-06-23 11:00:31

中考真题

智能内容

安排篇  进场退场按步走

  一年一度的中考马上就要来临,考生参加考试要听从监考员安排,按照步骤进场考试。

开考前20分钟
  考生所在的考点统一发出时间信号后,由监考员组织本考场考生入场。入场前,监考员要检验考生的准考证,核对考生本人相貌与准考证上的照片是否相符,并提醒、监督考生将不允许带入考场的物品放到指定位置。需要考生注意的是,第一科语文的入场时间是考前半小时,比其他科目提前了10分钟,考生要提早到场,避免迟到。

进入考场后
  第一科考前20分钟,考点将统一用广播或由监考员向考生宣读《考生应试守则》。考生要把准考证及有关证件放在桌面的右上角,监考员每场考试都要核查。

考前15分钟
  监考员将答题卡和草稿纸下发到考生手中后,考生要在主监考员指导下认真填涂答题卡,副监考员会逐一检查考生是否在答题卡上规定位置填、涂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座位号及考试科目标记。
  考生要保持情绪稳定,认真看好答题卡上标明的“正确填涂”示例,注意所发答题卡上题目编号的排列顺序。

统一开考信号发出后
  考生才能动笔答题,否则按考场违纪处理,取消该科目考试成绩。开考15分钟后,考生不得再进入考场,该科成绩为零。

考试开始60分钟
  考生在开考60分钟后,方可交卷出场。考试结束前要离开考场的考生先将答卷及答题卡反扣在桌面上,再举手提出离场,经副监考员核对试卷、考试材料数量无误,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无误后,才能离开考场。考生离开后,不准在考场附近逗留,不能再以任何理由重新进入考场。

考试结束前15分钟
  主监考员在考试结束前15分钟,宣布“距考试结束还有15分钟”,这就是提醒考生注意把握考试时间,加快答题速度。监考员同时还会提醒考生,检查一下是否已经将试卷Ⅰ的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

考试结束信号发出后
  考生要立即停止答题,从上到下,依次将答题卡、试卷Ⅰ、试卷Ⅱ、草稿纸整理好,坐好等待收卷。等监考员收齐试卷并示意后,考生才能按顺序离开考场。
   

准备篇  睡眠饮食别过量

  睡眠  考生在考前要注意劳逸结合并保证充足的睡眠。从现在开始别开夜车了,根据自己的情况,争取每天能在晚上10点到11点左右入睡。考生一般保证睡眠时间在7―8个小时即可,不要贪睡,做到早睡早起。考试前一天不要过早上床,否则容易辗转反侧。提前几天就要开始调节状态,如果临考前突然打破自己的生活规律,往往会把自己搞得昏昏沉沉,疲惫不堪。在考试时难免紧张恐惧,精力分散,很容易产生急躁情绪,影响考试发挥。
  饮食  吃平常的饭菜就可以了,不必再去加强营养,更不要大鱼大肉、暴饮暴食。以免引起肠胃功能失调、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症状。中考期间的早餐要吃好,切忌空腹,最好在早上7点左右吃,不要匆匆忙忙,这样容易形成紧迫感。早餐要掌握卫生和易消化的原则,量不需多但要精,可少量吃些维生素调节营养。不要空腹上考场,也不要乱吃营养品或生冷食品,以免考场腹泻。
  交通  考生在参加考试前,要提前去考场“踩点”,了解考点的交通线路,避免考试当天迟到,在考虑出发时间时,要把堵车等突发因素考虑在内。
  考场准备  在考试前一天晚上睡觉前,要准备好准考证及其他相关考试用品,如钢笔、圆珠笔、铅笔、橡皮、圆规、直尺、三角板、量角器等,将这些考试用品装入中考专用塑料袋。此外,考生还应该带上普通手表,方便考试看时间,确定答题速度。
 

心理篇  积极暗示远离“怯场”

  “怯场”(俗称晕场),是指考试时出现了因情绪过度紧张而使实际水平得不到正常发挥的临场状态,从心理学角度来看,这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心理崩溃现象,称之为考试境遇性焦虑障碍。造成“怯场”的主要原因是外界干扰、缺乏自信和大脑过度兴奋。由于“怯场”严重影响考生的正常发挥,因此是考生最忌讳的一种情况。

  “怯场”是一种短暂性心理失常现象,是由于情绪过度紧张所致,表现为原来已经熟记的材料、熟练的动作不能重新回忆、再现或再做。“怯场”的发生,与考生的学习能力、知识水平没有直接的关系,只是一种过敏性的心理反应,人人都可能发生。但如果处理不好,影响考试成绩不说,还会形成严重的疾病。这是因为极度不安的心理状态会引发一系列的生理变化,如心慌、心悸、血压升高等,这些生理上的变化将导致大脑的思维间断、暂时性遗忘。由于考试时间是有限的,“怯场”的考生,最终成绩往往令人失望。

  “怯场”的发生和程度,与人的心理机制有关,其形成原因也比较复杂,有家长、学校和社会方面的压力,也有学生本身不自信的因素。非三言两语所能说清,但是抑制“怯场”的发生或发展却是有办法的。

  首先是从认知上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怯场”不是自己的学习能力、知识水平造成的,是一种心理过敏状态。要树立一种信念,即“我一定能考好”,这种积极的自我心理暗示会使人充满信心,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心里默念一些词句:例如“能考好,能考好,一定能考好”等,反复默念。默念时要注意语速,不宜太快或太慢,太快则会加重紧张,太慢则没有效果,而且语气应坚定、短促有力、富含激情,这样可以使自己情绪稳定,提高信心,对消除紧张不安的情绪有一定的帮助。

  其次是运用“想象疗法”:当感到紧张时,可以闭上眼睛,默默地回想自己曾经愉快的情景,自己以前某次十分顺利而轻松地通过考试的情形,回想得越逼真越好,然后不断地在心中告诫自己,这次考试我也一定会那样轻松而顺利地通过。这决不是盲目的不现实的乐观,而是一种积极的自我期待,这种积极的自我期待有助于减轻焦虑,使人心情舒畅,注意力集中,思维敏捷。

  最重要的是进行自我调整:“怯场”真的出现时,往往先是紧张,一紧张就运用“深呼吸放松法”,即:放下笔,双手平放在双腿上,做深呼吸5至10次。吸气要长但不要急,呼气要慢。做几次深呼吸对缓和心理紧张会有一定帮助。闭上双眼,深深地吸一口气,最大限度地摒住,然后慢慢地呼出,反复几次,直至自己平静下来,动笔前反复默念:“我的能力、水平没问题!考试结果不重要!”待调整好自己的情绪后再继续做题。

  最后还要提醒有“怯场”习惯的考生,当一场考完之后,要尽快遗忘考过的科目,若同学与你对答案,可回答“忘了”,若家长问你如何,就说“可以”。一定要注意,不能一听到考试中某些失误,就失望和遗憾。不可过多陈述“怯场”时的不安情绪体验,只有这样才能使你彻底地远离“怯场”。

答题篇  考场答题分三步

  天气日渐炎热,中考即将来临,有关专家提醒广大中考生,要想取得理想的成绩,除了平时的知识积累、能力的培养外,还要注意一些答题的基本技巧。
  审题  审题是解题的前提和关键,考生对每道题都要认真读题,严格审题,弄清题目要求,理清解题思路,找出解题方法。不要浏览试题后,感觉容易就不假思考匆匆作答,也不要一看到陌生题就心慌意乱,不知从何下手。对一些比较生疏或把握不准题意的试题,要多读几遍,读懂读透再寻求解题途径。文科试题还要注意答题的针对性,不要下笔千言,答非所问。
  答题  考生拿到试卷后,先不要急于答题。心理素质好的同学可以用几分钟时间大体浏览一下试题,做到心中有数,然后做出适当安排。心理压力大的同学可以不浏览,以免心理紧张。其次,答题顺序也有讲究。试题的编排一般都是由易到难,所以答题一般也按照从前往后的顺序进行,遇到个别不会做的难题,可以先放一放,待其他试题都答完后再反过来集中精力攻难题,千万不要顾此失彼,毕竟考场上的每分每秒都是十分珍贵的。第三,养成边答题边填涂的习惯。考试时,每科试卷一般包括主观试题和客观试题两部分,考生在答题时一定要将客观试题的每一题的答案都正确填涂在机读答题卡上,不要因忘记填涂而白白丢掉分数。
  检查  检查是考试过程中最后一个步骤,同样极为重要。考生答完试卷后,只要时间允许,就要一丝不苟地进行检查。一是查缺漏,看看是否有漏答的题;二是查解题步骤,发现错误及时改正;三是查答题卡是否正确填涂。此外,答题时还要注意卷面质量,做到字迹清楚、卷面整洁、画图规范、填涂正确。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中考网,2024中考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中考网微信
    ID:zhongkao_com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高考网微信
    ID:www_gaokao_com

  • 欢迎微信扫码
    关注初三学习社
    中考网官方服务号

热点专题

  • 2024年全国各省市中考作文题目汇总
  • 2024中考真题答案专题
  • 2024中考查分时间专题

[2024中考]2024中考分数线专题

[2024中考]2024中考逐梦前行 未来可期!

中考报考

中考报名时间

中考查分时间

中考志愿填报

各省分数线

中考体育考试

中考中招考试

中考备考

中考答题技巧

中考考前心理

中考考前饮食

中考家长必读

中考提分策略

重点高中

北京重点中学

上海重点中学

广州重点中学

深圳重点中学

天津重点中学

成都重点中学

试题资料

中考压轴题

中考模拟题

各科练习题

单元测试题

初中期中试题

初中期末试题

中考大事记

北京中考大事记

天津中考大事记

重庆中考大事记

西安中考大事记

沈阳中考大事记

济南中考大事记

知识点

初中数学知识点

初中物理知识点

初中化学知识点

初中英语知识点

初中语文知识点

中考满分作文

初中资源

初中语文

初中数学

初中英语

初中物理

初中化学

中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