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周凯 2007-08-08 08:41:17
本报讯(记者周凯)日前,香港城市大学今年在内地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招生录取工作已结束,预计9月初入学新生的总数近200名。香港城大第三年参加全国普通高校统一招生计划,今年所录取的都是各省市高分数段的考生,学业成绩、英语水平均超过去年。
据悉,香港城大在其中24个省市均录取了成绩排在该地区前0.7%以内的考生,获录取的文科考生中,74%排名在应考地区前200名内,当中包括云南省排名第二的考生;获录取的理科考生中,包括广东省理科基础单科状元和第十届全国信息学奥赛联赛一等奖得主。
据介绍,香港城大录取的考生全部达到第一批重点大学录取分数线。该校今年首次在安徽、河北、黑龙江、吉林和山西招生,录取考生成绩与全国重点高校在该省的录取学生水平差不多。
附:不必将状元出国跟爱国不爱国挂钩
近日出炉的《中国高考状元职业状况调查报告》批露,1977年至1998年全国各省份高考状元当中,约有40%选择出国留学深造或定居海外。针对高考状元都报考“能挣钱专业”的现象,课题组负责人蔡言厚教授认为“学生缺乏为国奉献”的价值观念,在“状元选择出国”上,更是坚持这种道德批判态度。(据《新京报》报道)
笔者以为,在今天这个开放的全球化时代,有必要对高考状元和其他精英出国的选择去道德化,不能动辄与爱不爱国挂钩,应将其更多地视为一个人基于利益考量的理性选择。
在教育和各种公共品都逐步市场化后,读书考大学得自己付出成本,买文具和复习资料得自己花钱,一个从小到大花自己的钱考进名校读成人才的人,有理由根据“利益最大化”的原则去选择自己的未来,凭什么不能选择出国,凭什么不能在国外找一份能赚更多钱、更有发展前途的工作?
有人说到人才外流不利于国家创新和民族发展,其实,能不能留住人才,这应是国家“爱不爱人才”的问题,而不是人才“爱不爱国”的问题。全球化浪潮中人才流动已日益全球化,一个能使人才充分发挥自己才智的国家自然能留住自己的并引来别国的人才。有人说人才外流是盲目崇洋的结果,其实还没明白这样一个道理,每个人是自身利益最好的评判者,盲不盲目要靠一个人在市场去学习,而不只是外人的道德说教。实际上,随着中国市场的发展和制度的改善,国家给个人提供了更多更好的发展机会,不仅家长在“送不送孩子出国”上的选择越来越理性,海归越来越多,许多外国人才也选择来中国留学或创业。
从另一个角度看,我们也不用动辄把“爱不爱国”的帽子扣到选择出国的公民身上。无论在何处,每个公民得到最好的发展那是一个国家最大的利益和最大的荣耀,国家不能超越国民利益而独立存在,祖国是公民的造物,有了人,方才有了祖国。从某种意义上说,国家其实是个存放珠宝的珠宝盒,国民是珠宝,珠宝盒是因为珠宝才有意义。
如此看,国家应为自己选择出国的国民有更自由、更好的发展而感到荣耀,而人们也不应拿爱不爱国、道不道德去苛求他们。(新京报)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中考网,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