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现代教育好报 2008-10-22 09:26:22
1999年,在一片争议声中,中国人民大学附中校长刘彭芝引进了该校第一个博士——东北大学和清华大学联合培养的工学博士彭晓。此举不仅在首都开创了博士生进中学当教师的先例,更是昭示着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巨大变化:教师学历层次不仅逐年提高,而过去主要由师范生组成的教师队伍也开始向非师范专业人士扩大化。
近日,记者从教育部人事司了解到,改革开放30年来,随着我国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推进,中小学专任教师的学历合格率、学历结构、职务结构和年龄结构都有了较大改善,呈现出“一变”、“两多”、“三高”的良性发展局面,有力地推动了基础教育的改革和素质教育的实施。
非师范生当教师
教师来源呈多样化
曾几何时,“教育口”是一扇紧闭的大门。为了稳定当时的教师队伍,很多职位的公开招聘、招考都不允许教师参加。而师范毕业生才去当教师这一现状在我国也持续了很多年。2001年开始,随着教师资格认证制度在我国正式启动,全面推行中小学教师持资格证书上岗制度,“不同行业的人均可报考”为社会人士进入教师行业打开了方便之门。此后,各省市陆续为非社会人士参加教师资格考试开绿灯,越来越多的非师范专业大学毕业生主动要求到中小学任教。教师资格制度全面实施,教师来源开始走向多样化。
2002年3月15日,深圳市首次面向社会认定教师资格工作全面启动。现在深圳一所中学任教的林静就是在首次招考中取得教师资格的,并随后应聘到目前所任教的学校至今。“我越来越喜欢现在的职业。”曾经在企业做文员的林静告诉记者。
今年3月,设在广州大学的“中小学教师资格培训班”报名处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火爆场景。为求得一个资格培训报名号,数千名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提前一天通宵排队。
据教育部人事司最新统计,从2001年开始全面实施教师资格制度以来,截至2007年底,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有1963.63万人取得教师资格。而全国普通中小学专任教师共有1052万人,其中小学561.3万人、初中346.4万人、高中144.3万人。
教师职业的大门打开,是降低了门槛还是提高了门槛?“非师范生专业知识能力明显强于师范生,综合能力也较强,尤其是在新课程改革中顺应了改革要求,在开设选题课等方面有较大优势。”人大附中副校长沈献章告诉记者,学校近十年间每年接收的新教师中有三分之一都是非师范生。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中考网,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