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时代周报 2009-02-26 14:12:54
“只有一流的教育,才有一流的国家实力,才能建设一流国家”,温家宝总理的一席话,激发了中国人对教育改革的热情。在这个北飘雪南闷热的初春,从10多岁的中小学生到90多岁的耄耋老人,社会各界都对教育现状和改革方向给予高度关注和热烈期待。
据教育部的数据显示,自1月7日到2月6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向社会公开征集到意见110多万条。目前,这一颇具创新意义的改革方式仍在进行之中。
新教改涉及了哪些重要议题和难题?本报记者采访了部分教育界相关人士和基层教师,以“十问”的方式进行了梳理和解疑。
1.减负: 是课业太重,还是竞争太烈?
“睡得最晚的人是学生,起得最早的人是学生,最苦最累的人还是学生”,顾惠岚是江苏省苏北的一名农村中学老师,在观察了周围小升初、中考、高考学生学习现状后如是说。
清华大学教授秦晖表示:“其实目前‘学生负担’的实质是‘竞争负担’。”升学的恶性竞争造成的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已经成为教育中的顽症。
如何减轻学生负担?在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储朝晖看来,必须要建立多元自主的教育评价体系,不用一把尺子量所有的人,大家才不会都往同一条道上挤。“其中最关键的,就是要改变目前高考赋权过重的机制。现在比较现实的可行的途径,是把高考变成大家都参与的但只是参照的考试,类似于雅思、托福这样的考试。不这样,多元化的评价就不可能实现。光是规定上多少课、作业多少,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下一页:2.学前教育: 能否纳入义务教育体系?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中考网,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