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网络资源 2009-05-07 11:06:35
参加今年中考的不少考生及其家长,眼下正在尝试完成填报学校志愿这门“功课”。填报志愿的依据是什么?一些初三毕业生感到很困惑。以往学习成绩肯定是一个重要“砝码”,记者在一些学校与考生交谈时发现,不少学生、家长和老师都把“分数”作为选择的唯一依据,而忽视了学生个性、特长、发展潜力等内部因素和社会需求的外部因素。
长期从事招生工作的杨浦区教育局副局长干星龙指出,应当把分数当作“衡量器”,而不是“导航仪”,仅以“分数”为标准来选择志愿,或盲目“搏一记”,都不足取。
要克服分数“卡位”
有位家长为孩子填报升学志愿,来到咨询现场后单刀直入,取出孩子的期中考试成绩单,要求咨询人员帮她分析,考哪个学校有把握。咨询员提出,升学志愿的填报,最好结合孩子的爱好,不要完全凭一纸成绩。而这位家长全无兴趣,她反反复复强调其孩子的成绩。在她眼里,分数就是选择的唯一依据。记者也遇到不少前来打听情况的人,他们能够给出的素材也是分数。据了解,这种以学习成绩作为选择学校和职业依据的情况相当突出。一项调查表明,初三毕业班60.2%的学生和76.6%的家长是如此取舍的。
分析:北虹初级中学校长吴佩芸认为,分数是考虑志愿填报的要素,但不是唯一依据,而且中招是以中考的分数为录取标准的,在填志愿时这种分数还未出来,因此,一味唯过去的分数,有可能造成志愿失当。重要的是,考虑现在分数还有没有提升的可能,以及这种提升与所填志愿学校的相关性。
“对号入座”易产生误导
这种光凭成绩填报志愿现象的产生,同一些教师倚重分数的做法有关。有些教师对学生指导的唯一依据就是各级各类学校招生的历年分数线,然后教导学生“对号入座”。据调查结果显示,69.8%的教师是这样指导学生的。这种指导虽减少了一些填报志愿的盲目性,但客观上诱导了学生唯分数而择。尤其是忽略了学生兴趣爱好、能力特长、身体素质和学习潜能、个人理想等一些“长期因素”,因而对学生的发展并不利。
分析:奉贤中学校长季洪旭认为,历年录取学校的分数线,不是一成不变的,只能作为参考。另外,今年中招有“推荐生”、“名额分配”等办法,对分数的要求各不相同,可利用政策的优势,填报既考虑分数现状,又能满足自己愿望的学校。
对分数也不能太“麻木”
有位考生被列入“名额分配”行列,欣喜万分地说:“这下我可轻松了,考得如何并不要紧。”其实,这种想法是可能带来麻烦的。尽管今年推出了“推荐生”、“自主招生”和“名额分配”等招生办法,但所有考生都要参加中考,而且各自都有最低录取控制线。不去考虑分数,干脆把分数晾在一边,将来在录取时就会处于劣势。
分析:晋元高级中学校长王丽萍指出,考生对分数不要太敏感,但也不要太麻木。即使进入所填志愿的学校,也有一个录取分数的因素在起一些作用,而且从培养自己良好学习习惯考虑,是不该抱有侥幸心理的。
有关人士说,在中招填报志愿时,考生要多考虑“综合因素”,包括内外部因素,同时要把眼光放远,从长计议,做分数的主人。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中考网,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