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网络资源 2009-07-02 11:44:15
我国各少数民族春节习俗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在汉族欢度春节的同时,有许多少数民族也和汉族一样辞旧迎新,沉浸在节日的气氛当中。因为各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宗教信仰和生活习惯各不相同,所以就形成了他们各具民族特色丰富多彩的过年习俗。在农历正月初一与汉族一起欢度春节的有满蒙古朝鲜达斡尔鄂温克回东乡畲赫哲白等少数民族。
蒙古族
蒙古族历来崇上白色,所以将农历正月称为“白月”,把过年节称作“白节”。蒙古族过年的准备工作从农历腊月二十三日即开始。除了扫除沐浴布置蒙古包外,还要人着新装,马佩红缨和新鞍。要把放有哈达的整只牛羊献给至亲厚友。除夕夜要吃“手把肉”以示和家团员。初一凌晨先向长者敬辞岁酒,再向同辈敬酒,亲朋间互赠哈达,恭和新年吉祥如意。初一给长辈拜年一定要在上午。
满族
满族过春节时要贴花贴对联和“福”字。年三十全家包饺子,饺子讲究有褶的,不能捏光边的“和尚头”饺子,恐日子过“秃”了。饺子要码的横竖成行,象征新的一年财路四通八达,饺子不能摆成圈,恐日子过的没有门路。
朝鲜族
朝鲜族除夕全家守岁通宵达旦,古老的伽耶琴和筒箫乐曲将人们带入新的一年。在节日期间,男女老少纵情歌舞,举行压跳板拔河等比赛。正月十五晚上举心传统的庆祝集会,由被推选出来的几为老人等上“望月架”,一先看到明月为福,意味他们的儿孙健康进步万事如意。随后,大家围着点燃的“望月架”,伴着长鼓筒箫唢呐乐曲偏偏起舞。
畲族
畲族过春节要舂糍粑,取其谐音,祝愿在新的一年里有好糍(时)运,日日粘粘(年年)甜。畲族祀奉“盘瓠”祖先,大年初一,全家叩拜“盘古祖图”(根据盘瓠传说绘成的画像),讲述祖先创业的艰辛。
壮族
壮族的春节从年三十至正月初一初二,共三天。除夕家家杀鸡宰鸭,蒸制抠肉粉精肉叉烧肉等。除夕的米饭要蒸的很多,象征富裕。饭桌上要有白斩鸡,有老人的家庭,还要炖猪脚和炖整鸡。粽子是壮族春节必不可少的食品,但再三是晚上却不吃。壮族的粽子是较高贵的食品,大的一二斤重,小的仅二三两。除此还有一种“凤莫”,意为特大粽子,重达一二十斤。粽子的主要原料是糯米,其中的馅有绿豆猪皮和面酱,粽子味乡堪称一绝。正月初一和初二有客人至,一定要吃粽子。春节期间要举行对歌打陀螺跳舞赛球等文体活动。
赫哲族
赫哲族的春节是一年中最快乐的节日。除夕夜家家做年饭剪窗花糊灯笼。大年初一姑娘和孩子们都穿上绣有云边的新装,到亲朋好友家拜年。鱼宴是赫哲族人款待客人的美味佳肴,有酸辣风味的“踏拉长”(生鱼)味香酥脆的“炒鱼毛”和透明鲜红的大马哈鱼籽。滑雪射草靶叉草球是赫哲族青少年迷恋的娱乐活动。
白族
白族从除夕开始互拜赠送礼品。子夜过后,男女青年争先挑水,以示勤劳。清晨全家喝泡有米花的糖水,祝愿日子比蜜甜。早饭后,孩子们有成人带领到亲友家给长辈拜年。耍龙灯舞狮子打靶王鞭是节日不可缺少的活动。
达斡尔族
达斡尔语称春节为“阿涅”。年三十早上,家家洒扫庭院,在大门的正前方用杂物和家蓄粪码成一个高高的垛,傍晚燃起垛后,轻烟缭绕,到处笼罩着节日的气氛。老人们将大快的肉馍饺子等食物抛进活堆,祝愿人畜安康五谷丰登。晚上全家吃手把肉并进行各种辞旧迎新活动。人们在房屋西侧雪地上插上香,朝西叩拜,以示缅怀祖先。除夕夜家家吃饺子,饺子里包有白线,意寓长命百岁。春节期间有曲棍球比赛化装舞会听书唱歌等游戏。
拉祜族
拉祜族在正月初一至初四过大年,在正月初九至十一过小年。腊月三十晚上要杀猪舂糯米粑,每家要做一对大大的粑粑,象征太阳和月亮。另外还要做许多小的粑粑,象征星星,表示在新的一年里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拉祜族亦有大家聚集一起守岁的习俗。
布依族
布依族在除夕前要准备粑粑米酒等节日食品,除夕夜守岁至天明。雄鸡报晓,姑娘们争先恐后到河边担水,谁先担回第一担水,就说明她最勤劳最幸福。
佤族
佤族在大年初一互相祝贺,特别要向寨子里的长者拜年。拜年时,双方互赠芭蕉糯米粑粑和甘蔗,象征团结与和睦。沧源等地的佤族男女在节日晚上聚集在广场条圆舞圈,老年妇女则穿长裙,几十人为一队,手搭前人双肩,边唱古老歌曲边轻移舞步。
土家族
土家族过春节要跳“摆手舞”。过去跳摆手舞时,要先在“摆手堂”挂三笼帐子,帐内挂猪头猪肉香烛和野猪的头蹄等,然后有身穿红色法衣头戴法冠的老土司手持法器,带头摇摆呐喊,男女老少都参加,拜了神后在跳舞。现在土家族除了跳摆手舞外,还要耍龙灯耍狮子表演戏剧和武术等。
高山族
高山族的人们在春节里身着艳丽的民族服装,成群结队欢聚在村边寨头畅饮美酒,并在乐器伴奏下尽情歌舞。有的村寨还举行叉鱼比赛,开展背篓球竿球等体育活动。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中考网,2024中考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