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北方网 2009-07-21 09:20:29
成都七中2009级14班被媒体称为“最牛高三班”,该班59人中,有20人考上北大清华,在全省创了纪录。据悉,该班是七中两个理科实验班之一,学生为成都和外地的优秀学生。该班学生称,同学们都很活跃,整个班有向上的气氛。并以“日出东方,十四不败”作为自创班训。
——《成都商报》
“考试机器”而已
说到底,高考生考试成绩高与低,与综合素质和未来发展并不画等号。考生考的成绩特别好,甚至考了个什么状元,也只能说明他在应试教育这个巨大的系统和“工厂”里面,比其他同学掌握的应试技术更熟练些、记忆力更强些、更适合考试而已。
不知道这个所谓的“史上最牛班级”有什么可牛之处?通过三年的高中教育,如果培养出来的不过是一部部仅习惯于考试的“机器”,仅仅是一批应试教育体制下塑造出来的“定型陶具”。这样的成绩,根本不值得牛,甚至不要也罢。
(毕晓哲)
“最牛”也得从零开始
俗话说,谁笑在最后,谁才笑得最好。“最牛高三班”在高考面前要拿下的是清华北大的门票,而在大学阶段要攻破的却是无数个影响人生进程的“明碉暗堡”,这更需不断地战胜自我。而现在所需要的不是战战兢兢,朝觐的心态,也不是“最牛”的心态,而是以一切都将从零开始的心态,走进清华园和未名湖。
(梁江涛)
教育不公的样本
本质上,各地重点中学的实验班,主旨就是要创造“最牛”的纪录,而且,在各中学激烈竞争中,没有“最牛”只有“更牛”。
在各中学努力打造“更牛”团队的同时,基础教育公平性问题被严重的忽视——在聚集了全省优质教育资源的重点高中之外,基础教育资源将被稀释;而聚拢于实验班的超优质资源之外,重点高中内的教育资源也会出现严重倾斜。
成都“最牛高三班”无疑是教育不公的一个样本。而在一定程度上,这种“最牛”高考成绩越耀眼,其背后所掩盖的基础教育或许越贫瘠。
(王艳明)
谁给它戴上的帽子
“最牛高三班”遭热捧,在于它迎合了应试教育下,学校的政绩心理、学生的成功心态以及媒体的猎奇需求。而正是这三方的合力,使它戴上了“最牛”的桂冠。这个“最牛”班级的产生,除了是因为它掌握了丰富而优质的教育资源之外,更是因为它诞生于一种教育功利主义的土壤。而这种土壤的构成,就是在现有高考制度下的一种异化的教育评价系统与教育培养思路相结合而成的。
(王海越)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中考网,2024中考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