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Modal
快捷导航 中考政策指南 2024热门中考资讯 中考成绩查询 历年中考分数线 中考志愿填报 各地2019中考大事记 中考真题及答案大全 历年中考作文大全 返回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中考 > 中学百科 > 奇闻趣事 > 正文

[多图]核危机秘闻:当人类与核战幽灵擦肩而过

来源:网络资源 2009-07-22 14:23:00

中考真题

智能内容

广岛原子弹受害者

   核灾难、蘑菇云,这是人类世界最恐怖的名词。61年前的8月6日和8月8日,日本的广岛和长崎在两颗原子弹燃起的巨大火球中被夷为平地,至少23万生命灰飞烟灭。日本投降了,但这场核浩劫成了热爱和平的人们心头挥之不去的阴影。

  61年后的今天,人们呼唤的“无核化”没有降临,相反,大规模核扩散的危机却步步紧逼。一些没有核武器的国家千方百计谋求核武器,成为“核门槛”国家。印度、巴基斯坦进行了核爆炸试验。以色列和日本虽未公开进行核爆试验,但以色列早已是公认的具有核武器的国家,而日本则完全具备生产核武器的技术条件。伊朗、朝鲜核问题也是反反复复、波澜不断……据国际原子能机构的估计,目前拥有制造核武器能力的国家至少有40多个。

  虽然自1945年两颗原子弹在日本爆炸以来,世界上还没有哪个国家真正使用过核武器。但也许你并不知道,“核按钮”曾多少次一触即发,“核幽灵”曾多少次与人类擦肩而过……

  光辐射使孩子面部上半身和上肢烧伤,上半身皮肤大面积剥落

  广岛红十字医院里,一个严重烧伤的学生仰面躺在一张草席上。他的五官几乎全被原子弹爆炸产生的热浪抹掉了。四天后他死了。

  日本“两都”险遭灭顶

  1945年7月16日,美国成功试爆了世界第一颗原子弹。虽然美国制造原子弹的初衷是针对德国,但欧洲战事在原子弹诞生前已经结束了,于是原子弹的目标对准了日本。广岛和长崎起初也不是原子弹的袭击目标,美军起初选定的目标是古都京都。然而京都从公元794年建立到19世纪中叶都是日本的首都和文化中心,拥有历史悠久的古建筑,最后,当时美国陆军部长亨利·史汀生否决了这一计划,决定把京都保留给子孙后代。

  在长崎遭原子弹摧毁后的4天,日本将领仍拒绝投降,并考虑采取包括自杀性袭击在内的一些方案来赢得“必然的胜利”。8月14日,裕仁天皇宣布他不能再眼睁睁看着人民忍受煎熬。第二天,日本无条件投降。这一投降非常及时,因为美军正准备在东京投下第三颗原子弹。

  核阴云飞渡朝鲜战场

  1950年5月25日拂晓,朝鲜战争爆发了,这也是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核时代初期规模最大、卷入国家最多的一场局部战争。5年前曾炸平广岛、长崎的美国仍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核大国,当时它已经储备了近300枚原子弹和260多架能投掷原子弹的飞机,而前苏联的研制核武项目才刚刚起步。

  在朝鲜战争的第一年,即1950年6月至1951年6月,美军在朝鲜战场上节节失利,杜鲁门政府不仅在口头上发出使用核武器的威胁,而且在实际上采取了四次企图使用核武器的行动,造成了四次颇为惊险的核危机。

  1950年7月中旬的一天,10架载有原子弹的B-29轰炸机从美国本土起飞,跨越大西洋,神秘地降落在英国领土的基地上。这些原子弹的既定用途是在必要时向前苏联发动核袭击。不到三周后,杜鲁门又派遣了10架B-29轰炸机横越太平洋,降落在关岛,准备在朝鲜战场上“风云莫测和危机来临”时使用核武器。这是帝国主义者首次用核武器直接威胁中国,火药味比第一次危机更浓。

  第三次危机虽然短暂,但是比前两次更为严重。1950年11月末,中国人民志愿军已经跨过了鸭绿江,而且很快打退了“联合国军”的猖狂攻势。这一“灾难”令杜鲁门惊恐万状,慌忙扬起核武器进行恫吓。他告诉记者,对核武器的使用“一直在积极考虑之中”,甚至称美军战地指挥官将“负责”对核武器的使用。

  第四次危机发生于1951年4月初,这是杜鲁门总统任内的最后一次,也是最严重的一次核危机。当时,中国人民志愿军已经准备好了一次大规模的地面攻势;而情报显示莫斯科陆军师也蓄势待发。4月6日,杜鲁门决定派遣载有原子弹的B-29轰炸机飞越太平洋。4月11日晚上,杜鲁门向全国发表讲话,警告莫斯科和北京,不要对“联合国军”进行空中攻击,否则就要对由此引起的后果“承担责任”。然而,杜鲁门当局的四次核威胁,对中朝军队并没有产生什么影响,朝鲜战场上的地面战斗依然照常进行。再加上各种国际力量和舆论的牵制,美国不得不收回了挥舞的核拳头。1951年6月末,B-29轰炸机和所载运的核武器,悄无声息地撤回了美国。

  前苏联核艇最后关头选择投降

  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期间,四艘前苏联柴油动力核潜艇受命前往古巴海域与美国对峙。它们不仅装备着大量的常规武器,此外还装备着核导弹、核鱼雷。四艘核潜艇从北极的科拉半岛,设法避过北大西洋海域美国和北约军队防守重重的侦察线,一路驶向古巴。由于这些老式核艇经常要浮出水面补充氧气等各种能量,终于有一次,B-59号潜艇在已接近古巴的海域浮出水面时,被美军部署的反潜艇雷达发现了。

  几分钟之内,数艘美军驱逐舰风驰电掣赶来,包围了B-59号核潜艇,无数颗鱼雷、榴弹像母鸡下蛋一样扔向潜艇,然而却又不立即将它击沉,而是像猫捉老鼠一样将它炸得东摇西晃,潜艇上的士兵差不多都被撞昏了。美军的炮击持续了好几个小时,由于潜艇中的氧气渐渐稀少,许多士兵因为缺氧而失去了意识。到最后,舱内的温度高达50摄氏度。

  按照规定,前苏联潜艇指挥官只有在经过克里姆林宫或前苏联国防部长的直接命令和授权下,才有权使用核武器。但无法浮出海面的B-59号核潜艇根本没法跟克里姆林宫取得联系。终于,在一次特别巨大的爆炸差点将核潜艇给掀了个180度后,指挥官瓦伦钉萨维斯基上校开始变得怒不可遏,他命令一位专责管理潜艇核弹头的军官立即将核武器准备好,他的手放在了核按钮上。

  也许是冥冥中的天意,美军的炮击声渐渐稀少,B-59号潜艇也不再“直翻筋斗”了。萨维斯基上校长吁一口气,手渐渐离开了核按钮,他的额上全是冷汗,他平静下来,做出一个重大而悲壮的决定,既不发射核导弹,也不发射常规鱼雷,而是命令潜艇浮上水面,向美军投降。如果不是萨维斯基上校在最后关头恢复清醒、放开了放在核按钮上的手指,也许在1962年,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就陷入了万劫不复的核战争。

  原子弹爆炸后大约24小时,在长崎,身上打着绷带的母亲和儿子攥着紧急配给的食品,食品是由援助方分发的煮熟的大米团。

  中东几陷核黑洞

  以色列1948年才获得独立,这已经是人类进入核时代以后的事情了。如果不算目前正在升级的黎以冲突,以色列人在此前已经打了五次仗,即著名的五次中东战争。前三次中东战争,即1948年的第一次中东战争,1956年的苏伊士运河战争,1967年的“六五战争”,每一次都加剧了他们的危机意识。

  1973年10月发生的第四次中东战争,是比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更加现代化的一次常规战争的典型。这次战争中所使用的武器和军队的培训,是由美苏两个超级大国提供的。在这次战争中,前后出现过两次骇人听闻的核危机。其中一次就在战争初期,以色列一只脚已跨过“核门槛”,差一点将其秘密制造的原子弹扔到埃及人的头上。

  1973年10月6日下午2时,埃及、叙利亚两国军队在苏伊士运河和戈兰高地东西两线,突然发动了对以色列的全线进攻。伊拉克、科威特、约旦、阿尔及利亚、利比亚、沙特阿拉伯、苏丹、突尼斯、摩洛哥等阿拉伯国家纷纷派兵参战,伊拉克总统甚至派出其胞弟率领总统近卫坦克师开赴战常在历次与以色列的战争中屡战屡败的阿拉伯世界群情激奋,捷报频传,而弹丸之国的以色列则腹背受敌,四面楚歌。

  在此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以色列军方想到了其最后的杀手锏——以色列秘密制造并存放在内格夫沙漠基地中的、全世界尚无人知道的13枚原子弹。在国防部长达扬的请求下,以色列内阁召开紧急会议,并通过了使用核武器的决议。以军将部分核弹头装在F-4E鬼怪式战斗轰炸机上,另一些装在杰里科地地导弹发射架上,并准备向开罗、大马士革、巴格达等城市发动核攻击……全世界已不知不觉地处在一场核战争的边缘。

  以色列迪莫纳反应堆生产的以钚为原料的原子弹虽然“十分原始”,但每一枚的破坏力,都超过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军在广岛和长崎投下的那两枚原子弹爆炸力的总和。以色列甚至准备用原子弹将埃及建造在尼罗河上的世界最高水坝阿斯旺大坝摧毁。根据以军方测算,一旦大坝被原子弹摧毁,汹涌澎湃的洪水将使埃及所有的富庶地区荡然无存。

  到底使不使用原子弹?以色列总理梅厄夫人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出于一种政治家的心计和多年国际斗争生涯养成的敏感,她接通了联系华盛顿的“热线”电话。大洋彼岸的美国总统尼克松告诉她,美国情报部门已经发现并正在分析可根本扭转战局的重要情况,以色列只要再坚持24小时就可渡过难关。

  梅厄更加冷静下来,她顶住了幕僚和军方越来越大的压力,坚决不同意使用核武器,同时下达了“全线死守24小时”的特急命令。一触即发的核按钮终于没有按下。

  10月16日,以军根据美国提供的情报,抓住埃军后方防守薄弱的空档,摧毁其用于掩护东岸部队的防空导弹系统、炮兵阵地、指挥所和后勤基地。10月22日,埃军第3集团军的2万多人和200多辆坦克被以军四面包围,埃军被迫全面转入守势。直到这时,以军的核弹头才从发射架上卸下来,世界又一次从核战争边缘侥幸走了回来。

  核火药桶上的危险游戏

  核威胁不仅发生在剑拔弩张战争状态下,即使在相对和平的国际环境中,意想不到的差错、事故也可能让晴朗的天空突然布满一团团“核魔云”,其结果并不亚于爆发一场小型核战争。

  莫斯科曾出版过一本由R·法马兹耶编写的书,书名为《帝国主义:事实与数字》。书中提供了这样一个引人注目的数字:在1950年至1975年的25年之间,美国核运载工具共发生95次事故。1964年1月,美国北卡罗来纳州险些遭殃。当时有一架B-52战略轰炸机在北卡罗来纳境内失事,飞行员在飞机坠落前将两枚核炸弹抛出。其中一枚氢弹为2400万吨级,爆炸力相当于广岛或长崎爆炸的原子弹的1000倍。更险的是,这枚氢弹的7个起爆装置,在抛出掉落过程中已被打开了6个,如果最后一个起爆装置也被打开,这枚氢弹就会爆炸。

  美国学者D·弗利等人编撰的《偶发战争的风险》一书提到过130多次由控制系统引起的核武器事故。1979年11月9日,一次计算机故障导致美国10架截击机紧急起飞,接受的指令是去击落所谓侵入美国的前苏联战略轰炸机。1980年6月,由于控制系统出现故障,北美空军防御指挥司令部曾发出关于一枚前苏联导弹攻击美国的信号。美国携带核武器的战略轰炸机因此而进入一级战备,甚至飞机引擎也已经发动起来。

  1980年10月,美国军事力量委员会报告说,仅在短短一年半时间内,由于种种技术故障,北美空军防御指挥司令部就发出过15次错误信号,每次错误信号都显示:美国即将遭到核打击。

  1983年9月26日夜晚,莫斯科附近的前苏联核预警中心里突然警报声四起,电脑地图上显示:美国核弹头正向前苏联袭来!就在这紧张万分的时刻,值班的彼得诺夫中校做出了冷静的判断——计算机出错了。他后来回忆说:“当时我的双手抖得很厉害,情况变得越来越可怕:5分钟之内,电脑又显示美国又发射了5枚核弹。”虽然有关部门此后查明了造成失误的原因,但并没有杜绝类似错误的出现。

  1995年1月25日清晨,俄罗斯西北边境的3个军事雷达站同时发出警报:一枚核导弹正从挪威境内射向俄罗斯!值班将军立即启动核武器指挥系统,分别向叶利钦总统、国防部长和总参谋长通报。叶利钦立即启用了“核按钮手提箱”,密切监视“核导弹”的飞行轨迹。同时,俄全境的战略导弹部队进入最高战备状态。这是俄罗斯总统首次真正启用“核按钮手提箱”。

  就在发射指令即将下达之际,雷达站却发来消息:根据测定,导弹的落点是接近北冰洋的挪威海域,而不是俄罗斯境内。原来,这是一枚挪威科学家从事极光研究试验用的火箭。

  还有一个“小差错”曾经差点引发了美苏核战。1979年,美国科罗拉多州夏延山的空军监测基地工作人员突然在雷达屏幕上看到两千多枚前苏联核导弹正向美国本土飞来!该基地官员立即向当时的美国总统杰米·卡特汇报,并称总统只有7分钟的时间考虑是否立即发射洲际弹道导弹进行拦截。卡特总统立即要求对这个情报予以核实。让人惊讶的是,其他地面情报站的雷达屏幕上却是空空如也,连一颗导弹的影子也没有。原来,不知是谁将一盘摹拟前苏联导弹袭击的录相带错误地放进了基地的监测器中——这次假想的核导弹袭击让许多美国军事官员、包括卡特总统都惊出了一身冷汗。

  核大战将断送人类文明!

  前苏联的解体,使世界进入了更加危险的核扩散新时代。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掌握核技术、具备核武生产能力的国家和地区越来越多,核物料的流通量也在增长。这种情况所带来的一个必然结果是,核物料和用于放射性武器材料的失窃和非法挪用,变得非常容易,引发核战争和偶然性核爆炸的危险性也随之增大。

  核武器骇人听闻的毁灭力、杀伤力令许多科学家——其中包括最初发明核弹的几个科学家——都深信这样一个事实:人类史前曾进行过一场核大战。美国原子弹计划主持人、被人们称为“原子弹之父”的奥本海默对印度古代史诗《摩诃婆罗多》进行过研究。他认为,史诗中记载了史前人类发生核大战的情形。《摩诃婆罗多》是这样描述一种神秘武器的:

  这是一枚弹丸,

  却拥有整个宇宙的威力。

  一股赤热的烟雾与火焰

  明亮如一千个太阳,

  缓缓升起,光彩夺目……

  这是一种神秘武器,

  是钢铁的雷电,

  死神的巨大使者

  把整个伏里斯尼斯和安哈克拉斯民族

  烧成灰烬……

  虽然史前人类是否发生过一场核大战无法轻易下断语,但这种猜测却是人类忧患意识的一种理智呼唤。它提醒人们:核大战可能彻底摧毁人类文明,担心核大战灭绝种族乃至人类并不是杞人忧天。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中考网,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中考网微信
    ID:zhongkao_com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高考网微信
    ID:www_gaokao_com

  • 欢迎微信扫码
    关注初三学习社
    中考网官方服务号

热点专题

  • 2024年全国各省市中考作文题目汇总
  • 2024中考真题答案专题
  • 2024中考查分时间专题

[2024中考]2024中考分数线专题

[2024中考]2024中考逐梦前行 未来可期!

中考报考

中考报名时间

中考查分时间

中考志愿填报

各省分数线

中考体育考试

中考中招考试

中考备考

中考答题技巧

中考考前心理

中考考前饮食

中考家长必读

中考提分策略

重点高中

北京重点中学

上海重点中学

广州重点中学

深圳重点中学

天津重点中学

成都重点中学

试题资料

中考压轴题

中考模拟题

各科练习题

单元测试题

初中期中试题

初中期末试题

中考大事记

北京中考大事记

天津中考大事记

重庆中考大事记

西安中考大事记

沈阳中考大事记

济南中考大事记

知识点

初中数学知识点

初中物理知识点

初中化学知识点

初中英语知识点

初中语文知识点

中考满分作文

初中资源

初中语文

初中数学

初中英语

初中物理

初中化学

中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