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网络资源 2009-08-11 09:46:37
名字来源
世界气象组织台风委员会第31届会议决定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热带气旋命名系统从2000年1月开始执行。至2009年,共有两个热带气旋被命名为“莫拉克”。英文名Morakot,来源于泰国,在泰国语中的意思是“顽皮的猴子”。
热带风暴莫拉克(2003年)
2003年第9号热带风暴“莫拉克”8月2日下午5时在菲律宾东北部洋面上(北纬19.2度,东经124.5度)生成;8月3日下午5时加强为台风,台风中心最大风力达到12级,3日晚10时在台湾省台东县登陆,登陆后其强度有所减弱,并继续向西北方向移动;4日上午8时强热带风暴进入台湾海峡,中心附近最大风力达到10级;当天下午2时,强热带风暴位于福建莆田以东约100公里的洋面上,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10级,移向转为北偏东方向。8月4日19时30分,2003年第9号强热带风暴“莫拉克”在福建省晋江市围头登陆。
台风莫拉克(2009年)
台风莫拉克卫星图像
台风 (JMA);2级台风(SSHS);中度台风 (CWB)
台风莫拉克 (英语:Typhoon Morakot,菲律宾大气地理天文部门:Kiko,?国际编号:0908,JTWC:09W)是2009年太平洋台风季的一个热带气旋。
形成:2009年8月2日
消散:活跃中
最高风速:150km/h(10分钟平均风速);165km/h(1分钟平均风速)
最低气压:945hPa
财产损失:至少新台币11亿43万4000元(台湾)
死亡人数:12死(菲律宾);15死32伤100余人失踪(台湾省);1死(中国大陆)
影响地区:日本、菲律宾、台湾、中国、香港、澳门
发展过程及路径
2009年8月2日,日本气象厅报告今年第十一热带低气压形成于菲律宾东边约1000公里(620英里)处。当天该热带低气压依然微弱,日本气象厅于当天稍晚的发布中降低了它的影响区域。然而,2日晚些时候日本气象厅报告它再形成热带低气压。8月3日,它进入菲律宾大气地理天文部门的负责范围,菲律宾大气地球物理和天文部门命名热带低气压为Kiko。当天稍后迅速离开了他们负责范围。在日本气象厅命名为莫拉克之后,莫拉克升级为热带风暴。联合台风警报中心选定莫拉克的编号为09W。8月4日莫拉克折回并且再进入菲律宾大气地理天文部门负责范围。
在8月5日20时30分,中央气象局开始发布台风警报,并将莫拉克升格为中度台风。 在8月6日14时00分,已经形成台风眼,持续增强。 8月7日于花莲县登陆,8月8日14时由桃园县出海。 8月9日迫近中国内地的台风莫拉克,移动速度稍为加快,目前正穿越台湾海峡。上海气象台预测,莫拉克今日下午至傍晚,在福建连江至浙江乐清之间登陆。随着莫拉克迫近,浙江同福建两省共疏散接近100万人,7万多艘船回港避风。浙江苍南县的降雨量超过 250毫米。由于正值天文大潮,中国当局警告,沿海将有巨浪,最高可达8米。中国气象台预测,莫拉克登陆之后,或将继续北移,影响安徽、江苏等地,甚至波及山东和黄海海域,并未影响上海等城市。
各地影响
本段时间均以东八区时间(UTC+8)为准。
本段时间均以二十四小时制为准。
菲律宾
当地发布台风最高信号:1级信号(30-60km/h风速)
2009年8月6日16时,菲律宾大气地理天文部门提高了风暴信号警告。1级信号(30-60km/h风速)警戒地方为巴丹群岛省、巴布延群岛、卡加延省。虽然莫拉克并非正面靠近菲律宾,但受外围雨带强风影响,吕宋北部连场暴雨,引发洪水及山泥倾泻,至少十二人死亡,包括三名法国登山游客。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中考网,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