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Modal
快捷导航 中考政策指南 2024热门中考资讯 中考成绩查询 历年中考分数线 中考志愿填报 各地中考大事记 中考真题及答案大全 历年中考作文大全 返回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中考 > 中考报考 > 教育动态 > 正文

中学语文鲁迅作品被指生涩难懂 几乎成教学鸡肋

来源:本站原创 2009-08-11 23:10:55

中考真题

免费领资料

  生涩难懂不好学

  中小学生怕读鲁迅

  语文老师建议:换个轻松的角度

  中学校园里时下流传着一句顺口溜,“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鲁迅的文章生涩难懂,不好学,几乎成了中学校园里师生的“共识”。

  人民教育出版社新版的语文教材中,鲁迅的作品明显减少,《药》、《为了忘却的纪念》等作品不见了,保留下来的只有《拿来主义》、《祝福》和《记念刘和珍君》3篇,更是引起疑惑:鲁迅的作品真的过时了?一时间,陪伴几代人成长的鲁迅作品,竟然在校园里面临尴尬的境地,是去是留,争议不断。

  昨天,在上海举行的第四届鲁迅论坛上,来自全国的学者和中学语文老师一起,就新时代如何读鲁迅作品再度展开了探讨。

  鲁迅作品成了语文课的“鸡肋”?

  论坛现场来了很多全国各地的一线语文教师,他们带来了很多来自校园的声音,很多学生反映“鲁迅的部分作品很难读懂,文字较晦涩。”“读鲁迅的作品,好像看不到希望,很压抑。”

  北京师大附中一位老师坦言,“鲁迅作品几乎快成了中学语文教学的一块鸡肋。”

  河北沧州中学语文老师陈剑告诉记者:“鲁迅的作品不是这么简单就能读懂的,每个人每个阶段的体会都不同,还要融合在当时的大背景中来解读这些文学作品。拿《阿Q正传》来说,我觉得就可以讲一个月的时间,但是现在的应试教育体制不允许我们这样做,短短的几堂课时间太短了,也难怪学生难以理解。”

  山东陈毅中学的刘明辉老师表示:“其实,即使课本里减少点鲁迅作品也没什么,我们照样可以通过别的方式,去学习鲁迅的精神。”

  人民教育出版社新版语文教材要减少鲁迅作品的消息传出后,网上叫好者不乏人在。有网友表示,“中学的时候,最不喜欢的就是鲁迅的文章,半文言半白话,又拗口,还经常是连标点符号都要背下来的,太痛苦了。”

  中国教育学会顾明远会长感叹,其实孩子不爱学鲁迅的文章,还是现在教育的出发点出现了问题,很多老师一上鲁迅的课,就开始介绍学习鲁迅的战斗精神,要孩子们攻克学习堡垒,让学生产生了逆反心理。“一提鲁迅,大家就联想到一个横眉冷对的老头。这种误读,大部分是教学中带来的。这样怎么能完整地认识鲁迅的作品呢?”

  教授不解:“这样好的作品,有什么理由不进教材?”

  原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王铁仙教授,多年来一直参与中学语文教材的编写工作,面对来自网络、校园的质疑声,王铁仙教授疾呼:“中学语文教材绝不能没有鲁迅作品。”

  王铁仙告诉记者:“就拿《祝福》一文来说吧,这部作品将人物、情节、环境融为一体,体现了一部短篇小说的完美特征。这样好的作品,有什么理由不把它选进我们的教材中去?”

  “再拿《为了忘却的纪念》来说,我在编教材的时候,将它和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以及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想》编在一起,另两篇都是举世闻名的为理想斗争的文章,而我们中国的作品中,我认为同样的文章中几乎找不到《为了忘却的纪念》那样深沉到位的好文章了。”

  王铁仙认为,鲁迅的文章并不全是生涩难懂的,一些诗歌、散文照样很生动,比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故乡》、《风筝》等等,其实孩子们是能接受和喜爱这样的文章的。“鲁迅精神不仅仅是横眉冷对千夫指,我们大可以选一些孩子能读懂的文章,来进行教学,让学生更全面地认识鲁迅。”

  网上力挺鲁迅先生的网友也表示:“鲁迅乃一代文学宗师,其对现代文学的影响,绝非他人可比!好比英国人都知道莎士比亚,俄国人都知道托尔斯泰,德国人都知道歌德,中国人怎么能不学鲁迅的文章?”

  与鲁迅有“时代隔膜”,老师要反思教学方式

  上海鲁迅文化发展中心主任委员周令飞认为,目前鲁迅选入中小学的文章多达20篇以上,堪称被教科书引用作品最多的作家之一,但许多篇目的选择和教法值得商榷。“我们不一定非要让孩子学习那些生涩难懂的文章。”就连鲁迅先生身前自己也曾说过:“中国书籍虽然缺乏,给小孩子看的书虽然尤其缺乏,但万想不到会轮到我的《呐喊》。”

  “如果一开始就接触那些革命性的文章,很可能引起现在孩子的反感,相反的就能让他们更容易接受鲁迅作品了,首先要找到其中的平衡点。”王铁仙教授认为,“部分学生疏远鲁迅,主要是因为时代的隔膜,鲁迅先生所面对的,是一个政治黑暗的时代,他需要同种种黑暗势力作斗争;今天的时代则较为宽松和谐。因此,青年人可能无法体会先生作品中的价值。面对鲁迅那些深刻而沉重的思想,我们是无法回避的,关键是如何处理。”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中考网,2025中考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中考网微信
    ID:zhongkao_com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高考网微信
    ID:www_gaokao_com

  • 欢迎微信扫码
    关注初三学习社
    中考网官方服务号

热点专题

  • 2024年全国各省市中考作文题目汇总
  • 2024中考真题答案专题
  • 2024中考查分时间专题

[2024中考]2024中考分数线专题

[2024中考]2024中考逐梦前行 未来可期!

中考报考

中考报名时间

中考查分时间

中考志愿填报

各省分数线

中考体育考试

中考中招考试

中考备考

中考答题技巧

中考考前心理

中考考前饮食

中考家长必读

中考提分策略

重点高中

北京重点中学

上海重点中学

广州重点中学

深圳重点中学

天津重点中学

成都重点中学

试题资料

中考压轴题

中考模拟题

各科练习题

单元测试题

初中期中试题

初中期末试题

中考大事记

北京中考大事记

天津中考大事记

重庆中考大事记

西安中考大事记

沈阳中考大事记

济南中考大事记

知识点

初中数学知识点

初中物理知识点

初中化学知识点

初中英语知识点

初中语文知识点

中考满分作文

初中资源

初中语文

初中数学

初中英语

初中物理

初中化学

中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