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Modal
快捷导航 中考政策指南 2024热门中考资讯 中考成绩查询 历年中考分数线 中考志愿填报 各地中考大事记 中考真题及答案大全 历年中考作文大全 返回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中考 > 中考报考 > 教育动态 > 正文

教师的“批评权”为何遭遇尴尬?

来源:网络资源 2009-08-26 09:10:34

中考真题

免费领资料

  在教育问题上,太过理想主义并非实事求是的态度。批评教育与表扬鼓励,作用同样重要,二者不可偏废

  鉴于当前老师对学生“不敢管”的现象,教育部近日印发的《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中明确指出:“班主任在日常教育教学管理中,有采取适当方式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权利。”这引来人们的普遍关注。

  应当说,每个学生都有可能犯错误,都有凭一己之力难以克服的弱点和缺点。教师要尽到教书育人之责,对学生的错误就必须纠正,对学生的弱点和缺点要帮助其克服。而在纠正错误、克服缺点的过程中,批评教育的手段自然不可或缺。《教师法》明确规定,教师应当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

  然而现实中,在许多地方,教师的“批评权”却在不断缩水。正如教育部有关人士所言:在强调尊重学生、维护学生权利的今天,一些地方和学校也出现了教师、特别是班主任不敢批评教育学生、放任学生的现象。由正确的“尊重学生”发展成片面的“不敢批评学生”,教师的“批评权”正在被异化和弱化。

  从本质上讲,老师与学生不是天然对立的,学生的“自由快乐权”和教师的“批评权”也并不矛盾,需要厘清的是双方的权利边界。

  如今的教学工作,大多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但在现实中,有些孩子只看重自己的权利,尤其是快乐自由的权利,而不讲自己的义务,比如不逃学、及时完成作业、服从老师和家长的监管等。而有些家长也同样迎合这种趋势或为这种理念所惑,认为不对孩子批评便是“人性化教育”,便会取得更好的效果,而全然不顾这种做法可能产生的负面作用。

  “教不严,师之惰”。对教师来说,批评学生的权利本就是教育教学活动的必然构成部分,面对学生的缺点与错误,不进行批评教育,是教师的失职。之前曾掀起轩然大波的“杨不管”事件,就是因为教师在课堂上放任学生的相互伤害行为,引发了社会各界关于教师如何管学生的激烈讨论。

  在教育问题上,太过理想主义并非实事求是的态度。具体到教师批评学生的问题上,由于少年儿童的判断力尚不健全,对一些事情缺少明确的是非观念,所以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批评教育与表扬鼓励,作用同样重要,二者不可偏废。

  假如生硬剥夺教师的批评权,很可能导致课堂软暴力的产生——对一个教师来说,小至语言节奏上的变化、表情上的示意,甚至某些对其他人的正面表扬,都可能使某些学生遭遇压力。而这种软暴力比明确的正面批评,可能危害更甚。

  正因如此,不仅要明确班主任的“批评权”,还应该进一步明确所有科任教师的“批评权”。更重要的,是对批评的“适当方式”进行更加细致的规范。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推动师生关系和教学秩序走向理性和正常。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中考网,2025中考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中考网微信
    ID:zhongkao_com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高考网微信
    ID:www_gaokao_com

  • 欢迎微信扫码
    关注初三学习社
    中考网官方服务号

热点专题

  • 2024年全国各省市中考作文题目汇总
  • 2024中考真题答案专题
  • 2024中考查分时间专题

[2024中考]2024中考分数线专题

[2024中考]2024中考逐梦前行 未来可期!

中考报考

中考报名时间

中考查分时间

中考志愿填报

各省分数线

中考体育考试

中考中招考试

中考备考

中考答题技巧

中考考前心理

中考考前饮食

中考家长必读

中考提分策略

重点高中

北京重点中学

上海重点中学

广州重点中学

深圳重点中学

天津重点中学

成都重点中学

试题资料

中考压轴题

中考模拟题

各科练习题

单元测试题

初中期中试题

初中期末试题

中考大事记

北京中考大事记

天津中考大事记

重庆中考大事记

西安中考大事记

沈阳中考大事记

济南中考大事记

知识点

初中数学知识点

初中物理知识点

初中化学知识点

初中英语知识点

初中语文知识点

中考满分作文

初中资源

初中语文

初中数学

初中英语

初中物理

初中化学

中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