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凤凰网 2009-10-19 09:12:12
新中国十套中小学教材里的六十年教育变迁(组图)
摘要:十套中小学教材展现了新中国六十年来教育的变迁。从中我们能读到了时代的变化,更能感受到60年来教育变化取得的巨大成就。同时,在课本的时代变迁中,也折射出教育目的及价值观的巨大变化,教学方式、学习方式、思维方式等诸多层面正在一步步走向解放。 |
记者日前收集了从建国初期到现在的课本,从小学第一课的内容中发现,建国60年来,我们的课本从高呼革命口号到娓娓讲述故事,从渗透阶级斗争到引导良好生活习惯,从编写教材一家垄断到全面开放……
小小课本,大有文章。从中我们能读到了时代的变化,更能感受到60年来教育变化取得的巨大成就。同时,在课本的时代变迁中,也折射出教育目的及价值观的巨大变化,教学方式、学习方式、思维方式等诸多层面正在一步步走向解放。
50年代:毛主席像太阳
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小学语文课本
“毛主席,像太阳,他比太阳更光亮。小兄弟,小姐妹,大家一齐来歌唱:太阳太阳永远光亮,我们跟你永远向上。”这是建国后第一套小学教材中的第一篇课文内容。
那时的小学语文课文很简单,常常开篇就是毛主席祝词,课本内容中关于毛主席的很多,如《八角楼上》、《毛主席在花山》、《毛主席尊敬老师》、《毛主席小时候是怎样学习的》。
由于当时处于新旧两时代交接时期,教材形式上还有着旧的特色。比如课本自左向右翻阅,采用旧时的竖行排版方式,印刷为繁体字。
50年代后期的课本文章不多,许多课文分成几课讲述,选材多从政治角度考虑。如在大跃进期间,人教版小学课本一年级第一课是这样的:“爷爷六岁去放羊,爸爸六岁去逃荒。今年我也六岁了,公社送我上学堂。”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中考网,2024中考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