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网络资源 2009-11-10 12:35:20
摘要:看到最多的是微笑,听到最多的是掌声,收获最多的是爱心。7月28日起,来自都江堰的458名师生飞抵上海,参加为期7天的“情系四川、爱满浦江”2008阳光爱心夏令营。昨天,当大巴开上东海大桥时…… |
什么样的暑假才有意义?也许100个孩子就有100种回答。
尽管是个老话题,时不同却事常在,一年年一代代都会遇上、都要面对。当年那篇反映中外孩子暑假生活的作品《夏令营中的较量》,我们都不曾忘却。而今,暑期过半,奥运在即,本报聚焦这个特殊假期里的三类特殊孩子:灾区来沪孩子、在沪民工子弟、上海本地孩子的一类网络爱好者等,随营探访中感受与思量的,是时代的进步与不变的爱心,我们确实在走向开放、交流与共融。
或许,这就是意义所在。
“阳光爱心”满浦江
●当年:中国孩子病了回大本营睡大觉,日本孩子病了硬挺着走到底。(摘自《夏令营中的较量》)
●而今:孩子们说地震的时候他们都抱在一起,叫他们集合时速度也非常快。(摘自现场采访实录)
看到最多的是微笑,听到最多的是掌声,收获最多的是爱心。7月28日起,来自都江堰的458名师生飞抵上海,参加为期7天的“情系四川、爱满浦江”2008阳光爱心夏令营。昨天,当大巴开上东海大桥时,孩子们都不约而同从座位里站起来,更有些孩子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唱起歌来。面对大海,一个孩子天真地问:“大海怎么是黄色的?”没等领队老师说话,坐在后面的孩子立刻喊道:“大海不是黄色的,是咖啡加了牛奶以后的颜色。”顿时,车内欢声笑语。
在科技馆看三维立体电影《深海猎奇》时,都江堰第四中学的雷程感叹说,家乡只能一年看到一次电影,还是全村的村民一起集合看一个很小的银幕。雷程一直在发短信:“亲爱的爸爸妈妈,我们今天上午在科技馆举行开幕仪式,我和很多上海小孩子们一起唱了《相亲相爱的一家人》,我们受到上海市委的热烈欢迎,我玩得很开心……”满满一个手机屏幕的字,看得不免感动。
这几天,他们见识了太多新鲜的事物,都江堰四中的蔡明鉴老师深有感触:“阳光爱心夏令营给这些孩子提供了一个很高的平台,让孩子站得更高,看得更远。”
“这是孩子们给我的礼物。”在曹光彪小学任教的蒋雯琼开心地说,当孩子们听说她是带队老师时,就拿出了事先准备好的礼物,一件印有四川地图的汗衫。“孩子们都很懂事,很有责任感,排队和布置任务的时候都很听话,最关键的是他们有颗感恩的心,并不觉得因为是灾区的孩子就理应受到上海的优待。”蒋老师说。
据了解,阳光爱心夏令营的志愿者在开营前就接受了专业心理老师的培训,在活动中密切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不提与地震有关的事,如果孩子主动提起,就积极耐心开导他们。“这些孩子都很乖,很懂事,但还是存在一点心理阴影。”华师大的志愿者朱力凡悄悄说:“他们在来上海的飞机上遇到气流时就很害怕,在坐电梯的过程中,甚至在科技馆门口遇到大风时,也担心会发生地震。”“这次阳光爱心夏令营并没有特意为地震设特殊项目,就是想让他们在一个新的环境中尽情游玩,彻底放松。其实,这也是一种帮助他们恢复的方式。”一位主办方工作人员说。孩子们在日记里写道:“我们都是一家人,不分彼此,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专家点评:
蒋雯琼(市曹光彪小学班主任,此次夏令营带队老师之一):这次来的都江堰孩子有三个比较明显的特点。懂事,很多孩子到上海的第一件事就是给父母打电话;有责任心,对地震灾后的责任感,他们说以后也会把都江堰建设成上海这样;集体观念强,孩子们说当地震的时候他们抱在一起,叫他们集合时速度也非常快。普通的夏令营一般都针对有些孩子的娇气,而这些孩子自立能力都很强。这次夏令营再次让我们看到,中国的孩子们成长了。
孩子们齐声高喊
●当年:“草原美不美?”77个日本孩子齐声吼道:“美!”“天空蓝不蓝?”“蓝!”“你们还来不来?”“来!”这几声狂吼震撼了在场的每一个中国人。……当日本孩子抬起头时,每个人的眼里都闪动着泪花。
(摘自《夏令营中的较量》)
●而今:离别时分,孩子们和志愿者们抱在一起,个个哭得很伤心。当校长施洪妹问孩子们夏令营好不好时,孩子们齐声高喊:“好,非常好!”震耳欲聋。(摘自现场采访实录)
“哥哥姐姐,我喜欢你们!”在董家渡路第二小学分部(原育辛外来人员子弟小学)的一间教室黑板上,歪歪斜斜几个大字,书写着孩子们对大学生志愿者最质朴的感情。5天的夏令营,让志愿者们没有想到的是孩子们的热情。离别时分,孩子们和志愿者们抱在一起,个个哭得很伤心。文静的小姑娘袁玉兰哭得饭也吃不下,甚至平时最爱搞笑的男孩赵虎也背过身,悄悄抹眼泪。当校长施洪妹问孩子们夏令营好不好时,孩子们齐声高喊:“好,非常好!”震耳欲聋。
从孩子们的喊声中,我们可以看到一座城市的爱。从中美志愿者的联手中,我们可以看到一种开放与进步。
“民工子弟小学支教是TECC(国际科技教育文化交流协会)的传统项目,这次来自复旦、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高校的59名志愿者,对民工子弟小学百余名学生进行培训,寓教于乐,锻炼拓展。”复旦志愿者杨飏告诉记者。
有的孩子个子小,风景拍不到,志愿者们就把孩子背起来,托着孩子让他们尽情地照。“我们特别特别感动。”几个小朋友悄悄告诉记者。
“说出你的梦想”,是让每个孩子都难忘的环节。“哥哥姐姐鼓励我们不要怕,把自己的梦想大胆说出来,没有人会笑话。”活跃的男孩王亚南说:“我的梦想是当一名歌手。”“我可想当服装设计师啦。”顾曼桢说。“有了梦想就大胆去追,也许现在的日子很艰辛,但不要停止努力。”徐娇把哥哥姐姐的话倒背如流,“姐姐临走时,还给我们每个人写了封信,给我写的是:再过10年,希望我们是复旦大学校友!我想会有这一天。”
夏令营中,美国志愿者带来的创新游戏和独特的教学法,不但让孩子们开眼界,也让中国志愿者耳目一新。比如开始的自我介绍环节,美国志愿者们通过合唱一首英语歌曲向大家做自我展示,随后双手拉成一个拱门,让孩子们从拱门里钻过,很快就和孩子们“混熟”了。“美国学生的首创精神和服务意识都值得我们学习。”复旦志愿者周亦菲感慨。
专家点评:
张乐天(复旦大学社会学系教授):短短5天里,中外志愿者之间的交流、志愿者和孩子之间的交流,缩短了国界与文化之间的距离。上海民工子弟小学的学生因家庭环境、生活背景等原因,知识面较窄,接触外界事物不多,而他们又有强烈的愿望和权利去了解。因此我们有必要也有责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给他们信心和期待,努力就会有希望。同时,我认为各类夏令营的评估也很重要,研究得失、效果到底如何,才能有效反思,给日后积累经验。
“网瘾营”一年再访
●当年:日本家长乘车走了,只把鼓励留给发高烧的孙子;中国家长来了,在艰难路段把儿子拉上车。
(摘自《夏令营中的较量》)
●而今:特训营之后,几个孩子的家长还成立了网络少年家长沙龙,一起交流经验。“通过特训营,包括我在内的不少家长转变了教育方法,不再视网络为洪水猛兽,开始平等对待孩子。”晓晨爸爸说。(摘自现场采访实录)
“晓晨今年考上了大学!”电话里,晓晨爸爸有些兴奋地说。
去年8月22日,“e路阳光”———上海首期青少年网络成瘾综合矫治特训营开营,22名青少年营员参加了为期10天的特训营,本报新闻视点曾对此报道,晓晨正是其中一名营员。
特训营后,因为迷恋网络导致高考落榜的晓晨参加了高复班,今年7月24日,终于将一张大学录取通知书捧在手上。回想去年的特训营,晓晨依然觉得很有意义,“那是一个状态的改变。它把我从网络成瘾的状态中拉出来了,推动我走向正轨。”晓晨告诉记者,在今年这个最轻松的暑假,自己准备找合适的机会打工。去年特训营之前,晓晨一度处于自闭状态,除了上网聊天,不与外界接触。“其实,网瘾少年很多都是现实中缺少伙伴、缺乏自信的人。特训营的聚会逼着人从网络中走出来。”晓晨笑言:“当然还是会打网络游戏,但那是一种放松和娱乐,不是瘾。”
另一名曾经的特训营成员小冬去当兵了,部队生活让他在艰苦中成长、成熟,“以前浪费了很多时间。”小冬感叹。
不过,这个暑假中,依然有些人继续着“网虫生活”。读中专的小小胖每天要在电脑前度过4个小时以上的时间。“高高菜”在去年特训营结束时状态很好,在大学里担任班长。但不久觉得大学生活没有想象的那么美好,而他对于网络的依赖仍然存在。
今年暑假以来,本市12355青少年服务热线已接到多个反映亲子关系紧张的来电。如何安排孩子的暑期生活是重要“导火索”,孩子希望多玩,家长希望多学。在一项调查中,37%的中学生表示,假期里和爸妈的关系更紧张,因为“他们想把我的暑假变成‘书假’”。
晓晨的爸爸认为,特训营是一种触动,关键是后期跟进,家长的转变很关键,这样才能带动孩子的转变。特训营之后,几个孩子的家长还成立了网络少年家长沙龙,一起交流经验。“通过特训营,包括我在内的不少家长转变了教育方法,不再视网络为洪水猛兽,开始平等对待孩子。”晓晨爸爸说。
我们的家长,也在进步。
专家点评:
郭铁军(青少年心理专家):去年“青少年网络成瘾综合矫治特训营”,一段时间强制隔断孩子和网络的接触,为他们打开一扇接触社会的窗,这是完全必要的。不过参加者中,除了本人已经想要回归的、个别有心理疾病的,其他大多数都是闭营之后还需要做很多的那一种,特别关键在家长。暑假里,孩子们最容易按照本能做事。假期前家长和孩子最好有个协商规划,既有放松也有学习时间,父母休息时和孩子有些共同活动。总之,对孩子不能溺爱,但是也不能太狠,还是要方法与爱心并举、引导与关怀并重。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中考网,2024中考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