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网络资源 2009-11-10 15:25:58
摘要:7月15日刚放暑假,小学四年级的豆豆就被妈妈送到了“我去北京上大学”的营团中,与小伙伴们进行了为期七天的快乐旅行。豆豆妈妈说,豆豆是个自立性较强的孩子,虽然他家和爷爷奶奶家住在同一个…… |
11个孩子,从6岁到22岁,从幼儿园到大学,11种不同的暑假过法。“实况录像”:告诉你一个真实的暑假
补习、旅游、打工、参观、吃、玩、睡……你说暑假生活枯燥吗?好像内容也很丰富。你说暑假疲惫吗?好像怎么也不会比平时辛苦。可是为什么每到暑假,耳朵里充斥的都是抱怨声。
放暑假的意义在哪里?孩子的暑假到底应该怎么过?孩子们的暑假又都在怎么过?记者深入调查,全景实录下哈尔滨市大、中、小学生的暑假生活,并试图通过对一些普遍现象的分析与研究,唤起全社会、学校及家长们对孩子暑期生活更多的关注,通过科学合理的安排,为孩子们营造一种宽松、快乐的暑期生活。
快乐应该是暑假的主题,但这样的快乐现在也许只停留在学龄前儿童身上。
文/实习生车宇本报记者慕海燕史延志摄影/本报记者孙岩
这是记者采撷到的一组暑期生活镜头,这些孩子就在你我的身边。我们对这些场景进行重现,是为了让人们更真切地了解孩子们真实的暑期生活,并从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1.倩倩:上学前圆了看海梦
6岁的倩倩马上就要成为一名小学生了,在这个对她来说还不算真正意义的暑假的假期里,她终于实现了自己看大海的梦想。
倩倩一直对大海充满向往,但爸爸妈妈因为工作忙,一直没有带她去过。眼看着孩子就要开始十几年竞争激烈的学习生涯,以后的暑假恐怕再也不会像这个暑假这样轻松了,7月末,爸爸妈妈分别向单位请了假,带着倩倩去了威海,痛痛快快地在海边玩上一个星期。
2.卓卓:英语班里打基础
卓卓刚上小学一年级,他们学校三年级才开始学英语。可妈妈听同事说,现在的孩子都提前学,否则会跟不上。无奈之下,一放暑假,妈妈就找了一个英语学校,送卓卓去学英语。
刚一开始,卓卓对学英语还挺有兴趣,但上了几堂课后,因为年龄较小,精力不集中,发音总是不准,卓卓对学英语失去了兴趣,开始不愿意去上课,回家后也不愿意练习。这几天,因为妈妈每天逼着他练习,卓卓一股火上来,扁桃体发炎,发起了烧,已经在儿童医院打了三天点滴了。
3.豆豆:夏令营里“高价托管”
7月15日刚放暑假,小学四年级的豆豆就被妈妈送到了“我去北京上大学”的营团中,与小伙伴们进行了为期七天的快乐旅行。豆豆妈妈说,豆豆是个自立性较强的孩子,虽然他家和爷爷奶奶家住在同一个小区里,但他不爱去爷爷奶奶家,也不愿意和父母在一起,只想自己一个人待在家里玩,看看电视、打打游戏。担心他一个人待在家里太闷,妈妈只好花1500元钱把他送进夏令营里“高价托管”。从北京回来后,妈妈还帮他联系了一个去日本的夏令营,但因为种种原因最后没有去成。妈妈说,把孩子“高价托管”进夏令营纯属不得已之举。
4.胡毓:转战全国打比赛
小学一年级。从四岁起开始学习国际象棋的她,现在已经小有成绩了,拿过了市、省和全国的棋类锦标赛幼儿组的冠军。暑假对于胡毓来说一直就是个高度紧张的“对奕”,因为各种规模的比赛都是安排在寒暑假中,所以她的暑假有时是要奔赴两个城市的。今年一入暑假胡毓在爸爸的带领下先去了天津,8月13日还要到郑州去参赛,还参加了一次本省的少儿棋类大赛。
5.威威:没有伙伴,“话聊”解闷
威威放假了,家里的电话费猛增,这是因为附近没有伙伴可玩,威威只能通过电话和同学聊天,“话聊”成为他打发暑假生活最重要的方式。
因为择校现象的普遍,许多学校学生住得离学校很远,在家附近有同学和伙伴的很少,上初三的威威就是这种情况。在这个没有伙伴的暑假里,为了打发时间,妈妈先花4000多元钱给他报了一个由同学自发组成的去湖南、四川的旅游团,回来后,又给他报了两个补课班,目的同样是为了打发时间,因为如果不给他找点事做,让他有机会出去和伙伴接触,孩子实在太寂寞了。
6.安安:被动接受“全科”补课
暑假前分了文理科,开学高二的安安选择了学文。在家休整一个星期后,妈妈给她报了一个据说是全部由名师组成的数学、语文、外语、历史、地理全科补习班,7月22日开始了和正常上学节奏一样的暑期补习,每天早出晚归。安安从心底里不想去补课,但看到同学们都在补,她也不得不接受这个现实,因为考大学的竞争就在眼前,自己也不想落在别人后面。安安还报名参加了一个同学推荐的数学补课班。这个班人数高达110多人,教室里坐得满满的。在教室的中部悬挂着两台电视,坐在教室后半部看不清老师和黑板的同学,就通过这两台“现场直播”的电视听课。
7.卞月:回家好好陪陪父母
在哈尔滨念大学的卞月,选择了回漠河家里度暑假。她说,在外面学习生活了大半年,放假就想跟家人好好聚一聚。而且自己大学毕业后打算去外地工作,又要长时间地远离父母,让父母担心,趁现在多陪陪他们,也算是对父母的一种安慰和补偿吧。说到这儿,她捂着嘴偷笑道:回家还可以改善一下伙食,解解馋。
8.大鹏:攻读政治考研班
大四新闻专业的大鹏打算考研。这个暑期,他报了一个政治考研班,为期十天。每天早上8点到下午4点,他都坐在教室里认真听课。课余时间,除了吃饭和睡觉,他把大部分精力都投入到了考研复习中。他说,现在勤奋点是为了以后能找个称心的工作,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
9.李宁:努力实习为找工作打基础
环艺专业的李宁在暑期选择到设计院实习。他觉得专业知识学得再好也只是理论,必须要投入实践。现在他跟大多数上班族一样,也是朝九晚五地工作,跟老师们一遍遍地设计、修改图纸。虽然有时候会很枯燥,但他说,忙碌的生命充满活力,而且自己赚钱了,减轻家里的经济压力。在他看来,实习就是提前进入社会,如果自己的表现突出,很有可能被实习单位留下。
10.杨洋:特奥会的志愿者
以前,每个假期杨洋都会给自己安排社会实践———手机促销员、商场接待员、啤酒节销售员等,都是服务行业这一类的。本来这个暑假她还打算做点赚钱的兼职,但是第四届特奥会在哈尔滨举办,招聘志愿者为特奥会服务,杨洋觉得很有意义,便去报了名,并被录取成为一名特奥会志愿者。这段时间,杨洋每天和一名脑瘫的特奥会运动员在一起,并为其提供爱心服务。她说,在与这些智障运动员的接触中,她对生命的意义有了更深的感悟。在她看来,这是自己最有意义、最难忘的一个暑假。
11.姜博文:提前体验赚钱艰辛
职高学生。今年暑假姜博文在妈妈的要求和陪同下,在人才市场上找到了一份手机卖场促销员的工作,已经“上岗”十几天了。月薪只有300元。每天上午9点,姜博文要从动力区赶到道里区,暑假睡懒觉的梦想是彻底泡汤了。每天,他的工作就是站在手机卖场发放宣传单,介绍卖场打出的优惠和抽奖等活动项目和内容。干了第一天,姜博文的嗓子就哑得说不出话了。为此妈妈给他准备了润喉片,每天给他冲“胖大海”茶。姜博文说,妈妈之所以让他来遭这份罪,是想让他了解现在的社会工作多不容易,让他提前对求职有个理解和认识。他说十几天工作下来,他已经体会到赚钱的艰辛了。
通过前面对学生暑期生活场景的真实再现,我们可以看到,去各种补课班学习、参加社会实践和旅游,是各年龄段学生暑期生活比较具有普遍性的选择。学生们在各种学习、实践和出游中可以开拓视野、增长知识,对于这些积极的意义我们应给予充分肯定。但不容忽视的是,这其中也存在着很多问题,诸如学习压力过大造成的精神抑郁、出行的人身安全、社会实践中因为缺乏经验容易上当受骗等等。面对这些问题,社会、学校和家长都有责任反思自己———为孩子们营造安全、快乐、有意义的暑期生活,我们还该做些什么?
城里孩子利用暑假去农村体验一下农家生活,对一切都感到十分新奇。
本版撰稿本报记者史延志慕海燕摄影孙岩张亮
所谓“行万里路破万卷书”,旅游对于开拓学生视野、增长见识无疑有着积极的作用,但其昂贵的费用却令绝大多数学生无法与其牵手——旅游:驱不走大多数孩子的寂寞
6月初高考刚刚结束,一年一度的暑期旅游便火了起来。随着中考的结束和大学毕业生离校,旅游市场、飞机票价更是一路看涨,折扣越来越小,给人一种学生“全员旅游”的错觉。然而,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事实并非如此,真正能够轻松地踏上旅程的学生还只是学生中的极少部分。
A.学生家庭出游占暑期市场一半以上
放暑假前的家长会上,小龙的老师对家长们说,如果可能,多带孩子们出去玩玩,亲近一下大自然,这样可以开拓学生视野,增长见识,获取更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开完这次家长会,小龙的妈妈就开始策划一家的暑期出游了,她把目标选定了湖南,因为那里有毛主席的家乡,去韶山看一看,对上初中的小龙学习历史课是有帮助的,而张家界等风景名胜对学习地理知识也是有益的。
据黑龙江省假日旅行社董事长史信明介绍,进入暑期以来,学生家庭的旅游人数急剧上升,占到发团总人数的一半以上,旅游目的地大多集中在大连、威海、青岛等海滨度假胜地。他说,经过近几年市场的大浪淘沙,各种科技类夏令营的暑期游因为线路老化,已开始走下坡路,消费者的认知度越来越差。相反,历史文化名城游和自然奇观游越来越得到人们的认可,因为这些线路对加深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放松身心大有益处,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效率。
B.暑期旅游繁荣只是一种表象
到底有多少学生参与到出游热潮中了呢?答案是:出去旅游的只是少数家庭经济条件比较好的孩子,大多数普通工薪家庭和贫困家庭没有经济能力送孩子去旅游,暑期游的繁荣只是少数家庭将家庭出游计划集中安排在暑期造成的表象繁荣。
江先生与妻子都是公务员,月收入都在两千块左右,平时家里生活过得还算不错。女儿今年高一,假期也安排了一些补课,学习日渐紧张,他们就想领孩子去近郊的青山绿水中去放松一下身心。然而女儿却与他们意见不同,她说,我连大都市的繁荣和喧嚣都没见识过,哪里谈得上去青山绿水中逃离城市的喧嚣?她的目标是香港,最低标准也得是上海,总之要去见识大都市。可江先生与妻子一算账,一家三口去一趟香港怎么也得一万多块,对他们来说实在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他们恐怕满足不了孩子这个愿望,而如果让女儿自己跟旅游团去,他们还不放心。
王先生与妻子都是下岗职工,妻子身体又不好,全家的生活就靠王先生在外打工每月不足千元的收入支撑。他们有一对双胞胎儿子,今年都上大二了,两个孩子上大学的费用都是靠亲友的资助凑齐的,哪里还能奢谈什么旅游,孩子长这么大连哈尔滨都没出过。
C.看书上网同样可以“行万里路”
不可否认,旅游对于学生来说已不仅仅是缓解疲劳的一种方式,而成了一种新的教育方式。这种教育方式与校内教育不同,它跳出了书本,强调的是亲历性、体验性、实践性,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激发了学生对自然和生命的热爱,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勇气、信心、毅力等。但是,我们也不得不面对这样的现实:像江先生和王先生这样的家庭在社会上占大多数,他们短期内还无法用旅游驱走孩子的暑期寂寞。
值得欣慰的是,如今的出版业和网络都已非常发达,通过看书、看电视和上网,学生们同样可以“行万里路”,开拓视野,增长知识。自从放暑假,每天晚上看中央电视台播出的《再说长江》已经成为上初中的小伟雷打不动的安排,他说,这个节目中的地理、历史知识对于自己的学习是一种有益的补充,他非常喜欢看。而《百家讲坛》节目更是网罗了一大批高中生和大学生“粉丝”,让他们对课堂上学到的历史知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不管是背起行囊,还是网上畅游,只要能在“行走”中感觉到快乐、学习到知识,都是一种收获。
在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逐年严峻的现状下,利用暑期看看社会、小试牛刀似乎已成了他们的必修课,而且“实践群体”正从大学提前到高中。实习实践:迈向社会第一步谁来扶一把
提起学生社会实践,留在人们头脑中的大都还是到工厂企业去参观,到农村天地去认认五谷杂粮,或是一些义务劳动,一项社会调查……但是近年来,随着就业形势的严峻,学生们的社会实践开始更加务实。“一定要利用好假期实习的机会,增加社会经验,让自己的毕业求职多一份资本。”这是现代大学生的普遍想法,对于那些流于形式,甚至是走走过场的“参现型”社会实践基本成为小学和初中的项目。“比起参观,我更希望能够参与。”哈尔滨学院学生齐海君说:“现在求职时,用人单位还是很看重工作经验和社会阅历的,对于刚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来说,这些东西只能通过假期来积累了。”
日前,大学生求职网上的一份调查显示,暑期希望做一份短工或实习的人占被调查人数的47.3%,这其中,希望由此而获得收入改善一下经济现状的只占到34%,而66%的人都是希望通过暑期短工和实习的机会了解社会、丰富阅历、增加实践经验。
大一到大四,实习不是毕业生专利
毕业实习,这个大四学生的“必修课”早已不是大四学生的专利,利用假期实习是现在各年级学生都在积极参与的社会实践形式。因为这类实习要学生自己联系,还要有相关单位接收,于是学生们开始各显“神通”:利用父母的关系,通过朋友引荐,网上寻求帮助……为的就是能够提早地接触一下自己所学专业的领域,学习一点实践经验,为日后求职做个铺垫。
陈光,黑龙江大学新闻专业应届毕业生,目前已经是北京娱乐信报的记者。能够顺利就业,他把功劳归于从大一就开始的社会实践。陈光通过老师的引荐,从上大学的第一个寒假开始就在哈尔滨市一家媒体实习。
学生感言:那时我们好像还没开设什么专业课,对于新闻采访我更是一窃不通,对于做记者工作,更确切地说我是实践先行,理论补充的。第一次实习时间比较短,一共也就二十多天,我知道了什么是真正的采访。此前我理解的采访就是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里面所演的,记者拿着话筒和被采访人一问一答,实习后我才知道,表面上的一问一答,背后却有着更为艰辛和复杂的工作。在我的同学还在课堂上学习消息和通讯的写作方法时,我已经有署名的文章见报了。今年毕业求职时,我的敲门砖就是这几年实习的收获———剪报本,大大小小署名文章有103篇。
课堂到市场,高中生加盟暑期短工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这大概是目前高中生利用假期打工的主要目的。记者调查走访了解到,因家庭贫困,需要孩子利用假期打短工赚取学费和书本费的,在哈尔滨市市区里几乎是没有的。众多中学生也到人才市场上去“摩拳擦掌”,更多的是想接触社会生活、试试自己的能力、尝尝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果实的快乐。
哈尔滨市第四中学高一的丰珊珊,在今年的啤酒节期间过足了“瘾”。她和两个同学一起为一个品牌啤酒做促销员。虽然时间不长,啤酒节结束她就“下岗”了,但从前期培训到正式上岗的半个月职场体验,是她生平第一次。珊珊说推销啤酒过程中,她最大的收获是了解了啤酒的酿造知识和学习了与人沟通的方式。
学生感言:我第一天站到中央大街上开始我的促销工作时,是充满新鲜的,觉得特好玩,但是一上午我的成绩排小组最后一名时,我开始着急上火了。促销并是不是等着别人来买你的东西,你要给人家用最简练的语言,介绍这个品牌啤酒的特点,还要掌握不同口味啤酒适合什么样的人,要“看人下菜碟”。有一次一对中年夫妻路过我们的摊位,我就向男士大力推销一种干啤,并介绍干啤经过脱糖处理,不会发胖的等等。可没想到爱喝酒的竟是女士,她说“我不爱喝干啤,走吧。”就拉着丈夫要走。我立刻改变“风向”,向她推荐“淡爽”,结果他们俩买了两种啤酒。虽然忙了好多天工资一共才拿到200多元,可是我已经很满足了。这不比待在家里吃、玩、睡强多了吗。
据估算,目前哈尔滨市有2%到3%的高中生在打暑假短工。市人才市场经理赵树智分析,这种现象和这个比例都将呈上升趋势。
“学生热,聘者冷”,暑期短工呼唤社会关注
记者从市人才市场了解到,目前对于中学生假期打短工,出现了“学生热情高涨,聘者冷眼旁观”现象,虽然这些学生们不求高薪水、不挑好岗位,但真正愿意给他们提供机会的却很少。
哈尔滨市第二职业高中酒店管理专业的赵哲昊对记者讲,今年暑假他想找一个星级酒店做服务员,可以不要工资,但是他走了哈尔滨市11家酒店,全都吃了“闭门羹”。后来他到人才市场去,应聘普通饭店服务员的工作,但人家听说他只能干一个月,是个打短工的都摇头。“招饭店服务员的一般都找家是外地的,饭店包吃住,可以长期干的。”赵哲昊无奈地说。
记者了解到,现在能给中学生提供假期短工机会的用人单位太少了。市人才市场经理赵树智说,在所有的用工信息中,他从未看到过明确标有招收“假期短工”字样的。学生们社会实践的热情与用人单位的冷漠已经形成鲜明反差。用人单位之所以不愿招收这样的短工,主要是因为很多岗位是需要培训的,培训完后上岗没几天他们就要离职,白费功夫。另外这些学生社会经验太少,吃苦耐劳精神远不及农村孩子,常会出现半途而废的。某经营化学试剂公司的经理王艳丽对记者说,按规定用工就要签劳动合同,可是对于这样只干一个月的中学生我们怎么签,还不够试用期长。不签合同,这些孩子都是家里的独苗,出了问题谁负责?招收他们,就是给自己添麻烦。
学生感言:现在给大学生们组织的毕业招聘会,一场接着一场,为下岗职工组织的就业大集走进了社区,但是唯独没人愿意给我们中学生提供这样的机会,我们很多人都可以不要工资,只为实践的,即便是这样也没有要我们的。我们真希望有关部门也能关注一下我们这个群体。其实我们现在的实践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增强了,从另一个角度也是缓解几年以后的就业市场呀。
“上班族”,暑期补习的孩子加给自己的新称号。在色彩“班”斓的暑假里,看一看“班”的面孔。“上班”去———暑期班大搜罗
6月中旬,距离今年暑假还有半个多月时,各种补习班的广告就开始在学校附近满天飞了。抢夺生源的战火,也在各个补习班之间燃起。于是“你上我也上”,今年孩子们暑假,又在奔赴各种“班”中变了味。
孩子放假了,家长要工作,咋办?“上班”!把孩子托个“班”里,既省事又放心,成了如今家长们的首选。早晨8点送去,晚上5点接回,和平时上学一样——
托管看护不可少
“有专人看着完成当天的作业,还管一顿午饭。”薛女士说这样的托管班可帮了双职工的大忙,她小学三年级的女儿假期里全靠托管班了。
每到寒暑假,这种托管班就在小学校附近“遍地开花”,规模大的集看护托管、文化补习班、特长提高班于一体,规模小的居民楼里两屋一厨,五六个孩子也自成一班。条件不同、收费不同、服务也不同。
居民楼级:普通居民家,看护者可能就是退休的老两口,午饭是老人给做。每天上午、下午各一小时的作业时间,看护者只管“看着”。至于作业完成的对错、是不是能全部完成一律不在服务范畴内。
门市房级:至少有一个一楼的门市房,孩子看书、作业有专用的课桌。看护者为聘来的退休教师,可以对假期作业进行简单辅导。午饭是配餐盒饭,有绳、球、毽子等体育、游戏器具。
小二楼级:本身就是一所补习学校,应对不同学年的学生,开办多种文化课补习班。看护只是附加功能,服务对象大多是参加补习班的学生。因为有各学科老师,辅导作业不成问题。收费因人而异,一般如果在补习学校补一门课程,看护班的费用减半,补两门以上课程,免看护班费用。
“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这句话现在已经不怎么流行了,如今的趋势渐成为“英语,一扇走向世界的大门”。家长们越来越认同被世界应用最广泛的英语的重要性———
英语补习常盛不衰
庞大的英语补习市场一直以来都是暑期各个培训机构争抢的“蛋糕”,英语补习形式更是“花样翻新”。
沙龙式:一改“学生坐在课桌后,老师站在黑板前”的传统模式,“英语沙龙”备受青睐。培训机构在招生时就将同一学年的孩子编入一个沙龙,每次活动都是根据学生学校英语课本的内容,选择一个语法知识做讲解重点,然后根据这一知识点编排会话的内容。学习时老师和学生都尽可能地不使用汉语,创造英语环境。
全外教:“全外教授课”,只此一项就足以让这个英语班的学费翻两番。家长们不惜重金把孩子送到全外教的英语培训机构,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希望孩子的英语在“听”、“说”上有所“建树”,练就一口纯正音。二是在学校里学了太多的“哑巴英语”,“听”、“说”成短腿,希望能通过“全外教英语课”补齐缺陷。
英语夏令营:“绝对贵族”的英语培训。哈尔滨市一家英语培训机构组织的赴澳大利亚“情趣英语夏令营”,收费14800元,一行18人已经顺利回国。所谓的“情趣英语夏令营”也就只是个名称,说白不过就是澳大利亚观光游。
语法同步班:在眼花缭乱的英语培训中,传统的语法强化、同步补习依旧是“红旗不倒”。这些补习的内容都与学校的英语教学一致,为提高中考、高考成绩助一臂之力。尽管还是填鸭式的教学和枯燥的卷子,但是家长追捧,市场看好,因为能提高成绩。
“有了一技之长,孩子就会增加一份自信。”这是很多家长的共识。于是为了全面培养独苗苗,琴棋书画、演讲朗诵、声乐舞蹈等“兴趣班”也成了家长们追捧的热点———
艺术特长至少一样
暑期里,被塞进艺术特长班的孩子,清一色是幼儿园孩子和小学生。道理很简单,培养孩子的艺术细胞要从小抓起,上了初中有了升学压力,哪还有心思再整这个,有那时间还加强文化课补习呢。
美术启蒙班、音乐兴趣班、乐器演奏班、书法班、国际象棋启蒙班、幼儿舞蹈班……记者在市儿少中心看到,艺术特长班应有尽有。与此同时近年来游泳、武术散打也渐成热门。哈尔滨市所有的游泳馆,不论姓公姓私,暑假无一例外地要聘请教练,开办少儿游泳培训班。记者在省游泳馆了解到,因报名学生太多,他们不得不开办早、中、晚三个班,可还是有报不上名的,家长们都想让孩子们在游泳池里过一个清凉的暑假。
清一色的名师,补习中考、高考涉及的所有科目,能够把孩子送入这样的暑假补习班,应该是很多家长的梦想———
经典名师全科齐上
几名有能量的家长分工合作,有人负责找名校的老师,有人负责联系教室,为孩子们整合一个绝对“名师”任教的黄金班。补习内容从数学、语文、英语到物理、化学、政治,要考的一科不落,科科教师都是名校一线的优秀教师,他们熟悉课程,有自己独到的教学方法、了解升学考试命题的重点。如果能加入其中,那可谓是三生有幸了,虽然价格不菲,却也不是有钱就能上的,多少要和老师或组班的家长有点关系才行。
听着成年人快乐难忘的暑假回忆与孩子们众口一词的“不上课”的暑期愿望,我们怎能不心疼现在压力太大的孩子。学生还是那个学生暑假已不是那个暑假
成年人的记忆:快乐暑假使劲疯玩
杨女士(41岁):学会了蒸馒头
每年一放暑假,舅舅家的表妹就会来我家和我做伴,我们天天出去和小伙伴跳皮筋、打秋千、去文化宫看电影。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上初中后,每年放暑假,妈妈都会说,你帮妈妈做饭吧。就是在那时候,我学会了生炉子、熬粥、蒸馒头,虽然经常因为掌握不好碱蒸出又黑又酸的馒头,但每次妈妈都鼓励我说“好吃”,让我成年后可以从容地面对家庭生活。
张女士(38岁):疯玩得不爱回家
我在上大学以前都是生活在奶奶家。那时候放假从来也没补过课,就是和同学、院里的小伙伴疯玩,天天到吃晚饭的时候喊都喊不回去,都得是奶奶跑到外面把我揪回家。其实那时候也没什么特别的活动,不过就是打扑克、跳皮筋之类的,但过得很快乐。
陈先生(43岁):跟家长出差住在水房里
印象最深刻的是10岁和15岁时,分别和家长出了两次差,一次去北京,一次去大连,记得有一次竟然是住在水房里,自己也搞不清是怎么回事,但因为地点太特别了,所以终生难忘。其余的时候也就是看电视、做作业什么的,可能是因为那时候升学和就业的压力都没有现在大吧,假期不补课,玩着就长大了。
金先生(36岁):最恨参加不上夏令营
到现在提起夏令营,我都恨得牙根痒痒,因为我从来没参加过。那时候的夏令营不像现在都是商业性的,谁花钱都能去,而是只有好学生才能被选中参加,而且一分钱不用交。因为自己的学习成绩不是很好,从来也没被选上参加过,极伤自尊,所以这段记忆刻骨铭心。
贾先生(29岁):拿着联票去看电影
记得每次放暑假,老师都会给每人发几张联票。在假期里,什么时候想看电影,就约上院里的小伙伴,拿着联票到电影院的售票窗口换一张当场的电影票就行了。和现在的孩子比,我们最大的快乐可能就是不缺玩伴,哪个大院都有几个年龄相仿的孩子。那时候不爱写作业,经常是临到开学了突击在家补几天,一天写十页八页钢楷是常事,写得脖子发直、手脖子酸疼。
专门用来让老师和学生身心放松休息、适时反思充电的假期,现在已经有点沉重。我们都有些糊涂,暑假该干些什么?
暑假“真经”:
让孩子们做想做的事!
当暑假已经被扭曲成学生们的“第三学期”时,孩子们发出了呐喊:为什么还要放假呀!
每年寒暑两假,是学校教学安排的固定内容,那么放假目的到底是什么?假期到底该怎么过?哈尔滨市教育督学刘洪涛对此做了详尽说明。
假期就是“休整期”
在经过了四个半月紧张的学校学习之后,不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必须进行“休整”,假期就是提供给师生的“休整期”,所以类似于学校教育的紧张学习,很显然是不符合学生身心健康成长要求的。
对学生而言,假期应该是两项主要任务:一是“查缺补漏”。每个学生都可能出现某一学科有漏学的知识,都可能出现学习的“短腿”。但平时每天八节课的学校教学安排,已经把时间占得满满的了,学生没足够的时间系统地补习一下自己知识上的短腿,那么长达一个半月的假期正好可以完成这项工作。刘洪涛说,“查缺补漏”是非常必要的,不要把假期理解为就是要完全地丢掉书本,完全地自由放松,如果不及时补上欠缺,那么越落越多,最终就会出现知识结构失衡。二是更多地接触社会、接触自然。学生应该利假期,北方城市的孩子尤其应该利用好暑假来完成这一任务。在中学和大学的教学大纲中都明确要求,学生必须参加社会综合实践活动,而假期正是孩子们亲近自然、了解社会的好时机。
暑假生活急需社会化
“学生的假期生活应该是尽可能脱离和区别于学校教学生活,这才能称之为假期。”刘洪涛在解读假期时,不断地强调这句话,并提出在学校教育休息之时,应该社会化和市场化地运作适合孩子的暑假内容。夏令营式的旅游当然是很好的方式,可以根据家庭的经济条件来选择不同的线路。但是除此之外,那些不花钱和少花钱的项目也不应该是空白。相关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应该看到为孩子们提供一个好的暑假项目,也是有其丰厚的社会效益的。
尽管现在有些有条件的学校在假期也把学校的图书室、绿网教室等向学生开放,组织孩子们参加一些活动。但据调查了解,其实学生们并不喜欢在假期里再回到校园里,在学校的氛围里,会让假期的多彩生活打折扣。相对之下他们更愿意参加社区、社会团体组织的活动。
暑假,别让孩子“心理疲劳”
对于一个酷爱数学的学生来说,连续两三个小时研究一道数学难题并不是一件痛苦的事,因为他乐在其中。但是如果让他两三个小时去练习书法,他可能就会感觉疲惫不堪。这就是“兴趣”使然。为什么现在孩子们假期里都喊累,就是因为家长给他们规划、安排的假期生活他们没有兴趣。
对于补习,不应该一棒子打死,适当的补习有益无害,关键要看怎么补,补什么?刘洪涛说:“‘让孩子们在愉悦的状态下积极主动地去补习’这才应该是一下理想的假期‘进补’态。学生的生活环境不同,需求不同,学校教育是不可能满足学生的多元化要求的,假期就可弥补这一点。把对假期支配权原原本本地还给孩子,家长只做合适的引导,把他们从‘从众’的心理状态下解脱出来,这样的假期生活才是符合规律的。”
暑期里孩子们暂时离开学校,对身心进行休整,此时,社会活动场所特别是学生家庭所在社区,无疑成为孩子们的活动主阵地———
社区:能否担起暑期教育“主阵地”重任
撰文/本报记者慕海燕史延志
据了解,为了丰富社区青少年的暑期生活,哈尔滨市许多社区都提前做了准备工作,进行了精心策划。针对学生暑假在家容易发生火灾等安全事故的实际情况,道外区仁里街道办事处请来消防队的专业人士,为社区的孩子讲解安全防火知识,进行安全教育。同时,他们还在社区里组织趣味运动会,进行跳绳、踢毽子、绑腿跑、踩气球等趣味游戏比赛,并配合“哈夏”组织社区消夏晚会,动员学生家庭自己排练节目参加演出,丰富社区文化生活。
荣市街道办事处龙泰社区今年6月就为社区里的孩子排了暑期活动计划:7月19日举行以“感恩妈妈”为主题的演讲活动,参加者还有外社区的孩子;7月26日到南岗区消防中队参观,了解消防知识,感受军营生活;7月25日参观侵华日军“731”部队罪证陈列馆;8月4日要到红旗乡红旗村体验农村生活,认识五谷杂粮,与红旗村小学生结对子;请新四军老战士讲战斗故事。
暑期里,作为学生校外教育的主要单位,市儿少中心国防教育馆、天文馆、野生动物馆、海陆空模拟作战馆等各活动阵地全方位免费向儿童开放,16大类、66个专业的特专长兴趣活动小组围绕对孩子的个性化展开培养。
应该说,无论是社区、还是社会活动场所,大家都在为给学生创造快乐、有意义的暑期生活积极努力着。但是,这有限的几次活动相对于长达45天的暑假来说还是太单薄了,绝大部分时间学生们还是处于没地方可去、没人看、没人陪的状态。记者采访的几位社区主任、市儿少中心负责人都很无奈地说,很多家长希望他们提供那种能够全天候托管孩子的方式,让孩子可以在社区或社会活动场所安全、快乐地度过暑假,但是,他们目前都还没有能力做到这一点,一是因为精力有限,二是因为责任太大,担心孩子们在活动期间出现安全事故,与家长有打不清的官司。
如何解决孩子在暑期的监管空白,让他们度过一个安全、快乐、有意义的暑假?
从现代化城市功能的特点来讲,“政府包办社会”、“企业办社会”已经成为过去,包括孩子的课余和假期安全问题等多数公共服务功能,必须由社区承担起来,这是社会发展尤其是城市发展的本质要求。全社会对于由社区构筑未成年人的成长空间,应该和对社区办医疗一样,给予同等的重视。
然而,不可回避的现实是,现在社区人员少、工作量大,社区工作者也没有专业管理青少年的经验,更主要的是缺乏经费。毋庸置疑,要让社区成为暑期教育的一个主阵地,需要全社会的共同支持,最关键的是辖区单位要支持,参与协办,比如说为活动提供车辆、场地等,社区里还应该有一批志愿人员,为孩子们的安全与成长服务。在没有了大杂院的热闹与亲和力的今天,社区还应该在活动中承担起为孩子们找伙伴的功能,让深处高楼大厦的孩子不再因为没有伴而感觉孤单。
由社区积极参与孩子的假期成长过程,这一模式如果不断成熟完善,在对孩子的暑期安全监管上、对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对于解决一系列未成年人问题等,都可提供一个长效保障。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中考网,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