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网络资源 2009-11-11 12:40:17
摘要:孩子的兴趣是需要引导的,如果你引导他,他可能就会对科技产生兴趣,如果接触不到、不去引导,孩子就有可能失去兴趣。因此有时候,学生并非对科技没有兴趣,而是缺乏有人引导他去发掘科学技术的…… |
小苏是望京南湖中园小学三年级学生,这天,他的父母特地请假陪他参观改建一新的天文馆。在支付了百来元门票后,小苏徜徉在宇宙苍穹的奇妙世界中。
像小苏这样,趁着寒假来天文馆、科技馆等科普博物馆参观的孩子为数不少,但仍有很大一部分中小学生的寒假生活被各类补习班包围,或是到别的娱乐场所玩耍。正如中国科学院科普办公室副主任丁颖表示,尽管这两年科普教育的重要性被一直提及,社会也花大力气组织各类科普活动,但仍有很多不足。
原因
教育体制让科普教育让路
由于我们仍然处于应试教育阶段,无论是学校、家长还是学生,都把升学作为最主要的目标,和升学有关的事情比如参加数学、英语、物理等培训班,学生愿意去,家长也愿意花钱。小学时的升学压力不是很大,而进入初中、高中之后,一旦考试摆在这里,素质方面的要求就没有像对待学业那么重要,因为它和升学没有直接关系,是一种综合素质的提高,所以才出现学校、家长因为升学而让科技教育让路的现象。
硬件软件都不足
孩子的兴趣是需要引导的,如果你引导他,他可能就会对科技产生兴趣,如果接触不到、不去引导,孩子就有可能失去兴趣。因此有时候,学生并非对科技没有兴趣,而是缺乏有人引导他去发掘科学技术的神奇,体会到它的奥妙。丁颖提到,在她小时候,一放假,无论是父母单位、学校还是街道,都会组织各种各样的科学兴趣班,现在这样的班就很少了。虽然从小学三年级到高三都有标准和大纲,但年级越高,这样的课就越少。此外,我们的硬件条件不足,比如科技场馆中的互动展品有限或陈旧,这就影响到孩子是否会喜欢你的展品,从而接受你所传授的知识。如果科普的对象是小学生,完全灌输的方法并不能吸引孩子,互动式的学习,才能充分调动孩子的主动性和兴趣。这方面,我们还有待于提高。北京做得还算比较好,但也存在教育资源分布不均的现象。比如北京最好的学校,有专职的科学课教师、科学的教室、实验室,而远郊区县的学校,可能根本没有听说过科学课,也没有科学课老师。北京尚且如此,我国的一些不发达地区就不用说了。
科普教育施行者素质不高
虽然现在年轻的老师很多,但据有些专家、院士反映说,这些老师所教授的知识还停留在20年前。一些老师对当代科技发展并不了解,一些科学家科研工作做得非常好,但如果要让他把自己所做的工作讲给公众听,他就做不到,或者说让他写一本科普书,给公众看,他也写不出。
专家观点
科普教育需要从小潜移默化
王老师中国科学技术协会青少部
科学认知属于世界观的认识,一个人如果没有科学的观念,谈什么上语文、数学、英语课?科普教育中,有很多对人本身素质的培养,可能是别的课程做不到的,需要从小开始。
从小开展科普教育,除了能提升人本身的素质之外,还对国家的发展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有关专家表示,现在科技飞速发展,每个国家都越来越离不开科学和技术。我国人口众多,也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社会需要一大批懂科学技术的专业人才。从小开展科普教育,不单单是为了增加青少年的科学知识,实际上也是为中国培养科技后备人才。
解决之道
政府应重视科普氛围的培养
丁颖认为,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政府的重视和社会上科普氛围的培养,大家都要意识到科普教育的重要性,提供好的硬件条件和环境。“现在,国家是慢慢开始重视了,也投入了很多经费修建科技馆、天文馆,但是社会上的氛围和意识似乎还未被触动,这需要一个过程。”
组织科普教育志愿者
另外,很重要的一点是,要组织一大批有志于培养青少年科技兴趣的志愿者,甚至是专职的工作人员,和社会上的热心人士一起,把这件事情做得更好。像现在单纯靠学校来进行科普教育,其实也有局限。
从中科院来说,丁颖告诉记者,在今年他们想对中学教师进行培训,因为这些老师接触更高层次知识的机会并不多,他们打算让研究所的专家做报告,讲授一些各领域发展趋势、最新成果,或者请老师来参观科研活动,提高教师的水平,从而影响到孩子。
此外,中科院从1999年开始,每年都组织几百名高中生到北京地区的研究所参加科研活动,有些学生到了高三可以写成很好的科研论文。今年这个活动可能还会拓展到全国五个省市,让更多的学生能接触到正规的科研活动。
家长发言
让孩子接触科普知识有必要
于兰英,孩子就读小学五年级
我给孩子买了一本博物馆通票,刚好放寒假,想想到哪里去都挺没意思的,就带着她跑跑天文馆。我觉得让孩子接触一些天文方面的科普知识很有必要,能增加她的知识面和阅历,你说老是死读书也不是个事儿啊。孩子自己也挺喜欢科学的,买了好多书看。但光是她自己在看,学校里好像这样的课特别少,一个礼拜顶多1-2节,碰到考试还冲没了。
看科普书还是教科书是个矛盾
马女士,孩子就读初中一年级
孩子正在剧院里面看电影呢,我在外面等他,天文馆的票价还是有点贵了,特别是两个人过来。所以基本上我都让他一个人去看,然后我听他回来跟我说。我觉得让孩子多拓展一下视野挺好的。虽然孩子只有初一,按说学业压力不大,可我也挺矛盾的,中考、高考悬在那里,到底是让他拼命读教科书,还是让他看些自己喜欢的科普书呢。
老师观点
北京的科普资源应当被充分利用
何立新,北大附小科普老师
我们学校的科普活动主要是一些兴趣小组,包括OM、电脑机器人,无线电测向、航海航模等。其实像OM这样的活动,从幼儿园就可以开展,然后根据各个年龄段孩子的特点,安排不同的、适合的内容。年龄不是问题,多小的孩子都可以开始科普教育,都是应该的、必要的。
因为学校活动的空间有限,我们学校参加兴趣小组的人不是很多,2000多名学生中,能参加活动的只有100人。每年,我们都会组织全校性质的活动,参观科技馆、天文馆什么的。
我在学校负责电脑机器人项目,感觉参加兴趣小组的学生,明显在科学知识、动手能力、创造能力方面比其他学生强很多,他们有的对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进中学之后还在参加类似的活动。
我感觉孩子在上小学高年级、初中、高中之后,升学的考虑肯定是第一位的,所以他们要参加各种补习班,这时候,科学活动就不太好开展了。
在北京来说,科普资源应该不算少了,如果完全能够利用起来,学生应该能够接受很好的教育。现在的确存在这种情况,除了学校带孩子去参观科普博物馆,孩子自己就不太愿意去,可能也是因为门票比较贵,限制了相当一部分学生———他还不如花少一点钱去公园玩、打游戏机之类的呢。
学生声音
到了天文馆才明白
苏麟,望京南湖中园小学三年级学生
我自己比较喜欢科学知识,在学校我参加了航模班。这次到天文馆来,是我在电视上看到介绍,老师也给我们看过一些片段,很漂亮,我就让爸爸妈妈带我来看看。我觉得展馆展出的东西都很形象生动,容易懂,虽然书上也有,但没有太多的例子,看过之后印象不深刻,到了这里,我就全明白了。
科普剧场很震撼
兰亦明,高中学生
听同学说天文馆挺好的,刚刚看科普剧场的时候,又是震动,又是水、气,效果很逼真,片子里说的话,我记得也比较牢。对于科学知识,因为高中要会考,所以我死记硬背了一大通,考完之后,就差不多忘了。基本上,老师上课以念书为主,也没给我们感性的认识,再加上平时运用得不多,所以基本上好像什么都没学到。
国外经验
社会各界扶持科普教育
其一,在国外,科学课程是很重要的一门支柱课程,配备专业的老师。所谓专业,是说科学课的老师本身有自己的专业背景,有的是硕士生、博士生,居然来为中学生上课。美国还有一个专业,是专门培养科学课老师的专业。相比之下,有些中国的老师并没有受过科学背景的教育,更别提专业了。
其二,国外的学生能够得到教育资源的途径很多,学生们可以很容易地和科学家、科学院所、研究所取得联系,并前去学习。
而给丁颖印象最深刻的科普经验来自英国、澳大利亚等国。这些国家的一些大学毕业生选择的职业是对孩子进行科学教育,包括科学互动、游戏、用肢体语言传授科学知识。他们纯粹出于兴趣,并不怎么挣钱。对于这种事业,政府给予大力扶持,投入一定的资金,此外,社会基金会、组织也给予经费,让从事科普工作的人高高兴兴地干活。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中考网,2024中考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