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网络资源 2009-11-12 14:54:49
摘要:首先,来说说新闻中心。这是我们到杨凌后最先报到的地方。在这里,由于记者人数甚多,我也发生了一段记者证失而复得的故事。农高会期间,这里就是记者们的战场,是新闻出炉的地方,中心的一百多…… |
陕西杨凌是中华农耕文明的发祥地,也是全国唯一的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在这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已经成功举办了15届。而本届农高会的主题为:科技引领,创业推动,现代农业。此间召开的杨凌现代农业高端论坛通过主题报告、互动交流的方式,探寻适合中国农业发展的创新模式,推动农业产业健康发展,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农业。
这是记者第一次去杨凌,去报道农高会,从西安出发,车行一个小时,就来到了将在这呆上5天的地方。刚来的第二天,寒潮就不期而至,冷飕飕的天气给农高会也增添了几丝寒意。几天下来,记者感受到这里的气候比西安干得多,周围的一些朋友都说嘴唇都干裂了,甚至有的人身上干的起了皮屑。但是,这一切丝毫没有损伤到记者感受杨凌人民的热情,感受农高会这一农业科技领域的“奥林匹克盛会”。
首先,来说说新闻中心。这是我们到杨凌后最先报到的地方。在这里,由于记者人数甚多,我也发生了一段记者证失而复得的故事。农高会期间,这里就是记者们的战场,是新闻出炉的地方,中心的一百多台电脑就是我们手中的武器,当记者们的手指在键盘上驰骋的时候,一条条、一篇篇的新闻报道也随着百兆光纤奔向每位读者、观众眼前。在这里,记者忙碌、勤奋的身影随处可见,吃着泡面、啃着饼干代替本可以在宾馆享用的丰盛自助餐,全为了能让农高会的报道在最快时间发布出来。
其次,在农高会众多会议中,最实在、最生动、最让我印象的当属中外农民创业论坛。各国农民介绍着世界发达国家先进的农业技术与管理经验,讲述他们各自奋斗创业的历程与体会。在参加论坛的中国农民代表当中,既有依靠科技发展现代农业的成功代表,也有出生于不同时代、接受不同教育但同样成绩斐然的优秀村官代表,更有农民自主创业的典型和引领区域产业发展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他们让我们看到了未来中国农村的雏形,看到了现代新型农民对“三农”问题的有益探索和成功尝试。同时,他们讲述的各自创业奋斗的真实历程与源于实践的深刻感悟,不仅真实可信、鲜活生动,而且更易于群众接受和学习,因而受到广大群众的普遍欢迎。
本届农高会在规模上再创新高。据统计,有45个国家和地区的客商与代表150万人次前来参会参展,参会记者人数也达到了500多人。
为此,农高会组委会安排了400余名大学生志愿者。这些无名的英雄在他们各自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为农高会的成功举办做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此外,除了这些学生志愿者,还有一批每天开着车,辗转于酒店和会场的“司机师傅”。他们是组委会安排专门接送记者的车队,据说有200辆。每天早上6点多就等候在酒店门口,而平时则是随时听候“差遣”,为记者们的出入、采访提供了便利。这些贴心的安排、周到的服务,都让我们真真切切感受到了杨凌人同心竭力办好农高会的热情和决心。
而说到农高会,最少不了的当然是农民群众了。每年一次的农高会,既是杨凌的节日,又是全国数亿农民的盛宴。来自五湖四海的农民齐聚杨凌,杨凌大街上,记者见到最多的就是农民朋友们欢欣的笑脸。大家像是约好了似的,一大早儿就三五成群赶往农高会的展馆。在采访中,我深深的感受到,他们早已不是我印象里那群面朝黄土背朝地、两耳不闻天下事,只管埋头种地的农民,他们积极学习,勇于接受新知识、新技术,并尝试用它们来改善目前的生产状况。
同时,他们也关心国家政治、政策。对于国家制定的惠农政策,他们拍手叫好;而对于有些政策不能顾及或落实,他们也表示理解社会现状、国家情况。他们说,我来农高会是想来感受现代农业的,了解国内外农业的先进技术;他们说,我来农高会是为了家里那五亩果园,来咨询专家怎么除虫害的等等。来自四面八方的他们有着不同的背景,怀着不同的目的,但都因为这一盛宴——农高会,齐聚到了杨凌,这是杨凌的光荣,也是农民们的欢欣。而作为这次盛会的参与报道者之一,也同样是我的荣幸。
在杨凌的五天匆匆过去了,我把这些天的所见所闻都写进了我的报道,但留下更多的是不能言语的感恩,感谢杨凌为广大农民和广大的参与者、报道者都提供了一次难得的平台,让我们一起学习、一起感受农业先进技术所带来的视觉和心灵的冲击。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中考网,2024中考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