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网络资源 2009-11-12 15:33:03
摘要: 采访中,张飞尧的思绪回到了2008年5月27日。当时,还在广州工作的张飞尧赶到了地震灾区绵阳,为广州一支心理辅导志愿者队打前站,落实后勤保障。5月28日凌晨1时许,他到达平武县南坝镇垭头…… |
赶到地震灾区救援却面临生命之危,生与死的碰撞让他和同事选择坚守阵地;灾区儿童求学的渴望让他泪流满面,从此走上助学之路,通过他牵线搭桥,现有30多名小孩得到相应资助,而自己却曾连吃饭的钱都没着落;11月,他再次从平武县南坝镇带回100多名小孩资料,希望能帮他们联系到资助人……
10月30日,张飞尧和四川省平武县南坝镇石坎乡一名儿童合影。每名经他手收集资料的学生,他都要留影作为资料在网络上公布,提供给资助人。
一本纪录“5·12志愿者”故事的画册传承着大爱,画册上有着志愿者连平元善镇人张飞尧的故事,他现在依然坚定地走在这条大爱的路上。4日,他从四川平武县回到了连平,带回100多名灾区儿童的资料,这是张飞尧第五次去灾区,那里有着他的牵挂。张飞尧希望通过努力助学,能照亮孩子和他们猝遭震痛的家庭一程。
赴灾区为心理辅导队打前站
“5·12志愿者”这本画册是由网友出版的,张飞尧一直将画册放在他的手提包中,这不是因为画册中有他的影子,而是他时刻提醒着自己,伤痛尽管难忘,但更无法忘记的是灾区儿童那求学的渴望,既然选择了志愿者行列,就得走下去,帮下去……
采访中,张飞尧的思绪回到了2008年5月27日。当时,还在广州工作的张飞尧赶到了地震灾区绵阳,为广州一支心理辅导志愿者队打前站,落实后勤保障。5月28日凌晨1时许,他到达平武县南坝镇垭头坪帐篷学校,从绵阳到帐篷学校,道路被毁,地震后的惨状触目惊心。来不及发泄内心的悲恸,张飞尧与救援部队联系上后,到救灾指挥部为志愿队队员办理了相关证件。
5月29日,北川唐家山堰塞湖有崩溃之险,南坝镇有可能成为孤岛,那里要进行撤离。张飞尧赶紧和志愿队联系,但领队表示,只要堰塞湖还没崩溃就一定要去垭头坪帐篷学校,因为马上就儿童节了,志愿队带的礼物要在节日这天送到灾区儿童手上。张飞尧知道这个特殊的儿童节对灾区孩子有多重要,他选择了坚守,等候队友的到来。
5月31日晚,心理辅导志愿者队排除困难赶到了垭头坪帐篷学校。这里有500多名孩子,虽然内心伤痛无法抚平,但第一支心理辅导志愿者队的来临还是给他们带来了节日的欢快,尽管这欢快看上去有些伤楚。
面对险情选择留守
2008年6月6日,张飞尧和志愿者队碰到了险情,这一天大雨瓢泼,他们驻扎在一座大山的山脚下。地震让这座山出现了很多裂缝,持续不停的大雨让大山随时有滑坡的可能。撤还是不撤?张飞尧和其他队员一样,内心充满了挣扎。最后的答案出奇一致,队员们都选择了继续留守,直到险情真的发生。值得庆幸的是,大雨在7日早上终于停了。张飞尧说,经历此次险情后,心里再有恐惧,他都已看破生死,只知道自己应该留下来和灾区同胞并肩作战。
灾难是一种考验,有人选择逃离,有人选择战斗,张飞尧和队友们选择了战斗。而险情也总是接连出现,仿佛也是在考验着他们。6月8日下午5时许,张飞尧所在地区发生了较强余震,当时地面呈波浪状起伏,地下则轰轰作响,队员们纷纷跑出帐篷去安抚学生。这次余震事后得知为6.6级。
几秒钟后,大地恢复平静,看到惊慌的孩子们眼中那种恐惧,张飞尧内心也如被撕裂般疼,地震对孩子们不仅仅是肉体上的伤害,爱和时间才是治疗他们心中阴影的良药。一个拥抱,一次抚摸,不断重复着,张飞尧希望这些看上去简单的动作中能传递给孩子们慰藉和力量。
2008年6月11日晚上,在抗震救灾一线奋战了15天后,张飞尧和所在志愿者队到了撤离的时间。撤离消息孩子们并不知道,但孩子们最后却一个一个围到了志愿者的帐篷前,刚开始是小孩,后面大人也赶来了,老人也过来了,连相邻的村民和学生也跑过来,灾区同胞是要为他们送行,一场联欢活动就这样没有任何准备就举行了。
孩子们哭了,志愿者们眼睛湿了,掌声伴着泪水久久不息,一首《从头再来》让张飞尧悄然落泪。
“张老师,能不能把我女儿送到广东上学,她在这没心思读书了。”一个叫马如周的家长希望张飞尧能帮助15岁的马天蓉换个环境上学。
听到一个父亲这样的要求后,当时还在灾区的张飞尧开始将注意力转移到单亲孩子和一些孤儿身上,这些失去经济来源的孩子们日后的学习和生活该如何解决?当天晚上,张飞尧便将几名孩子的资料通过手机发给广东的朋友寻求资助。
深入灾区探访孩子染上痢疾
6月13日,回到广州后,张飞尧将一些孩子的资料发在手机网站佛学论坛上,希望能联系一些资助人以一对一的形式帮助孩子们。这些资料得到许多人的关注,有人提出希望能有更为详细的资料以方便资助。
在经历了人生中最有价值的一段路后,张飞尧的心一直牵挂着那块土地,惦记着那里的孩子。7月2日,张飞尧和香港、广州的三名志愿者再次赶往垭头坪账篷学校收集、核对孩子们的资料。这一次他在那边呆了8天。
2008年8月16日,张飞尧第三次带着10名香港志愿者到达南坝镇收集更多灾区儿童的资料。当大部队于20日离开灾区后,张飞尧不顾当地志愿者的提醒,于25日来到了有痢疾传染病的石坎乡。几天时间里,他走访了30多名小孩,将他们的详细资料带回了广东。而张飞尧也因频繁接触痢疾患者,自己也被传染了,他回来后赶紧找了一个中医生朋友进行治疗。
8月底,一些孤儿和单亲孩子得到了资助,澳门一网友直接资助10名学生,每个人每个月100元,这项资助持续到了今年3月份。而张飞尧也发动自己的朋友资助灾区学生,马天蓉就得到了连平县卓先生的资助,一直到目前,她每月可得到200元的资助。今年暑假,马天蓉还到卓先生餐厅里做暑期工。
网友质疑却最终加入助学行列
由于自身经济能力有限,加上第一次从灾区回到广州后,公司因故解散,有几个月张飞尧一直处于失业状态。在去年10月他第四次去灾区回访孩子们时,路费还是由朋友资助。张飞尧目前仍没能力去资助孩子,他便选择了为资助对象牵线搭桥这条助学之路。
然而,有些网友却因此质疑他的目的,说他是在沽名钓誉或行骗。深圳一网友曾给张飞尧发去手机短信:“你是骗子,不相信你。”看到这样的短信,张飞尧没有生气,而是把自己详细资料告诉对方,让对方去查询求证。张飞尧认为,自己并不接触资助人的钱物,而是由资助人直接和资助对象进行联系,心正自然不怕别人说三道四。而这名网友在平武县查到张飞尧在南坝做志愿者一事后,质疑改为支持,主动联系了一名由张飞尧提供的儿童,给孩子每个月资助100元,直到现在。
清者自清。更多网友加入了助学行列,去年张飞尧所提供的30多名孩子都得到不同数额的资助。今年4月份,张飞尧回到连平县自己创业,但他依然没有放弃自己的助学之路。
今年10月26日,张飞尧再次赶到石坎乡,通过数天的走访,收集到100多名学生的资料(以孤儿和单亲孩子为主)。11月4日,他回到连平后,不顾劳累与北京和广州的志愿者联系,现有30多名学生有被资助的希望。
“无为山人”,这是张飞尧一直用的网名。或许他所说的“无为”是指自己个人工作上没什么起色,而他为灾区学生所做的一切让众多网友为之感动。这次,张飞尧希望能参考东莞助学团的模式,降低资助门槛,由原来的每个月资助200元改为每学期资助200元(指小学生),由多个资助人资助一个资助对象,这样能减轻资助人的负担,以发动更多人加入助学灾区儿童行列。
采访札记
大爱之路,你不孤单
采访“5·12志愿者”张飞尧前,记者在网上看到以汶川地震为题材的《惊天动地》电影,几次点开想看,但食指却迟迟不敢去点鼠标左键,怕电影中的惨烈地震场面触及心中那份尘封的痛楚。没有亲身经历过那场灾难的人一般都是选择忘却,以为时间会冲淡一切伤痕。
在采访张飞尧后,记者才发现选择忘却去回避这场灾难是多么幼稚无知,这场灾难事实上是每个国人心中永远的痛,忘却只能让自己麻木,只有加入传承大爱之路才能真正战胜灾难。
张飞尧去年失业时是8月份,而他妻子是在连平一学校旁开小店。学校没开课,小店生意自然不景气。那阵子是他最穷的时候,他说有时连吃饭都成问题。他妻子刚开始反对他这样“不务正业”,数次去灾区收集学生资料。但张飞尧的执着让他妻子转变了态度,现在理解支持他的助学之路。
“尽孝、行善,这两件事是不能等,得随时去做。”经历了抗震救灾一线后,张飞尧有了这样的感悟。“漫长的人生路上,灾区同胞需要有人和他们一直守望,而不是一时的热情。”张飞尧的网络日志中有这么一句话。这就是一条大爱之路,一条需要更多人加入进来传承大爱的爱心之路。
大爱之路,张飞尧并不孤单,几次去灾区,自己身上钱不够,朋友马上送来路费,以前的同事刚拿到公司的奖金,还没打开信封,就直接转交给他做为助学经费;大爱之路,张飞尧并不无助,北京和广州的志愿者已经向他索要了他第五次进入灾区所收集的资料,并正积极为这些孩子联系资助人。
往返于灾区的奔波和劳累,无法让张飞尧停下助学脚步,他说:“让我们一起努力……”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中考网,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