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网络资源 2009-11-19 10:53:30
摘要:8点,瑞瑞60多岁的婆婆来接孙子去老师家里补习。“昨天晚上几点睡的呀?”路上,婆婆问着孙子,“10点左右!”瑞瑞还带着睡意地回答。“怎么这么晚啊?”“爸爸要我做完补习课上的作业再睡,有…… |
正文内容(添加时删除此行)
今年春季开学,北京市教委对学生在校时间、家庭作业等出台了一系列“减负”政策,学校立即闻风而动给学生“减负”,但家长们纷纷不领情,趁着周末给孩子“增负”。记者周六周日调查采访发现,除了一些中学生在私自找老师补课外,更多的小学生也加入了补课行业,他们背着书包成为了周末年龄最小的“上班”一族。
小学生周末忙补习
“起床了,去晚了就听不到老师讲的重点了,我们可是单独拿钱补课的呀,去晚了划不来!”昨日7点30分,闹铃响起,家住大渡口钢花小区的唐先生连声催促读小学三年级的儿子瑞瑞起床。
8点,瑞瑞60多岁的婆婆来接孙子去老师家里补习。“昨天晚上几点睡的呀?”路上,婆婆问着孙子,“10点左右!”瑞瑞还带着睡意地回答。“怎么这么晚啊?”“爸爸要我做完补习课上的作业再睡,有几道我做不来,想了很久!”婆婆心疼的摸了摸孙子的头。
路上,有很多瑞瑞这样背着书包去补课的小学生。
8点25分,婆婆将瑞瑞送到老师的家属区楼下。跟瑞瑞一起补习的有8个学生,8点30分准时上课。孩子基本上都是由婆婆爷爷、外公外婆护送的,看着孩子们上楼去了,几位接送的老人就各自回家为孙子准备午饭。
家长孩子都喊累
唐婆婆告诉记者,瑞瑞每周六上午补习数学、下午补习英语、周日上午补习语文,只有周日下午可以休息。每科补习费一个月一百元,每个月4次,每次2-3个小时。由于儿子、媳妇在工厂里上班,只有周末能休息,于是接送孩子补习的任务就落在了他们老人身上。
采访中,前来接送孙子补习的张爷爷为孩子每周学习这么累很是担忧,“这么小的孩子,每天都睡眠不足,真是太可怜了!”
“不管刮风下雨,每到周六周日都要接送孩子去补习功课,实在是太累了!”家住大坪的58岁的林先生无奈地说,他孙女今年7岁半,在读小学二年级,这一个多月不管刮风下雨,林先生都要按时接送孙女去“补习”。
学生声音
“我很想得一次感冒,休息几天”
当记者询问一个胖男孩对补习的看法时,这个男孩看了记者一眼,随后认真地对记者说:“我特别想玩,你是大人,能不能帮我出个主意,既能瞒过大人又不挨爸爸妈妈批评?”
“我很想得一次感冒,休息几天!”一个小女生这样说道,开学时,她发烧生病,妈妈就让她在家休息了3天,周末也没去补习。“要是我又感冒生病了,就可以不用去补习了!”
孩子天真的话语让记者无语。
专家观点
心理专家:学习压力大易患“心病”
重庆师范大学心理学副教授刘东刚尖锐地指出,让孩子每天学习连轴转,对家长来说这是挖潜,但从孩子成长的角度来说,这是一种摧残,现在有不少孩子患了强迫症、抑郁症、两面人格症等心理疾病。
刘东刚指出,孩子学习最需要的是兴趣,作为老师和家长应该把孩子的兴奋点引到学习上,让他们爱学、进而会学。如果只是一味地加大学习量和学习时间,孩子将来肯定对学习产生厌倦情绪。即便有能力,由于情绪上的逆反,也会拒绝学习。
专家们指出,对正在成长期的孩子们来说,玩也是一种学习,也能进行诸如人际交往技能、处理问题能力等多种能力的培养,玩被剥夺了,就等于学习也被剥夺了。
教育学家:“增负”背后的体制原因
重庆教育学家凌霄指出学校做“减法”,家长做“加法”,这种教育怪现象,其实不能过多地责怪家长们,应该看到现象背后深藏的体制原因,即现行高考指挥棒的缺陷所在。“减负与按分升学不相符”,也正如众多家长的控诉,“减负应落到实处,考试升学制度应改革”。毋庸置疑,如果高考的指挥棒依然故我,“独木桥依然还是独木桥”,则“减负”只能是一句空话。
因此,中考、高考及会考教育考试改革势在必行。可以这样说,如果中考、高考指挥棒不尽快扭转片面化的人才评价方式,素质教育在中小学的推行将非常困难。
权威说法
市教委:希望学生家长配合“减负”
针对“学校给学生‘减负’,家长们却纷纷要求‘增负’”的现象,市教委有关负责人认为,不能简单地责怪家长们。该人士称,目前,我市义务教育完成了“两基”任务,普高升学率近年一直稳定在70%,高等教育质量不断提高,新义务教育法的颁布对实施素质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此时提出“减负”,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
各中小学必须下决心把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减下来,绝不允许违规现象发生,北京市教委将坚决查处违规学校和相关负责人。
同时,他也希望学生家长积极配合该措施的实施,让学生在轻松环境下健康成长。
家长态度
学校布置作业少家长闹转学
一位小学二年级的老师告诉记者这样一件事:学校按照北京市教委要求坚决给孩子减负,老师就在上课的时间里让同学们把作业完成,回到家后就让孩子们自己读一读课文,没有布置书面上的作业。
一位家长就觉得老师、学校不负责,称:“不布置作业的学校还没见过,学生来学校就是学习的,不通过做作业怎么能加强学习的印象呢?”随后这位家长闹着转学,让学校很是无奈。
在重庆书城,记者遇到一位给孩子挑选课外辅导书的家长,这位家长一下子购买了7本。她说,孩子在学校功课少了,也不补课了,回家可就不能再让他“掉以轻心”。
黄女士已经给11岁的儿子开了4年“小灶”,家教换了9人。“说实话,现在学校‘减负’,但我们不敢‘减’。整个社会都是趋同地为孩子加上胜利的筹码,各式各样的考试、个体评价,哪一样不是竞争?哪一样不需要‘技高一筹’?”受过高等教育的黄女士说,“无论富有贫困,权重位低,没有哪一个家庭不在尽力为下一代争取最大的筹码。因此,才有火爆的少年宫及各式培训班。”
在采访中,有一些家长对减负问题持有怀疑的态度,孙子在上小学的张大爷更是直截了当地发问:“作业少了,负担轻了,孩子以后还能考上大学吗?”另一位学生家长刘先生也对此质疑:“虽然说考不上大学也有别的出路,可是不可否认高考就是一座‘独木桥’,孩子考不上大学让他干什么去?如果减负将孩子的学习成绩‘减’了下去,这么大的责任谁能承担得起?”
“不给孩子们减负吧,看到他们那么劳累的模样实在心疼,给他们减负吧,又担心他们会因此成绩下降,真是一件两难的事啊。”市民李女士道出了大部分学生家长的心声,“即使为孩子们减了负,家长们身上的负担也不会减,只会更重。孩子在家时间长了,家长要承担起孩子学习更重要的责任,了解孩子学习习惯,引导孩子学习兴趣,帮助孩子提高学习效率等,都会为家长‘增负’不少。”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中考网,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