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网络资源 2009-11-19 13:55:29
摘要:商场打出打折、让利、抽奖、返券、48小时不打烊的大旗,让人眼花缭乱;旅行社推出“名目繁多”的旅游线路将人们“批发”到各地的名山大川,名胜古迹;酒楼饭庄摆出各种美味佳肴,地方特色小吃…… |
今年的十一长假已近尾声,来自各地商业部门“一路飘红”的统计数字显示,在这个“淌金流银”的“黄金周”里商家又一次赚足了腰包。但一些社会学者指出,利用假日,扩大内需,拉动消费,无可厚非,但应该看到,国庆节、五一劳动节等法定节假日被商家包办后,已变味为“旅游节”、“食品节”、“购物节”,这些节日的内涵正在渐渐被“黄金”掏空,成为商家赚钱的工具。
■节假日成为商家赚钱的卖点
每年的五一、十一、春节等节假日,历来被商家视为黄金时节,众商家“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商场打出打折、让利、抽奖、返券、48小时不打烊的大旗,让人眼花缭乱;旅行社推出“名目繁多”的旅游线路将人们“批发”到各地的名山大川,名胜古迹;酒楼饭庄摆出各种美味佳肴,地方特色小吃,刺激着人们的食欲。
在北京中友百货、君太等商场,“买100送125”、“买200返200”的巨大横幅点燃了很多人的购买欲望。一位外地来京的王先生告诉记者,北京的返券太划算了,面对这种诱惑很难让人无动于衷。
看着人们大包小包如急行军般穿行于各大商场时,我们不能不佩服商家的精明。如果不是随处飘动的五星红旗,很难与“国庆节”或“建国日”这个对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来说都是十分庄重的节日联系在一起。
现在大家都下意识地将五一、十一和“黄金周”连在一起称呼,但总的来说,却是只见“黄金”,鲜见五一和十一。
利用假日,扩大内需,拉动消费,无可厚非,但应该看到,国庆节、五一劳动节等节日被商家包办后,商家把这些节日变成了“商品”,变成了“卖点”,完全忽视甚至忘记了这些节日的文化内涵和传统意义。
■节日“失真”为我们敲响警钟
国庆节,一个国家诞生的日子,一种新制度从旧制度中破茧而出的日子。因此,国庆节应该是一个无比庄重、充满感恩、继往开来的日子。但现在还有多少人知道它的内涵和本意呢?记者在北京、天津和南京等地街头采访了一些游人。
当记者问“国歌的原称是什么”、“你能不能完整唱出国歌”、“国旗上的五角星代表什么”等问题时,被问及的人大都回答“不清楚”或“不知道”。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不光国庆节的意义和内涵被人遗忘,五一劳动节等节日的应有之意也被人们抛到了九霄云外。
一位网友的留言体现了现在这些节日的尴尬窘境。他说,以前一直想不通,国庆节是建国日,为啥叫“黄金周”呢?现在才知道,原来这节不是给咱过的,知道或者在乎它原意的人,估计也不多了,它的命运跟许多传统节日一样,早就变味了。
我们的“黄金周”到今年已是第7个年头了。看目前这架势,还要继续搞下去。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让我们的“节日”不被“黄金”掏空,如何使我们的社会更加懂得“节日”的内涵和今天的现实意义,值得全社会反思和警醒。
■节日不能让商家包办
法定假日是为了纪念我们一段历史或某一特定事件。尽管随着时间的流逝,人们对于最初的记忆会渐渐模糊或淡忘,但我们绝没有理由忘记乃至背叛历史。因此法定假日理应回归它的原意,成为名副其实的“纪念日”。
中国文联副主席、作家冯骥才说,长久以来,很多人认为过节就是吃点好东西,穿些好衣裳,由于忽视了这些传统节日中的文化和精神价值,这些节日被我们人为地淡化了,尤其是进入商业化社会以后,我们将这些传统的节日推向了市场,变成了“黄金周”,成了商人赚钱的时机和工具,这样的结果使我们很多文明在某些方面中断了,这是我们追求物化的结果。所以,很多时候老百姓过节时常常感到很失落,不知道节该怎么过了,这种失落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肚子失落”而是一种精神上的失落。
冯骥才认为,当务之急是要重新认识和建设我们的节日,要研究我们的节日文化,创造我们的节日文化,通过多种形式还原这些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还它们一个“本真面目”。节日民俗是一个民族的盛典,它绝对不是简单地吃喝穿戴。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中考网,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