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网络资源 2009-11-19 16:40:30
摘要:开学了,巴中市巴州区恩阳镇燕飞村二组的喻湘川却对学校没有久别的新鲜感,因为这个暑假他就是在村小跟老师、同学一起过的。“爷爷奶奶老了不方便照顾我,爸妈打工的地方没朋友,别人说话也听不…… |
随着新学期的开始,2009年的暑假划上了句号。
据不完全统计,四川农村常年外出务工人员已逾千万,留下300余万留守儿童。在广袤田野上,孩子们的花样年华如青草般顽强生长。
暑假,是父母羽翼下城里娃娃的多彩夏日,而农村留守孩子的假期往往有些单调、孤独。让人欣喜的是,变化正在各方努力中悄然发生。那么,与年年相似的暑假相比,农村留守娃们的这个夏天有着怎样的不同?他们开心吗?有什么收获?
连日来,本报记者走进巴中、汶川、简阳等地,与留守儿童们共同回首他们的别样夏天。
付费托管
和老师一起过暑假
开学了,巴中市巴州区恩阳镇燕飞村二组的喻湘川却对学校没有久别的新鲜感,因为这个暑假他就是在村小跟老师、同学一起过的。“爷爷奶奶老了不方便照顾我,爸妈打工的地方没朋友,别人说话也听不懂,我不想去。还是学校好耍些,可以跟小伙伴一起看电视、做游戏,每周五还可以一起给爸爸打电话。”9月4日,6岁的喻湘川掰着手指说,一个月的托管费是350元。
对于11岁的王亚琼来说,托管在校过暑假则很有意义,“我们这虽然没有城里的补习班,但学校的氛围能让我更好地复习功课,不懂的还可以问老师。今年就六年级了,我想好好学习,以后上重点高中、考名牌大学!”
付费托管,正成为越来越多农民工家长为留守孩子过暑假作出的新选择。“今年暑假,我们为家长提供了一个月时间的付费托管服务,每个学生收取200元生活费和150元托管护理费,有40多个学生都在学校里和我们的老师一起过暑假。生活上,我们按平时的标准为孩子们提供住宿和一日三餐,由专职的生活老师照顾他们;学习上配备了指导老师,为学生答疑解惑。”燕飞小学校长李琼连说。
那么,还有一个月,孩子们又怎么办呢?
对此李琼连说,只办一个月的集中托管,是因为多数家长都希望可以留点时间,让孩子回家陪爷爷奶奶或者走亲戚。而像喻湘川这样没有其它打算的孩子,则由生活老师带回家。
托而无教
首家托管中心走向速败
在恩阳镇,李琼连和她的燕飞小学并不是第一个扯起“留守学生托管”大旗的人。
2006年7月10日,52岁的农民冯顺德在租来的敬老院里第一次办起了留守儿童托管服务中心。一时间,被媒体称为“全省首家市场化运作”的留守儿童托管服务中心风光无限,数千名留守儿童找上门来要求入托。然而,今年9月4日,记者在该敬老院看到的,却是紧闭的大门和锈迹斑斑的铁锁,唯有围墙上“托管中心是留守儿童的‘家’”的标语,向人们诉说着那一场曾经轰轰烈烈的市场化尝试。
事实上从2007年起,这里的火热场面就逐渐降温;2008年,入托的留守儿童更是由高峰时的近400名降为6名,当年8岁的张文锋是其中一员。2008年5月,在有着一大堆脏衣服和凌乱的被子的宿舍里,张文锋说,他和其余5名同伴的业余生活就靠打乒乓球来打发日子,已经没有老师帮忙洗衣服、叠被子,“他们都走了”。
混乱的管理让留守学生家长十分不满。而真正导致学生大批流失的,是这里专事托管而与学校教育脱节的模式。在宁波打工的杨先生称:“刚报名参加时,托管中心还聘请老师为孩子辅导作业。但后来我才发现,平时根本没有老师,我家小孩在托管中心呆了一学期就再也没去了。
“托管中心实际上只提供吃住,像个旅馆,与其这样还不如让孩子到学校吃住。”一位家长这样说。
托教结合
由3到300的增长秘诀
冯顺德的托管中心失败了,巴州区对留守学生托管的探索却没有停止。
吸取了冯顺德的教训,燕飞小学开设的留守儿童之家则采用了“托教结合”方式,平时学生可以全托在校,或者半托(和全托生一起吃饭上课,上学放学由学校派车接送。)“家长们的反响很好,不少平昌、通江的都把孩子送来。2005年秋季起步时,我们只有全托学生3人,今年已争取到包括300个全托管、半托管生源在内的360名学生入读。”说起托管取得的成绩,李琼连很自豪。
“我们在外面打工,看重的不只是有人照看孩子温饱,更重要的是要让孩子把学习整好,以后有了文化,就不用像我们这样辛苦了。”一位外出打工的家长说,“一个月250元的收费对我们来说也能接受。只要老师用心教了娃娃,就算考不上好大学,就算读个职业学校,以后也比我们好噻。”
数字增长、家长满意的背后,是燕飞小学的不懈努力。2005年、2006年,他们先后两次开展了留守学生专项调查,从留守学生人数比例、学习成绩、行为道德、心理性格等多方面观察总结,为托教工作提供指导。大到学习安全、小到吃饭座次,每个细节都是他们精心的设计。
“以学校为依托建留守学生之家,最大的好处是管理者是老师,便于师生沟通。托教结合,是一个解决留守学生问题的好做法,也是我们长期关注留守学生的宝贵经验。”巴州团区委书记刘洋对“燕飞模式”给予了肯定:“全区范围内,只要是有留守学生的地方,我们就以学校为依托建立留守学生之家。燕飞小学作为民办学校,可按双方自愿的原则,向家长和学生提供收费服务。在不收取任何费用的公办学校,我们也在积极引导具有教学特长的教师课余作为志愿者,在留守学生之家多关爱留守学生。”
记者手记>>>
花样留守任重道远
一句“我的暑假在学校”,喊出了托管学生对“燕飞模式”的认可。但记者在调查中发现,燕飞小学也面临着许多困扰。
“最大的问题是经费不足。”校长李琼连说,学校实践和调查数据都表明,每月350元的收费已是家长能够承受的极限,若提高费用,生源必受影响。而2006年实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后,除15元作业本费外,学校和公办学校一样,不再向学生收取任何学杂费用。虽有150元/人的农村义务教育生均公用经费,但教师工资、校舍维护等方面的开支仍然让学校喘不过气来。“可以说我们是在艰难为继……”
说起留守儿童托教一事,巴州区马鞍小学校长杨希木也有难处:尽管是一家公办学校,尽管也办有留守儿童之家,但马鞍小学却无法为留守学生提供周末及暑假的托教服务,“如今人人都知道,义务教育阶段不需缴费就能读书。而托教服务却需要额外的资金投入,但我们又不敢向学生收费,所以只好作罢……”
一声声叹息,令记者陷入沉思:让留守孩子拥有花样夏天、健康童年,这副担子难道只能让燕飞、马鞍们一力承担吗?我们的社会各界和有关部门难道不应该共同努力吗?毕竟,只有建立起真正的长效保障机制,留守儿童托教才能“托”得稳、“托”得久。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中考网,2024中考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