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Modal
快捷导航 中考政策指南 2024热门中考资讯 中考成绩查询 历年中考分数线 中考志愿填报 各地2019中考大事记 中考真题及答案大全 历年中考作文大全 返回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中考 > 中考备考 > 中考复习 > 中考语文 > 正文

2010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命题解读

来源:中考网整合 2010-05-14 11:04:38

中考真题

智能内容

  一、文体限定

  1.记叙文——包括写实记叙文、通讯、报告文学、小说等以叙述为主,并辅以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的作品,以及有较强抒情意味并有一定形象性的作品。

  2.议论文——包括典范的议论文和议论性散文。

  二、试题采点

  (一)记叙类

  1.六要素与中心2.内容概括与思路把握/线索结构、思路方法/构思

  3.文章的社会意义与影响/寓意挖掘/主题理解、人物事件意义探究

  4.重点词句的理解分析点评鉴赏/语言品味/形象、语言、技巧的鉴赏

  5.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衬托修辞等方法与作用/意境把握6.异同点比较

  (二)议论类

  1.论点、论据、论证的概括分析2.观点与材料的关系,层次间的逻辑关系

  3.关键词与中心句的深层义、比喻义4.语言的准确严谨

  三、常规命题要求与布局

  1.重视知识能力与精神素养的结合

  2.重视对文章的整体把握和对关键内容的理解

  考查整体把握可从内容、主旨、结构等角度直接设问,也可从标题、关键语句等角度间接考查。

  3.通过一定量的开放性试题考察多方面多层次的能力(积累——创新)

  开放性试题的基本形式有:联系实际举例;情景假设;启发感悟;措施方法;看法观点(如:比较、归纳不同材料的共同观点);链接比较(如:选择理由对一定的观点进行分析与综合表述);任选角度阐述鉴赏

  4.试题布局的一般要求

  整体设置要有点有面,难易结合,既要把握文本,又要超越文本,但不能脱离客观实际和语文学科;各题具有相对的独立性,避免考点重复和互相提示答案;同一道题中的几个问题之间要有内在联系,不能胡乱拼凑。

  抒情散文比较强调对诗化语言的品味;近年的阅读作品主题导向比较侧重道法自然的理念和亲情、友情的表达。

  审美把握的一般规律:情景描述—人物性格—主题揭示

  人物—描写—心理—性格

  四、题组设置的可能模式

  1.按照阅读理解的规律设题:整体感知——局部深入——想像发挥

  如:内容概括——词句理解——人物描写与性格刻画——想像(开放)

  这类设题的作答一般从筛选、概括开始,进而结合语境理解词句,最后通过品读揭示主题。

  2.按照文本的表达顺序设题,各题指向的段落按顺序出现,如果考查的是信息筛选,则目标很明确,但考点梯度设置无规律,主旨揭示、开放性表达等题目可能出现在前面。

  课外现代文阅读命题举例(30分):

  为母爱打开心窗


  母亲为儿子整理衣服时,发现儿子的衬衣袖口,也就是他握鼠标的那只手的袖口,纽扣松动了。

  她决定给儿子钉一下,要不然,就掉了。

  儿子很年轻,却已是一名声誉日隆的作家。天赋和勤奋成就了他的今天。母亲因此而骄傲,骄傲的时候就想,她是作家的母亲。

  屋子里很静,只有儿子敲击键盘的噼噼啪啪声,为他行云流水的文字伴奏。儿子在对着电脑写作。他的思绪在既定的故事情节中恣肆飞扬,如醉如痴。母亲能从儿子的神态上看出,他正文思泉涌。所以,她在抽屉里找针线时,不敢弄出一点儿声响,惟恐打扰了儿子。还好,母亲发现了一个线管,针就插在线管上。她把它们取出来,轻轻推好抽屉,吁了一口气。其实儿子从未说过她妨碍写作,不过,她很会换位思考。

  可她遇到了麻烦。当年的绣花女连针也穿不上了。一个月前她还穿针引线缝被子,现在明明看见了针孔,就是穿不进。

  她不相信视力下降得这么厉害。再次把线头伸进嘴里濡湿,再次用左手的食指和拇指把它捻得又尖又细,再次尽手臂之长让眼睛与针的距离最远,再次……再试一次。

  ——还是失败。

  再试……

  连续不断……

  儿子在对文章进行后期排版,他从显示屏上看见反射过来的母亲,突然怔住了。他忽然觉得自己就是那根缝衣针,虽然与母亲朝夕相处,可他的心却被没完没了的文章堵死了。母爱的丝线在他这里已找不到进出的“孔”,可还是不甘放弃。

  儿子的眼睛热了。分明是他在母亲心中的形象已经模糊了啊。他这才想起许久不曾和母亲交流过思想,更别说照料她的衣食起居。

  妈,我来帮你。儿子离开电脑,只一刹那丝线穿针而过。母亲笑纹如花,用心为儿子钉起纽扣来,像是缝合一个美丽的梦。

  儿子知道今后该怎么做了。因为,母亲很容易满足,比如只是帮她穿一根针,实现她为你钉一颗纽扣的愿望,使她付出的爱畅通无阻,如此简单。

  有时,母爱像个迷路的孩子,而使它找不到家门的,常常是我们这些儿女的粗心大意。

  1.概括本文的故事内容。(不超过40字。4分)

  2.母亲“很会换位思考”,她“换位思考”的具体内容是什么?这种思考体现了母亲怎样的感情?下文哪句话能与之相照应?(6分)

  3.母亲“用心为儿子钉起纽扣来,像是缝合一个美丽的梦”,这个梦是什么?为什么说是在“缝合”?(7分)

  4.仿写句子。(5分)

  例句:有时,母爱像个迷路的孩子,而使它找不到家门的,常常是我们这些儿女的粗心大意。

  5.从这篇文章写到母亲穿针引线给儿子钉纽扣的情节,我们可以联想到哪首唐诗?两个作品中表达的情感有什么相通之处,请你简要说说自己的感受。(8分)

  参考答案:

  1.[整体感知·内容概括]概括:母亲想为儿子钉纽扣却无法把线穿进针孔,儿子省悟,帮母亲穿针引线。(4分)

  2.[文章结构·照应]母亲“换位思考”的具体内容是:如果我在工作,也不希望别人来打扰,所以现在儿子在工作,我不能打扰他。(3分)这种思考体现了母亲全心全意为子女着想的感情。(1分)下文与之相照应的一句话是:儿子知道今后该怎么做了。(2分)

  3.[重点词句理解]这个梦是:父母爱子,也获得孩子对父母的孝顺、关心。(3分)因为这种互相关爱需要双方的付出,如果只有父母爱子,孩子不懂回报,这种感情就会受损。先前母亲想为儿子钉纽扣却穿不进针线,此时的爱是单向的;只有当儿子省悟过来,帮母亲穿针,才表明他没有忘记母亲对他的爱,并且知道回报,所以说是“缝合”。(4分)

  4.[语言运用·仿写]仿写示例:有时,生活像个顽劣的孩子,而使它刁钻难堪的,常常是我们对物质追求的盲目无知。(5分,句式3分,内容2分。)

  5.[积累、拓展,深入理解主题]唐诗:孟郊《游子吟》(2分)两个作品表达的相同情感是:母亲对子女无微不至的关怀,子女对父母养育之恩的回报。(2分)围绕父母爱子女、子女感念父母养育之恩的主题展开陈述,最好能贴近自己的生活实际。(4分)

  附:小阅读信息考查题的作答注意点

  (一)主要考点:

  一、概念(说明对象)的理解二、文章内容的理解(主概念以外的其他词句)

  (二)信息干扰:

  一、选择支的干扰

  1.主次不分2.偷换概念3.答非所问4.无中生有5.遗漏散失6.把未然说成已然7.把偶然说成必然8.把个别说成普遍9.以偏概全

  二、题干的干扰

  1.说法(不)正确;与文义(不)相符

  2.选项的提法全部属于文章的内容,而且正确,但题干给出限制,要求指出“(不)属于文章某一项特定内容”的选项。

  做题的规律

  做题时需要先弄懂这属于什么类型,接着进行做题,共有三大步骤:1.审题——要求,范围,附加条件;2.想题——根据上下文;3.答题——能摘抄的从原文摘抄,需概括时语言要简洁、完整,多角度。

  做完题要对答案,对答案有三大步骤:1.划重点——不会的,与文章中心有关的,用不同的符号注记;2.背答案——答案比较好,语言比较好的背下来,收为己用;3.找规律——答案时时有很多是相似的,只要找出其规律,以后就容易了。

  常见题型

  (一)赏析题:1表达效果;2词句的作用;3说明方法;

  (二)是非题:4是否删去;5可否删去;6是否颠倒;

  (三)修改题:7病句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中考网,2024中考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中考网微信
    ID:zhongkao_com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高考网微信
    ID:www_gaokao_com

  • 欢迎微信扫码
    关注初三学习社
    中考网官方服务号

热点专题

  • 2024年全国各省市中考作文题目汇总
  • 2024中考真题答案专题
  • 2024中考查分时间专题

[2024中考]2024中考分数线专题

[2024中考]2024中考逐梦前行 未来可期!

中考报考

中考报名时间

中考查分时间

中考志愿填报

各省分数线

中考体育考试

中考中招考试

中考备考

中考答题技巧

中考考前心理

中考考前饮食

中考家长必读

中考提分策略

重点高中

北京重点中学

上海重点中学

广州重点中学

深圳重点中学

天津重点中学

成都重点中学

试题资料

中考压轴题

中考模拟题

各科练习题

单元测试题

初中期中试题

初中期末试题

中考大事记

北京中考大事记

天津中考大事记

重庆中考大事记

西安中考大事记

沈阳中考大事记

济南中考大事记

知识点

初中数学知识点

初中物理知识点

初中化学知识点

初中英语知识点

初中语文知识点

中考满分作文

初中资源

初中语文

初中数学

初中英语

初中物理

初中化学

中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