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Modal
快捷导航 中考政策指南 2024热门中考资讯 中考成绩查询 历年中考分数线 中考志愿填报 各地2019中考大事记 中考真题及答案大全 历年中考作文大全 返回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中考 > 中考备考 > 中考复习 > 中考语文 > 正文

中考语文考试答题规律分析

来源:中考网整合 2010-05-14 11:07:54

中考真题

智能内容

  一、开头的作用

  1.交代事情的起因、地点、时间,引出下文;2.设置悬念,总结全文,首尾呼应;

  3.统领全文,点明中心;4.奠定感情基调,渲染气氛

  二、结尾的作用

  1.总结全文,揭示事件意义,点明中心;2.照应开头;3.抒发感情;

  4.首尾个别语句重复,起强调作用,首尾呼应,结构完整。

  三、景物描写

  1.与上文相呼应,为下文做铺垫;2.反衬事物的某种特点;衬托心情,反衬中心,反衬作者的思想感情;3.对某种事物周边的事物进行描写,深化和拓展文章的中心

  四、人物描写的作用:1.衬托人物的心情及品质;2.使人物更加生动、形象化

  五、埋下伏笔的作用

  1.说明原因,使文章更加清晰;2.推动情节的发展;

  3.与下文相呼应;4.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六、人称转换的作用

  从第三人称转换为第二人称,更加亲切,进一步拉近与某人、某事或某物的距离,使自己对他们的珍惜、敬佩、思念、崇敬等之情更加深挚和真切。

  七、语序、记叙事例顺序的互换

  1.是否存在上下文呼应关系;2.是否符合客观的规律;

  3.是否层层递进或拓展,体现事物的发展过程;4.是否有这样的表达效果例:

  八、写作顺序

  1.顺叙:使文章条理井然有序,使读者看了一目了然;

  2.倒叙:开头先“文”夺人,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给读者留下想像的空间,引起读者的无尽遐思;

  3.插叙:使情节紧凑;使人眼前一亮,焕然一新,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4.两个或两个以上资料互插叙式:更好地突出主要描述对象的特征,使他的特点被读者给予肯定,更具有说服力。

  九、插说:1.拉近距离,让人倍感亲切;2.引导人们,引入特定情境。

  十、语句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

  1.总结全文;2.引起下文;3.承上启下;4.前后照应;

  5.推动情节发展或作铺垫;6.埋下伏笔(前有伏笔,后有照应)

  十一、开头结尾是否重复

  规律:这类问题,答案通常是否定的,主要求是原因。原因就是这两句话(开头与结尾)这样写的特点,通常是首尾呼应,结构完整等;再写上作者写的用意。可以这样回答:开头结尾不重复,因为这样首尾呼应,结构完整,强调了什么事物的什么品质或作用等。

  十二、一个词或一句话反复出现的作用:1.贯穿全文,强调……2.加强语气表现作者感情

  十三、夸张的作用:1.形象地表明了作者的某种感情;2.突出事物的特点

  十四、对比的作用:1.反衬事物特点;2.突出中心

  十五、贬词褒用:1.形象写出事物的特点;2.使文章富有情趣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中考网,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中考网微信
    ID:zhongkao_com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高考网微信
    ID:www_gaokao_com

  • 欢迎微信扫码
    关注初三学习社
    中考网官方服务号

热点专题

  • 2024年全国各省市中考作文题目汇总
  • 2024中考真题答案专题
  • 2024中考查分时间专题

[2024中考]2024中考分数线专题

[2024中考]2024中考逐梦前行 未来可期!

中考报考

中考报名时间

中考查分时间

中考志愿填报

各省分数线

中考体育考试

中考中招考试

中考备考

中考答题技巧

中考考前心理

中考考前饮食

中考家长必读

中考提分策略

重点高中

北京重点中学

上海重点中学

广州重点中学

深圳重点中学

天津重点中学

成都重点中学

试题资料

中考压轴题

中考模拟题

各科练习题

单元测试题

初中期中试题

初中期末试题

中考大事记

北京中考大事记

天津中考大事记

重庆中考大事记

西安中考大事记

沈阳中考大事记

济南中考大事记

知识点

初中数学知识点

初中物理知识点

初中化学知识点

初中英语知识点

初中语文知识点

中考满分作文

初中资源

初中语文

初中数学

初中英语

初中物理

初中化学

中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