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Modal
快捷导航 中考政策指南 2024热门中考资讯 中考成绩查询 历年中考分数线 中考志愿填报 各地2019中考大事记 中考真题及答案大全 历年中考作文大全 返回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中考 > 中考备考 > 中考复习 > 中考化学 > 正文

2010年安徽省中考化学热点展望

来源:中考网整合 2010-05-17 11:32:16

中考真题

智能内容

  安徽省新课程实验区初中化学学业考试命题遵循“重视基础、联系实际、关注探究、促进发展”的命题思路。根据这一思路,化学学业考试的命题遵循以下几项原则:

  1、根据化学课程标准确定考试内容和要求

  命题必须遵循课程标准的要求,重视学生未来的发展所需要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重视知识间的相互联系;特别应关注考查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在试题素材和内涵中应体现课程标准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要求。不过分追求知识的覆盖面,不苛求知识的细节。

  2、充分发挥不同类型化学试题的功能

  要合理配置主观题和客观题的数量,适当控制客观题的比重,试题的设计应联系实际,适当增加情景性和开放性,以利于引导教师关注学生实践能力和探究能力的培养。在主观题中,要为学生答题留出一定的时间和空间,确保学生都能正常发挥应有的水平。

  3、高度关注化学与生活、科学技术、生产实际的联系

  命题时应高度关注新课程涉及的健康、材料、环境、能源等热点问题,体现了化学对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贡献。注意从科技发展的前沿、人类可持续发展中遇到的重大问题、日常生活的常见现象中选择试题素材,增加联系生产实际的试题,体现化学教育的人文价值。

  4、确保试题的科学性

  试题的考试目的要明确,起点要适当,难易要有层次,具有适宜的区分度;试题要有新意,背景要真实,不能拼凑生造;语言要准确,表达的题意要清晰;题量要适中,适合初中学生的实际水平。

  针对中考的命题原则以及往年中考化学试题中往往会出现与社会发展、人类健康、新材料应用、环境保护、新能源利用等相关联的题目,本文就2010 年中考可能出现的热点做以下分析:

  一.食品与健康

  【热点背景】


  近年来相继出现了:“苏丹红”事件、“大头娃奶粉”、“三鹿奶粉”事件、海南“毒豇豆”事件、“毒韭菜”……这一系列事件都与广大人民群众有这密切关系。“群众利益无小事,食品安全是大事”。

  【有关试题】

  1.了解食品中的营养素

  此类题型要求学生了解最起码的食品营养成分知识,以便在膳食中合理搭配,确保在人体内持有各种营养成分。

  例1.妈妈为小旻准备的午餐有:米饭、鱼、肉和豆腐汤,这些食物中含有____、____(填两种)等人体所需营养素。从“合理膳食”的角度分析,这份午餐还需增加的食物有:(填一种)。

  例2.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合理摄取营养物质和人体必需的元素。

  (1)蛋白质是构成生命的基础物质,是日常膳食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食物:①苹果②葡萄干③牛奶④米饭⑤大豆,其中含有丰富蛋白质的是(填写编号)____________。

  (2)人体摄入的淀粉在酶的催化作用下与水作用最终变成葡萄糖,葡萄糖在酶的催化作用下经缓慢氧化转变成,同时放出能量,供机体活动和维持恒定体温的需要__________。

  (3)目前一种叫碘酸钙的保健品已进入一些超市,其含有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有______。

  2.知道营养素或微量元素缺乏的后果

  该类题型重在考查学生了解各种营养素对生长发育重要意义的认识情况,从而启示学生要均衡营养,不要偏食、挑食。

  例4.日常生活中的下列做法,可行的是( )

  ①食用酒精和工业酒精的主要成分相同,都可以作为饮料饮用

  ②由于淀粉有遇到碘变蓝的特性,可利用淀粉检验加碘食盐的真假

  ③喝牛奶、豆浆等富含蛋白质的食品可有效缓解重金属中毒现象

  ④低血糖病症发作时,吃馒头要比喝葡萄糖水见效快

  ⑤患有夜盲症的病人,多食用动物肝脏有利于视力恢复

  A.②③B.③⑤ C.②⑤D.①④

  3.了解食品卫生与健康的关系

  在当今社会中,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食品的种类繁多,口味奇特。但受利益的驱动,一些不法厂商违反食品安全法,生产一些对身体有害的食品。通过此类题型的考查,告诫学生要提高警惕,拒绝“三无”食品,珍惜生命!

  例5.“群众利益无小事,食品安全是大事”。下列做法不会导致食品对人体健康有害的是( )

  A.用干冰保藏易变质的食品 B.用硫磺熏制白木耳、粉丝等食品

  C.用甲醛浸泡易腐烂的食品 D.用含亚硝酸钠的工业用盐腌制食品

  例6.食品安全与健康相关,下列不会危及人体健康的做法是( )

  A.用苏丹红做食品添加剂 B.用纯碱或小苏打做蒸馒头的疏松剂

  C.用亚硝酸钠腌渍鲜肉 D.经常食用含防腐剂的食品

  二.新材料应用

  【热点背景】


  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Expo 2010),是第41届世界博览会。于2010年5月1日至10月31日期间上海市举行。此次世博会也是由中国举办的首届世博会,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Better City, Better Life)为主题,超过240个国家地区组织参展。一些场馆建设中用到的新材料有:
<1>墙面漆

  特别是被称之为“中国红”的中国国家馆的外墙材料为无放射、无污染的绿色产品,所有的门窗都采用LOM-E玻璃,由于其表层含有能反射热量的蓄光涂料,可以将阳光转化为电能并储存起来,为建筑外墙照明提供能量;国家馆顶上的观景台也采用了含有特殊涂层的太阳能薄膜,起到储藏阳光并转化为电能的作用。
<2>建筑材料

  在“中国馆”广场铺砖的选择上,按照“绿色世博”的要求,把原来的普通石材改为透水砖铺设路面。透水砖是沙子和树脂类材料相胶合而制成的,加工过程所产生的碳排放量比水泥和天然石材还要低,其本身就是一种低碳环保的产品。同时,透水砖的采用又可以使中国馆室内广场的舒适度大大提高。一方面,用透水砖铺设路面可以使广场不积水,防止参观者行走时滑倒;另一方面,8厘米厚度又能使其把地面上的含氧水吸进砖块内部,以维持地面的干燥。同时,吸进砖块的水在蒸发过程中又能给地面降温,带走热量,让广场上等候的观众感到些许凉意。
<3>只给节能开绿灯

  世博会的场馆建设各种配套材料的选择要求很严格,都是本着高品位、高质量、节能环保的标准,吸引了全球多家著名企业纷纷投标。组委会一位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世博会从场馆建设到举办期间,都高度重视节能环保。届时,世博园区内的汽车尾气将实现“零排放”,1000辆新能源汽车将承担世博园区内的交通任务。世博园区的太阳能发电总功率,预计将达到10兆瓦,这将是如今上海全市太阳能发电功率的五倍以上。世博会各种场馆的建设施工也特别注重节能与环保,比如一些场馆的外表面,将采用太阳能电池实现照明用电自给。还有一些场馆的窗户,将使用低耗能的双层玻璃,比传统模式节能25%以上。很多主题馆的墙面,采用当今世界最大的垂直生态绿化墙,既降温又节能。特别是在照明设备的节能与效果方面,不仅需求量大,而且安装复杂,为了确保质量与效果,都是选用三雄??极光等一流照明企业研制的先进节能产品。这样,在保证亮度的基础上,可节省能源90%左右。
<4>“双面低碳打印”服务世博

  为了响应“绿色世博,低碳世博”的号召,此次服务于世博会的联想打印设备无论从功能设计还是到实际应用,处处从绿色出发,身体力行绿色打印使命。双面打印技术对于打印用户并不陌生,双面打印最大的优点就是节省纸张,对于打印量大的商务用户来说这是一个十分有吸引力的功能,因为它可以节省50% 的纸张,大大降低纸张耗材成本。

  【有关试题】

  1. 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东方之冠”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它的主体结构为四根巨型钢筋混凝土制成的核心筒。其中钢属于( ) A.金属材料B.合成材料C.天然材料D.复合材料

  解析:当我们通过电视转播看到世博会中国馆的英姿时,应该感到不比鸟巢体育场逊色吧。这些宏伟的建筑都是以钢结构为主体的,通过学习我们知道钢显然属于金属材料,因此选择A。

  2.世博会采用了一种材料,这种材料由硅组成

  硅和碳化学性质相似,可跟氢组合成一系列硅氢化合物,目前已制得的硅烷有、 ……等。硅烷比烷烃的化学性质活泼,热稳定性差,有强还原性,在空气中易燃,可被一般氧化剂氧化。试回答有关硅烷的下列各问题:1)盐酸和硅化镁( )反应生成甲硅烷( )的化学方程式:

  (2)甲硅烷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三.水资源利用

  【热点背景】

  <一>.西南大旱

  最近以来,云南、贵州、四川、广西和重庆西南五省市持续严重干旱。其中云南秋、冬、春连旱,出现百年一遇旱情,贵州秋冬连旱,出现80年一遇旱情。据国家防总办公室统计,截至3月26日18时,云南、贵州、广西、重庆、四川5省(区、市)耕地受旱面积9500万亩、占全国的84%,作物受旱 7034万亩,重旱2539万亩、干枯1487万亩,待播耕地缺水2466万亩;有1893万人、1173万头大牲畜因旱饮水困难,分别占全国的80%和 75%。

  近几年安徽对有关“水”的问题,主要考查了水资源的污染和保护、节约用水、净化,以及硬水和软水的区别等,对水的组成(即电解水的实验)还没有考到。

  【相关试题】

  1、2009年“中国水周”的主题是:“落实科学发展观,节约保护水资源”。下列认识和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A.洗菜、洗衣、淘米的水用来浇花、拖地、冲厕所

  B.加强工业废水的排放监控,坚持达标排放

  C.合理施用农药、化肥,以减少水体污染

  D.淡水资源丰富,所以淡水可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2、“人离不开水,没有水就没有生命”。在生产自来水的过程中不能加入或通入的物质是( )

  A.明矾 B.漂白粉 C.臭氧 D.硫酸铜

  3、水是生命之源,我们应该了解水、爱护水资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为使水中的悬浮杂质沉降,可在水中加人适量的明矾

  B.自来水厂常用ClO2消毒,ClO2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2

  C.通过过滤的方法可以将不溶于水的固体杂质与水分离开来

  D.5mL水和5mL酒精混合,溶液体积小于10mL,说明分子间有空隙

  4、2010年3月22日是“世界水日”。水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密切相关。请回答以下问题:

  (1)生理盐水中的溶剂是 。

  (2)保护水环境、珍爱水资源,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下列做法有利于保护水资源的是 (填序号)。

  A.大量使用化肥农药 B.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排放

  C.使用含磷洗衣粉 D.生活污水直接排放

  (3)在水蒸发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序号)。

  A.水分子不断运动 B.水分子之间间隔不变

  C.水分子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 D.水分子可以保持水的物理性质

  5、为了探究“不的净化”过程,某实验小组从护城河中取了水样,观察到:

  A.水样呈黄色,有异味 B.水样浑浊,有固体小颗粒。现对水样进行如下处理:

  ⑴向水样中加入明矾搅拌溶解,静置一段时间后,进行 (填操作名称),除去固体小颗粒,再向滤液中加入活性炭,利用其 性除去水样中的颜色和异味,该过程属于 变化(填“物理”或“化学”)。

  ⑵通入氯气杀菌消毒,得到自来水,发生的反应如下:Cl2+H2O=HCl+HClO(次氯酸)。请判断,次氯酸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⑶为了判断得到的自来水是硬水或软水,可加入 进行检验。

  ⑷将自来水蒸馏得到纯净水,把下列物质分别加入纯净水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能形成无色溶液的是 (填序号)。A.粉笔灰 B.硫酸铜 C.蔗糖 D.食用油
<二>. 青海省玉树县2010年4月14日晨发生两次地震,最高震级7.1级,震中在县城附近,截止至25日下午17时,地震已造成2220人死亡,70人失踪,12135多人受伤。有关地震后生活资源尤其是水资源的使用。

  1、在灾区为防止疾病传染,需对河水处理后方可饮用。常用的措施有:

  ①加热煮沸②消毒③过滤④自然沉降,较合理的顺序为( )

  A. ③①②④ B. ④①③② C.④③②① D.③①④②

  2、在灾区净化水的方法有:①过滤②加明矾吸附沉降③蒸馏④消毒杀菌。要将混有泥沙的天然水净化成生活用的自来水,应选用的方法和顺序为()

  A.①②③④ B.②④①③ C.②①④ D.①③④

  3、在灾区需对河水处理后方可饮用,其中混水澄清法:用明矾,硫酸铝、硫酸铁或聚合氯化铝作混凝剂,适量加入混水中,用棍棒搅动,待出现絮状物后静置沉淀,水即澄清。没有上述混凝剂时,可就地取材,把仙人掌、仙人球、木棉树皮等捣烂加入混水中,也有助凝作用。其净水原理是()

  A.过滤 B.消毒杀菌 C.蒸馏 D.吸附沉降

  4、另一种饮水消毒法:煮沸消毒效果可靠,方法简便易行。也可用漂白粉等卤素制剂消毒饮用水。按水的污染程度,每升水加l-3毫克氯,15-30分钟后即可饮用。其净水原理是()

  A.过滤B.利用高温和化学方法消毒杀菌C.蒸馏D.吸附沉降

  四.低碳生活

  【热点背景】

  ①“低碳生活”虽然是个新概念,但它反映的却是世界可持续发展的老问题,它反映了人类因气候变化而对未来产生的担忧,世界对此问题的共识日益增多。

  ②新华网北京2009年11月26日电(记者刘欢牛琪王建华)中国26日正式对外宣布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行动目标,决定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

  ③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全称《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5次缔约方会议暨《京都议定书》第5次缔约方会议,于2009年12月7-18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来自192个国家的谈判代表召开峰会,商讨《京都议定书》一期承诺到期后的后续方案,即2012年至2020年的全球减排协议。

  “低碳生活”成为近一段时间的热词。

  【相关试题】

  1.2009年12月在哥本哈根召开了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低碳生活’’成为热门话题。下列减缓全球气候变暖的对策中,不恰当的是

  A.提倡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骑白行车或步行的方式出行

  B.广泛使用一次性筷子、一次性塑料袋

  C.在生产和生活中提倡使用节能技术和节能用具

  D.开发无污染的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

  2.2009年世界气候大会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举行,旨在控制大气中二氧化碳、甲烷和其他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的排放,将温室气体的浓度稳定在使气候系统免遭破坏的水平上。控制二氧化碳排放,更需要从人人做起,“低碳生活”有望成为新的时尚流行全球。“低碳生活”是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能量要减少,从而减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下列不属于“低碳生活”方式的是 ( )

  A.多用电邮、QQ等即时通讯工具,少用传真打印机B.乘地铁上下班

  C.将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用石灰水吸收D.吃天然食品、穿棉质服装

  3.如图所示有关二氧化碳的实验中,只能证明二氧化碳物理性质的是( )

  4.二氧化碳的下列用途与它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都有关的是( )

  A.制纯碱 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C.灭火 D.光合作用

  5.有利于我国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最合理措施是( )

  A.大量进口石油,减少煤炭使用量 B.改善能源结构,开发新能源

  C.严格限制钢铁、核工业的发展 D.禁止乱砍滥伐,积极植树造林

  6.二氧化碳是温室气体,它就是使全球气候变暖的罪魁祸首,当然二氧化碳也不是一无是处,他的固体状态俗称______________,它的用途有__________________。

  7.(1)近年来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不断上升的主要原因是______,自然界中消耗二氧化碳的主要途径是_____。

  (2)科学家正在研究将二氧化碳加氢转化成甲烷、甲醇(CH3OH)、甲酸(HCOOH)等化工原料,这些化工原料属于_____(填“无机化合物”或“有机化合物”)。

  (3)下列做法中不符合“低碳经济”理念的是(填序号)_____。①改造或淘汰高耗能、高污染产业。②大力发展火电。③研制和开发新能源替代传统能源。④优化建筑设计,增强室内自然采光,减少照明用电。

  (4)请你另举一例在日常生活中符合“节能减排”的做法:__________。(利辛县胡集中学 徐振)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中考网,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中考网微信
    ID:zhongkao_com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高考网微信
    ID:www_gaokao_com

  • 欢迎微信扫码
    关注初三学习社
    中考网官方服务号

热点专题

  • 2024年全国各省市中考作文题目汇总
  • 2024中考真题答案专题
  • 2024中考查分时间专题

[2024中考]2024中考分数线专题

[2024中考]2024中考逐梦前行 未来可期!

中考报考

中考报名时间

中考查分时间

中考志愿填报

各省分数线

中考体育考试

中考中招考试

中考备考

中考答题技巧

中考考前心理

中考考前饮食

中考家长必读

中考提分策略

重点高中

北京重点中学

上海重点中学

广州重点中学

深圳重点中学

天津重点中学

成都重点中学

试题资料

中考压轴题

中考模拟题

各科练习题

单元测试题

初中期中试题

初中期末试题

中考大事记

北京中考大事记

天津中考大事记

重庆中考大事记

西安中考大事记

沈阳中考大事记

济南中考大事记

知识点

初中数学知识点

初中物理知识点

初中化学知识点

初中英语知识点

初中语文知识点

中考满分作文

初中资源

初中语文

初中数学

初中英语

初中物理

初中化学

中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