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京报 作者:贾行家 2010-06-09 10:32:22
中考和高考,考生和家长有钱的要捧钱场,没钱的要捧考场。作弊者肯定有,成功的几率不便于统计,对于那些通过一场欺诈开始人生第一回合的少年,真不知道该对他们说什么,虽然在他们是喜事儿,可是每个“成功”都在侵占另外一个同龄人的合法未来。
上图:看看后面有没有简单点的题目
考场作弊不算国粹,但确实是一种屡见不鲜的传统。科举时期,作弊方法不过这么几种:
坚持自力更生的,多夹带点儿范文名句,书摊子上就有缩印版的四书五经卖,但是此种风险最大,一旦被抓住至少要杖责兼戴枷示众。
或者买题,各级科考总有试题泄露的事发生,考题写在二指宽的纸条上出售,每一场的价格各不相同。我小时候居住的大杂院是英雄用武之地,上世纪80年代,邻居有几位豪强盗窃了高考试题被判刑,成为了传奇。现在的全国统考,也时常有试题提前泄露的情形。
或者代考。代考的枪手可以自己找,也可以干脆一事不烦二主,请考官帮你指定。光绪年间,浙江才子马星联开价800两银子一场,保证考取前三名,他的笔体连考官都认识,后来马老师犯案遭到朝廷通缉时,还是一位当年被他代考过的故交放了他。这些年的新闻里,高考考场也有代考,要动用学校、户籍等种种手段,枪手以高二或者大一的学生为宜,据说价格高者在万元上下,即使是大学四六级考试,起码也要几千。更有那借着父母的权势,冒名顶替别人上大学的。
或者贿赂考官乃至主考。到了后期,考生干脆直接在卷面招标,比如画一个圈代表一百两银子,画两个圈代表二百两,交一张靶子上去肯定能金榜题名。
正经的皇帝对科举是看得极重的,在光禄寺办的国宴里,一等汉席只有主考官才有资格享用。出了舞弊,难怪皇上要伤心愤怒,“奶奶的吃了我38大碗还坑我,朕杀你全家”。远的不说,清朝从顺治年间的五闱弊案开始,科场内外是经常杀得人头滚滚、好不悲哀,小到考生大到封疆大吏,至轻者也要流放宁古塔。
中国人习惯把高考类比成科考,在高校包分配、“干部”身份高不可攀的年代,的确具有可比性。现而今,高校是一门独立的产业,和就业不怎么挂钩了,家长对高考的期待却仍然延续着“包分配”时期的高涨,正好落入一些敛财者的彀中。然而明知如此又有什么办法?一般家庭实在想不出上大学之外的好出路。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中考网,2024中考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