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钱江晚报(杭州) 作者:梁建伟 2010-06-09 11:22:38
备受关注的高考将在上午最后一场考试后落下帷幕。这几天,我们的视觉、听觉几乎被高考充斥,电视里放着高考画面,开车赶去上班的路上,电台里听到最多的新闻仍是某某考生前一天晚上把准考证洗掉了、某考点的考生又忘记拿准考证了。
“10年后,或许这个现象会消失,因为高考已经不再受关注了。一般的游戏规则是三盘两胜。”在这几天新浪网进行的“你心目中10年以后的高考什么样”调查中,网友如此畅想。
高考从它诞生那一日起就在“改革”和“争议”中成长,直到今天,它依然是一个热门话题,因为它承载了太多人的命运,仅仅今年,全国就有957万年轻人奔赴考场。
10年后,我们的孩子将面对怎样的高考?2020年,还有没有高考?昨天,本报记者就未来高考改革的畅想,采访了社会各界知名人士。
想取消高考,先试试取消小学生作业
蔡天新浙江大学数学系教授
昨天是高考第二天,我在微博上发了“10年后的高考畅想”话题,40几个博友回复。大部分人认为,要取消高考,大家都在期盼这个结果。我倒是在想,这10年里,高考还是相对公平的选拔方式,在高考制度暂时不能一刀切断的情况下,我们要做的是改革。
这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高考改革必须与学校改革、教师水平提高与国家政治改革同步。首先,基础教育阶段,学校只需要提高课堂效率,除了期中期末检测,中小学取消所有的阶段考试,小学生的家庭作业也取消。并且,中考也可以率先取消。在这样的情况下,国家要统筹再分配教师资源。可以学NBA选秀的做法,让上赛季排名最差的球队首先有机会挑选最好的球员。国家要把最好的教师放到最差的公办学校,以此来保持平衡,抵制择校。当然教师待遇要得到全方位的保证。
在大学层面,要把握宽进严出的准则,实际操作的方式就是按照学校的层次实行不同比例的毕业淘汰率。这样能促使学生改变“进了大学万事大吉”的观念,在大学真正学点知识,而那些没有真本事的学生,也不敢通过各种很水的加分到顶尖学校做南郭先生。
只要品学兼优,不用高考就能读大学
应质峰复旦大学教务处副处长
若干年后的6月7日,许多高三学生没在考场里奋笔疾书,却走进各高校的图书馆查阅资料,预习大一课程。因为他们已在早先高校自主招生过程中,被提前录取了。
那时,高考不再是通向大学的唯一途径,“千军万马争过独木桥”的景象不复存在。正如我国教育中长期规划所言,未来高校肯定会通过多种渠道选拔人才。
不止在全国学科竞赛上拿一等奖的学生有机会保送,只要是品学兼优的学生,都可以在高考前向心仪的高校毛遂自荐,申请参加其自主招生。假如时间和精力允许,还可以多报考几所学校,机会多少全凭自己把握。要是能顺利通过心仪高校自主招生的选拔,直接被预录取,就可以和高考说Byebye。
万一你不是门门功课都那么优秀,也没关系,艺术、体育甚至文学等特长也同样能成为你走进象牙塔的敲门砖。以今年为例,浙江有8名学子通过参加“博雅杯”人文知识大奖赛,拿到了复旦大学预录取名额。我们学校2007级有位乒乓球特长生,一直学得很好,现在成绩是专业前几名。
以前很多优秀的浙江学子以为要上复旦大学,只有高考一条路,而且这一考就要3天。事实上,今年截止高考前一天,仅温州中学一所学校,就有近20名学生获得保送资格或预录取资格,被提前录取了。今后浙江学子要考复旦大学,途径会更多。在高校招生改革背景下,被预录取的学生说不定也不用参加高考了,今后高考人数肯定会越来越少。
最招惹批评的高考制度相对公平
徐小平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
自从大学有了自主招生之后,每年招生期间,都有不少人来找我,问我在高校领导中有无熟人,能否“通通关系”,让自己的子女获得入学的优势。
每次接到这样的电话,我就恼怒不堪——为我自己的无能而愤怒。那些找到我并拜托我帮忙的人,都是有面子、有交情的人,我不能对他们说“见鬼去吧”,但不见鬼,我见谁?——我既见不到他们要见的人,即使能见到,我也不会提出这样的请求。
高考虽然是社会上最招惹批评的话题,但同时,一个事实是,高考也是世界上最“公平”的制度之一,是我们城市普通人、农民、打工者等这些相对弱势群体能够通过公平竞争而改善自身命运的手段之一。
我想起美国大学招生体系。美国没有中国式的高考(人家虽有SAT考试,但一年可以考多次),大学招生,百分之百是自主招生。无论公立还是私立,美国大学招生权力全部是在学校手里。每一个学生的命运,都由这些招生官员根据学生递交的申请材料(少数包括面试)综合审议决定。美国大学教育世界前列,“自主招生”,显然是它制胜的重要手段。
中国高考会如何走向?——我不知道。但我知道,在有效解决公平机制这个大问题之前,千万不要轻易动了亿万人的这块奶酪。
要保留“标杆”,否则会被骂翻天
袁岳零点研究咨询集团董事长兼总裁
我想,10年后的新高考大致要满足以下条件:一是仍有基本统一的标杆,否则地方主管部门和高校的腐败与后门,会让老百姓骂翻天,所以某些统一测试还是得有,二是随着录取率提高,中学生的负担还会进一步减少,他们会把精力转移到部分既有挑战又有未来成长价值的项目上,所以今后我们在有限的基础学业外,还会更多增加社会知识测试的价值,三是高等教育主体的自主权会逐步加大,其人才培养特色与教学资源配置与所招的学生特色会更多结合。
现在的高考方式造成我们有一大批被考傻掉的孩子,今后的高考或许会引入更多的学业能力测试。这种类似美国SAT的能力测试,将大大降低临时考试的价值。同时社会知识测试也很重要,以此鼓励中学生在中学时代就适当参与社区活动、社会志愿工作与社会实践,关心校园外天地与社交能力。
高考改革的努力方向,应该是减少青少年成为考试机器,增强其作为可用人才的竞争力。本报记者袁春宇整理
未来方向:联考+自主招生
熊丙奇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上海交通大学教授
根据之前教育研究院提出的民间版高考改革方案,10年以后,高考改革已经跨过了第一、第二阶段,进入建立起多次考试、多次录取、自主招生、多元评价招生考试新格局的第三阶段。
而高考的改革可以采取“放开两头、稳住中间、逐步渗透”的方式,以985高校、高等职业学校、民办学校和艺术类高校为突破口,逐步实现所有高校的自主招生。
随着高考制度改革的继续深入,“伪”自主招生也将被真正意义上的自主招生所取代。
目前举国都在关注高考,背后的根本原因是,我国集中录取的高考制度,只能让每个学生获得一张大学录取通知书,考生和学校之间无法充分的双向选择。所以要克服高考“一考定终身”的弊端,改变统一高考的功能。
我国教改《规划纲要》已经基本明确自主招生改革方向,即“高水平大学的联考+自主招生”。这一改革,将打破自主招生高校考试的各自为阵,并力争与传统高考脱钩,给予考生更大的选择权。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中考网,2024中考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