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华商晨报 2010-07-26 17:12:30
2010年7月12日晚,河北唐山。
容纳1.5万人的体育场里座无虚席,他们是为了一部电影而来,这部电影就是《唐山大地震》。
“唐山人民交给我一个作业。从2007年的深秋一直到现在,这个作业我做完了。我的话都在电影里说了,我今天是来给唐山老百姓交作业的。”那天,导演冯小刚说。
要求:商业宣传,有些往事必须提
《唐山大地震》的出发点,不是一部电影,也不是那部叫《余震》的小说,而是一个城市宣传计划。
2007年,新任唐山市委书记赵勇希望通过一部电影来提高唐山的知名度,而30多年前的那场大地震就是关键,唐山市政府要求,这部宣传唐山的电影“在国内至少要有50%以上知晓率,在国际上也要进入大型影展和电影节。成本不是问题,导演与制片公司必须是国内一流的”。几经周折,这个任务落在了华谊兄弟和导演冯小刚头上。
由此可见,《唐山大地震》不仅仅是一部电影,更是一个要求颇高的命题作文,而对于公认的中国商业化最成功的导演冯小刚来说,这更像是一次考试,要求是让一部主旋律电影最大限度地宣传城市形象,同时又能最大限度地赚钱。
这个问题,冯小刚答好了,将给未来中国电影一个“标准答案”。冯小刚为此几乎是立下了“军令状”:《唐山大地震》票房要突破5个亿。
过程:融入情感,电影是主要手段
既然完成主旋律与商业化的完美结合是作业本身的要求,那么商业电影通用的手段就不可避免地要被使用,而矛盾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要疗伤,就势必要揭疮疤;要商业,就要有植入广告;要票房,就得拿眼泪说事儿……这也是外界对影片普遍质疑的地方。
事实上,《唐山大地震》确实是冯小刚所有作品里最为特殊的一部作品,之前拍贺岁片,他要对得起制片方;拍商业片要对得起商家;拍大片要对得起发行,只有这次,他不用对得起那么多人,他只要对得起曾经经历过那场灾难的城市就够了。
交卷:各取所需,冯小刚完成任务
美国前总统肯尼迪的母亲罗丝·肯尼迪说过:“人们都说时间可以治愈一切伤口,我可不这么认为。伤口是一直存在着的。随着时间的流逝,出于保护,伤口被覆盖上疤痕,疼痛随之减轻,但这一切永远也不会消失。”
既然伤痕一直都在,所以,也无所谓是不是重新揭开了,事实上,在片尾亮相的唐山大地震幸存者宋守述看来,这片子并不存在靠别人的伤痛来卖钱的情况,因为“更真实的是人物的内心”,而冯小刚自己也说,对心灵的关怀是这部影片最重要的部分。
一部以宣传为目的的电影,最终赚来了情感分,冯小刚完成了任务,唐山达到了目的,地震中的生者和死者都获得了安慰,观众则付出了眼泪,各尽其能,各取所需,这结果已然算是完美了。
7月12日那天晚上,在电影放映结束后,冯小刚问在场的1.5万名唐山观众:“你们看,这个电影中不中?”
“中!”全场观众齐声回答。
我觉得这就够了。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中考网,2024中考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