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浪博客 2011-10-25 16:14:53
有个家长说:“小孩学数学有一个大毛病,思维好,计算差。如果题目难,他的成绩就显得很好,如果题目一般或者简单,他的排名就肯定靠后。他的粗心大意导致他每次考试都损失几分到十几分。我经常叮嘱他细心再细心,他的数学老师也为此很头疼。我反省可能是小学低段的时候练习题做得太少了,因为那时的我一心一意想让他多玩,还经常告诉老师是我不让他做作业的。可是现在有没有好一些的办法?”孩子做题总是出错其实是有以下几种原因:
1、主观意识的原因
有的孩子愿意做难题,解难题,一遇到难题就来了精神,很重视,计算也很认真,难题倒计算不出错,或者很少出错。对相对比较容易的题,就不太重视,或者有“轻敌思想”;做起题来,不是省略解题的步骤,就是不把这些题放在眼里,计算起来一带而过,算出数来,也不检验计算的过程,就直接把得数抄写在等号后面;有时间也不检查,也不验算,反正是认为没有问题了。等卷子一发下来,得数错了,不是进位的问题,就是小数点的问题,或者是单位的问题(如把吨写成公斤,即把“千千克”写成了“千克”)。
这就是典型的“不把豆包当干粮”,“不把村长当干部”意识,这是很不对的。在学习上,小题也是题,也是有分的;一看就会做的容易题也是题,一分也是分,白给的分就不要?这觉悟也太高了。
从注意力上讲也是同样的情况,注意力不集中,那可能就会发生“大意失荆州”的事情。
2、客观原因的影响
从注意力的另一个方面讲,可能是没休息好,以至于注意力不够集中。
考试“怯场”,好像还不至于。
3、性别上的差异
一般的规律是,男生比较粗犷豪放,不太在乎那几分;女生比较细心细致,很在乎每一分的得失。
这使我想起了,我的孩子上幼儿园时,我去接他的时候,就看见并听到一个男生指着一个女生说,老师一说她,她就哭了。老师也说我了,我就不在乎。
是啊!老师说说,可以不在乎,但在考试中,对做题得分的事还是在乎的好。
三、解决问题的办法
帮助孩子克服“计算差”、计算粗心的问题,不能训斥或讽刺,而要讲道理,以理服人。
1、思想上重视
对于考试或做题要“战略上藐视,战术上重视”,不惧怕考试和做题是对的;在做题时,一定要重视,对简单的题、容易做的题、白送分的题也要重视。
一定要树立“豆包也是干粮”、“村长也是干部”的意识。考试时,一分也是分,100分是由100个一分组成的;150分也是由150个一分组成的。得分是一分一分地挣出来的,丢分也是一分一分地丢掉的;所以,要珍惜每一个得分点,要树立每一分必争,每一分必得的理念,争取得到比较高的分数。
高考的文综和理综试卷满分是300分,是各三门学科考题的集大成;想得满分颇有“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味道;对于绝大多数考生来说,想得满分简直就是异想天开。但是,北京市人大附中的吴文昊同学在2008年的高考时就做到了,吴文昊同学是考理科的,理综得到了300分的满分。
吴文昊同学理综300分的满分创造了北京市高考的奇迹,将在北京市高考的历史上存有浓墨重彩的一页,甚至都会在中国高考的历史上留下精彩的一笔。
绝大多数考生没有想到过理综要考满分,吴文昊同学想到了,并且做到了。他就是在高考的考场上,抱定了“每一分必争,每一分必得”信念,把理综的300分一分一分地挣出来了,而且没有失误,没有错误。这理综的300分不知道经过了多少位高考阅卷老师的“火眼金睛”,都没有挑出毛病来,真是“真金不怕烈火炼”。
吴文昊同学在高考时做到了“战略上藐视,战术上重视”。他首先不惧怕具有最大题量的理综试卷;在答卷时又非常重视每一道题、每一个得分点,切实做到每一分必争,每一分必得,把理综的300分稳稳地拿到了自己的手里。
理综试卷中的物理和化学题有的是需要计算的,化学分子式的有关计算有时还需要进行配平,这些都是需要细心细致的,半点马虎不得,粗心不得。
古人云:每临大事有静气,不信今时无古贤。
家长要教育孩子在考试时或做题时,要平心静气,专心致志地答题做题。这也是“该干什么的时候,就要干什么”的理论与实践的问题。在考试时或做题时,不要还想着“世界上还有三分之二人民还没有得到解放”、“中国西部还有贫困人口,城市还有下岗职工”的大问题;要是在这样的时候想着吃什么好吃的,穿什么时尚的服装,打什么好玩的游戏,那就更不对了。
思想工作不是万能的,但是,家长在教育孩子时,不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也是万万不行的。
思想上重视了,树立了好的意识,行动上就好办了,做题时就会注意了。当然,减少做题的失误,减少错题的数量也是有一个过程的,这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家长要有足够的耐心。
2、要逐步接受“会了就做不错”的理念
“会了就做不错”是做题时的最高境界,这个最高境界应该是学生做题时追求的目标。但是,很多学生不太敢想这样的境界和目标,怕自己做不到。
其实,“会了就做不错”首先是一个理念,如果,不知道还有这样的理念,还以为做题出现失误或者做错题是“天经地义”的事情,那就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了;就要学习这样的理念,逐步接受这样的理念。
接受了“会了就做不错”的理念还是不够的,因为,可能有不少同学会接受这样的理念,但是,却认为这个理念虽然好,自己做不到,或很难做到。所以,家长还要帮助孩子树立“我也能够做到”的信念。
当学生树立了“我也能够做到‘会了就做不错’”的信念后,就比较好办了,就会朝着这样的方向和目标去努力。
还是那句话,家长不能希望孩子“一蹴而就”,很快就能做到“会了就做不错”。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中考网,2024中考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