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考网整合 2012-02-20 10:03:01
长期以来,我们已经习惯将教育纳入到一种政治制度的范畴,赋予它完成社会改造的全部,甚至惟一希望。不客气地说,我们这个社会还不懂得怎样尊重自己的孩子。那么,什么样的努力才是尊重呢?罗素说:教育他们,使他们有形成独立见解所必需的知识和思想习惯。
根据刚刚公布的《昆明市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实施方案(试行)(征求意见稿)》,2012年初中学生毕业升高中时,普通高中拟按11门课程总分880分来择优招生如何衡量一位初中生的成绩?根据征求意见稿,一是通过考,即学业水平考试;二是通过评,即综合素质评价。学业水平考试加综合素质评价,作为毕业成绩认定的同时,还将以分数精确折算进入高中招生的总成绩。
昆明从明年开始不再进行统一的中考。
社会应该为昆明在全国率先取消中考鼓掌。
素质教育在中国的实施已经有相当的年头了,但在中考和高考两道杠杆前,所有的努力都化为空谈,因为一个孩子一旦在高等教育的机会竞争面前败下阵来,即便素质再高,在进入社会主流方面也会比另一些孩子艰难许多。这样的现实,使得中国的素质教育成为一种奢望,孩子们在“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聒噪下,从小学、初中,甚至幼儿园就开始直面残酷的优胜劣汰竞争规则。
这是中国教育最受人诟病的地方,但我们面对这样的痼疾,却只有接受与顺应。
北京的一位教授就曾在公开场合说:今日中国的教育,有大学,没有大师;有教育官员,没有教育家;有教育政策,没有教育思想;有教学大纲,没有教育的灵魂;有教育的地位,没有教育的尊严。
我们不得不承认,这位先生的一针见血。
造成这一格局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各种说法很多,有经济角度的分析,比如炮轰教育产业化;有体制方面的思考,比如批判中国的学术行政化;有文化意义的追根溯源,把儒家文化背景下育人与树人体系拿出来暴晒;当然更多的还是教育理论方面的探讨,比如对“考试标准化”这一国家功利主义的揭露。应该说,各种分析都相当深刻与正确,之间的逻辑是严丝合缝的。
造成中国教育现状的是一综合性原因,也就是说,是一种并发症。
在我们既有的教育体制当中,有从政府机关(比如教育局)发出的各种法令规章,有大的集体(比如学校)和小的集体(比如班级)为纪律而设的各种奖惩条例,有固定的课程与教学模式,有工作过度而鲜有独立思索的教师,还有为产生同一水平的人才产品而努力的教育目标……我们不应也无法回避的是,教育曾经拥有一个非常明晰的政治动机。正是这个动机决定了我们的知识传播的取舍,也决定了什么样的思想习惯是学生所应该养成的。
应该说,这才是素质教育最大的掣肘。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中考网,2024中考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