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导航 中考政策指南 2024热门中考资讯 中考成绩查询 历年中考分数线 中考志愿填报 各地2019中考大事记 中考真题及答案大全 历年中考作文大全 返回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中考 > 初三年级 > 进入高一 > 正文

广州高考一模重本线:文554理559

来源:广州日报 作者:伍仞 2012-03-23 09:59:14

中考真题

智能内容

  广州市教研室副主任支招后期复习 “自言自语”有助理解知识点

  昨天,广州市教研室组织全市高中学校,举行了今年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一)(俗称“一模”)情况分析会。记者了解到,“一模”的答卷暴露出广州考生在文言文翻译和古诗鉴赏、运算能力、英语概要写作等方面的不足。市教研室副主任提醒考生在剩下的备考时间里针对“一模”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做好补救工作,回归教材,建议使用“复述”法来复习,对知识点的理解、记忆很有好处。对于今年高考命题的预测,他认为风格、特点都会保持总体稳定,以常规题为主,贴近社会、时代和考生,强调能力立意,注重学生探究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是一个重要趋势,但在个别科目的难度和区分度上可能会相比去年有所调整。

高考一模

  根据“一模”情况和对面向广东招生高校的招生指标的预测,广州市教研室划定了本次考试的各批次分数线(含英语听说考试成绩),其中重本线文、理科分别为554分、559分,预计全市6万左右的考生中约有6140人上线,其中文科1844人,理科4296人;二A线文、理科分别为505分、490分,约有17036人可上二A线,其中文科6085人,理科10951人;约有25394人可上二B线,其中文科10162人,理科15232人。

  据了解,广州的文科考生多于理科考生,但从各批次上线情况来看,理科生远多于文科生。广州市教研室副主任谭国华解释,这是由于各高校在全省的招生计划文少于理(比例为4∶6)造成的。在2010年以前广东高考实行“3+X”,广州考生理多于文,理科中难度较大的物理最少人选,而现在要考文综、理综,一些考生畏惧物理,便选择了文科,也与新课程实施后高一的硬性课程多、一些学生入学后基础没打好有关。“现在文科考生的竞争残酷,建议学校从高一开始就要注意向学生宣传,别以为文科好学,到考大学上线时就难了。”

  备考建议:

  复述知识点可帮助理解记忆

  2008年以前,“一模”成绩在学生填报志愿时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如今这一预测作用减弱,但对于后期的备考复习仍然有指导作用。

  谭国华表示,考生应该做好查漏补缺工作,针对“一模”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做好补救工作;还应该回归教材,构建完备的知识体系,不要放弃任何一个考点,训练题要实现考点的全覆盖。

  他特别提醒,考生应该加强“复述”:“认知心理学做过实验,一个知识如果只读一遍,两周后只记得10%;看一遍,两周后记得20%;要是自己说一遍,两周后记得70%;要是说一遍再做一遍,可记得90%”。

  他建议,知识结构成一定体系后,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可以通过“复述”来加强,不仅仅可以“自言自语”,也可以通过同学间相互问答、间隔复述(隔一段时间复述一次)和通过解题来复述。

  暴露问题:

  语文作文“套作”较多

  作为检测学生备考情况的考试,“一模”答卷暴露出广州考生备考中的一些不足。

  语文试卷答题情况反映出学生的文言文翻译和古诗鉴赏得分偏低,不懂得古诗鉴赏的基本规范。作文要求选择“放下”或“不放下”为题写作,有学生审题出现错误、偏差,直接以“放下或放不下”为标题,也有的学生缺乏对题目的深入思考,将题目中的导语简单扩充就确定写作方向,硬生生把作文题变成800字的扩写语用题。

  谭国华提到,广州考生作文里的“套作”现象还比较多——先写好开头、背诵些范文,不管作文题是什么,直接往上套,他提醒:“这一招现在已经落伍,不管用了。曾经一段时间高考作文考话题作文,最好‘套’,后来高考命题组注意到这个问题,改为考材料作文,还是可以‘套’。现在的命题作文,导语加标题的形式有利于学生发挥,也不容易‘套’了。”

  趋势分析:

  注重探究和综合运用知识能力

  谭国华估计,今年广东高考命题趋势是“总体稳定”,考察的内容与范围、试卷的内容结构和题型结构等都将基本保持稳定,注重考察基础,坚持贴近时代、贴近社会、贴近考生生活,强调“能力立意”,“控制难度,加大区分度将成为今年高考命题的重要任务”。

  他表示,由于高考命题要考虑全省考生的水平,所以命题以常规题为主,“选择题难度基本都不大,要把全体考生送上一定的分数平台后,才对不同水平的考生加以区分”。据介绍,高考命题的另一个重要趋势是考察学生探究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高考改革后文综、理综的题量减少,但考察的知识点并没有减少,因此往往会在同一个题目内考察到多个知识点。而理科生内的实验是学生探究能力的体现,而去年文综政治中给出“刘易斯拐点”等课本里没有的概念定义,让学生利用这些概念解决问题,同样是探究能力的体现。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中考网,2024中考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中考网微信
    ID:zhongkao_com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高考网微信
    ID:www_gaokao_com

  • 欢迎微信扫码
    关注初三学习社
    中考网官方服务号

热点专题

  • 2024年全国各省市中考作文题目汇总
  • 2024中考真题答案专题
  • 2024中考查分时间专题

[2024中考]2024中考分数线专题

[2024中考]2024中考逐梦前行 未来可期!

中考报考

中考报名时间

中考查分时间

中考志愿填报

各省分数线

中考体育考试

中考中招考试

中考备考

中考答题技巧

中考考前心理

中考考前饮食

中考家长必读

中考提分策略

重点高中

北京重点中学

上海重点中学

广州重点中学

深圳重点中学

天津重点中学

成都重点中学

试题资料

中考压轴题

中考模拟题

各科练习题

单元测试题

初中期中试题

初中期末试题

中考大事记

北京中考大事记

天津中考大事记

重庆中考大事记

西安中考大事记

沈阳中考大事记

济南中考大事记

知识点

初中数学知识点

初中物理知识点

初中化学知识点

初中英语知识点

初中语文知识点

中考满分作文

初中资源

初中语文

初中数学

初中英语

初中物理

初中化学

中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