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浪微博 2012-07-19 18:05:28
成都很多家长都在考虑这样一个问题,孩子长大了,关于性怎么和孩子谈,这是一个令家长困惑的亲子教育问题。一方面,家长们受到传统思想的束缚而对“性”难以启齿,另一方面,进入青春期后的学生很容易与家长之间形成隔阂,甚至出现叛逆行为。所以,怎么和孩子谈性?什么时候最适合和孩子谈性等一系列有关性教育的问题,已经无形中成了诸多中国家长在家教教育中,遇到的最棘手的问题之一,而如今,全国各地出现部分小学,开始对小学生开设相对应的性教育课程,随之在家长群体中引发的各种不同的热议……学校开设性教育的对与错,我们暂且不去深究!但是,孩子的父母必定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实施性性教育的最佳人选!
我们希望通过这一组文章,让家长反思并积极寻找出路,总之,这是所有家长无法逃避的问题。
现象1:
走在清醒与迷茫之间的学校性教育
性是人生必然经过并伴随一生的问题,如何让孩子在性的问题上减少迷茫和困惑,少走或者不走弯路,几年前就摆上了教育工作者的案头,这是教育工作者早晚要吃的螃蟹。据了解,哈尔滨市教育部门敢开先河,早在2002年就开展起性教育进课堂活动。经过几年的培育,在哈尔滨市一些中小学中,学生们已经不再是谈性色变。这是一种人性化教育的结果。
记者在一所没有开设性教育课的小学随机采访。记者询问小学生:知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来到世上的?一位9岁的小男孩回答:我和小朋友们在一起研究过,他们说,我们是妈妈从嘴里吐出来,我说我们是从妈妈肚脐生出来的。妈妈告诉我,是医生割开妈妈的肚子,把我们拿出来的。从这个回答可以看出,9岁孩子已经开始对性进行探索,但却不得要领。性教育进课堂是一种必要的引领。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哈尔滨医科大学性健康研究与教育中心副主任彭涛,是哈尔滨市较早倡导性健康进入中小学的高校教师。彭涛借鉴了国外学生性教育的经验,与几位同事共同编写了小学、初中、高中《性健康教育》教材。他的第一场公开课在第73中学举办,以《婚前性行为》为题的敞开式性教育报告,完全打破了性教育框架,向高中生讲授了性欲的自我引导与控制等内容。公开课上,彭涛倡导在中小学校开展“性教育”。公开课的内容吸引来中央电视台等新闻媒体的记者,对整堂公开课进行了全程报道。彭涛说,各媒体的报道在社会上掀起巨大反响,反对派、赞成派展开了激烈交锋。交锋的最终结果,是性健康教育润物无声地开进中小学课堂。
此后,彭涛一直从事性教育进中小学校课堂的工作。他告诉记者,当时开局良好,但是随后困难逐渐暴露出来。在打破“性”开口难的传统观念后,教授性知识面临着三个难题——师资、教材、课时。三难中尤以师资为最。讲授性知识的深浅、程度的把握,是对教师的水平、能力的考验。为此,编写完中小学生性教育教材后,彭涛申请并获得美国一家机构的项目资助,请来台湾的知名教授,免费对黑龙江省中小学教师进行培训。三年下来,共培训近300名教师。哈尔滨市的工农兵小学、69中联中、工大附中、风华中学等中小学校,都选派老师接受过培训。经过培训,一些教师掌握了可以遵循的授课方法,效果也有所提高。
哈市第一中学李静,在上课时采用多媒体播放课件、录像、案例分析,将歌曲、电影片断等引入课题,同时采用角色扮演、卡片游戏等方式,让学生自然进入到情境中,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在讲授基本知识后,继续引导学生思考性道德、性责任,从而做出正确选择。
哈市第四十中学老师李源泽在接受培训后,开讲性教育课,受到学生欢迎。李源泽随后将感受整理成论文,在论文中提出观点:性教育课最终的目的,是让性的判断和性的社会伦理道德,走在性成熟之前。
目前,彭涛组建了网站,经常召开经验交流与研讨会,继续推进性教育研究。他认为,应该在孩子生理发育前,就进行性生理方面的教育;在孩子性意识萌动前,就进行性心理方面的教育;在孩子性行为发展前,就进行性伦理方面的教育。
推广问题:性教育变成了简单的避孕教育
记者在采访时了解到,由于在推广性教育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加之社会和家长仍存在认知上的误区,导致性教育工作处于踟躇不前的状态。彭涛认为,性教育不仅要讲性知识,更要普及性价值观教育。
性教育进课堂主要存在这样一些问题:
首先是教育主管部门的推进力度不够。2003年,省教育厅曾下发文件,要求各中小学开性教育课。但是这是一种提倡式的要求,当时并没有落实具体的课时。于是,一些学校没有订教材,即使订教材也不落实课时。而一些教育主管部门在实际操作中,也没有强有力地督促推进。
其次是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受到考验。采访中,一些老师说,在讲授过程中,有时会面临诸多困惑:避孕的问题讲不讲?如果讲,学生们是否会去模仿尝试;如果不讲,学生们是否会因为无知而出事儿?上课时,有的学生还会故意向老师发难,提出“老师,你的新婚之夜是如何度过的?”之类问题,让老师感到头痛。一位小学教师接受过培训,要在某小学讲性知识课,她与丈夫商量,是否可以给自己快7岁的女儿先讲一课,丈夫冷淡地说:“中国的社会还没有那么开放,还是不要讲了。”自己的家庭都拒绝接受,让她在实际操作中感到为难。
再者来自家长的强大压力,也让性教育难以真正开展。对向小学高年级学生谈性的问题,一些家长担心为时过早,反倒起副作用。一位家长说:有一次我跟上高一的女儿谈到性,告诉她性行为会导致怀孕,她竟然说‘只要做好安全措施就OK了’,弄得我相当尴尬。在“性知识教育是否鼓励学生性行为”的讨论中,很多家长宁肯选择掩耳盗铃。认为自己的孩子不懂就不会出事,限制了性教育进课堂的工作。彭涛认为,现在孩子们可以从很多途径了解生理知识,孩子们不是缺乏生理知识,而是缺乏性价值观引导。而家长们则把性教育理解成了避孕教育。
面对种种压力和非议,一些学校的性教育课形同虚设,导致哈尔滨市性教育进课堂活动醒得早起得晚。对此,彭涛认为,性教育课落实与否取决于一校之长的认识程度,取决于教育部门的督促力度,取决于整个社会氛围。对于起步较早的哈尔滨市而言,性教育课只有到了能与语文数学等一同成为教育主菜时,才能算得上真正走进中小学。虽然,教育部公布了《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但是推广性教育依然任重而道远。
现象2
青春期性教育到底有多尴尬?
“胎心正常,胎儿正常。”市内某医院B超室,张医生对躺在病床上的丽丽(化名)说。张医生拿过丽丽的病历单,眼睛落在年龄一栏上。“13岁?”张医生惊讶地看着眼前这个模样单纯的小女孩。
“嗯。”丽丽小声地回答。
“刚小学毕业吧?”
“不是,我都已经初二了!”丽丽急忙辩解道。
看着丽丽一脸无所谓的样子,张医生是又气又急:“如果是我的女儿,我真是气死算了!”
张医生对记者讲起前两天发生的事情,仍然很生气,“现在的娃娃都早熟,加上对青春期性知识不了解,根本就不了解早孕的危害。看她那种事不关己的样子,我真的很生气。现在学校里面不知道有没有相应的课程,讲得到不到位。”
青春期性知识普及教育在中国一直处于尴尬的境地,雅安也不例外。记者随机调查了40人,调查的情况不容乐观。
尴尬的生理卫生课
市内某高校一位名叫伍静的同学告诉记者,她小学和初中都没有接受过专门的生理卫生知识。读了大专之后,学的是医学,才有机会接触生理卫生课。“读初中高中的时候,对这方面的事情感觉朦朦胧胧的,很多问题都羞于开口问,连母亲我都不好意思讲。大多数时候就悄悄问问别的女同学,要不然就上网查。记得第一次上生理卫生课的时候,老师把幻灯片放起,我顿时觉得很不好意思。用余光看看周围的同学,好像都挺严肃的,我也就释然了。后来医学的知识学多了,完全没有刚开始那种害羞的感觉了。现在回过头看,很多知识是应该在中学、甚至是小学就知道的。”
另一位同学王婷则在初中的时候上过生理卫生课。“我们不是专门的课程,生物书有一课讲的就是繁殖,书里提到了各种生物的繁殖方式。讲到人类的时候,老师虽然照着课本讲,但是表情不是很自然。有的男生就故意问一些敏感的话题,老师被问得哑口无言,脸比我们还要红。”
夏应坤是成都人,去年来到雅安的某高校读书。谈到生理卫生课,她说,“小学就上过啦。.那天班主任老师走进教室,很神秘地把男生喊出去了,只留下女生。老师让大家把窗户都拉上,门也关好,才开始讲课。内容讲得很隐晦,动作很神秘。小学的时候,基本上听不懂老师讲的内容,只是被老师的行为吓倒了。本来很正常的一堂课,弄得我们好像无脸见人了一样。”
不同的教育历程
“妈妈,我是从哪里来的啊?”一个小男孩问妈妈。
“你啊,是爸爸妈妈从垃圾堆里捡来的。”
“哇——”的一声,小孩哭了起来,要去找自己的亲生妈妈。
年轻的妈妈哄不了大哭的孩子,只好厉声吓他,孩子在妈妈大声呵斥下,不敢再哭。
这只是发生在大街上很普通的一幕,大多数中国人已经习惯了这样的教育方式,甚至还会以此为乐,逗孩子玩。
在接受采访的40名学生中,近40%学生问过自己的父母,自己从何而来,其中80%的家长告诉孩子是“捡来的”。
宋明明曾经问过父母这个问题,父母赶紧岔开话题,不作回答。“父母没有回答我,表情还怪怪的,反而勾起我的好奇心。很长一段时间,我都在想我是从哪里来的。我的好朋友也问过她的父母,她爸爸妈妈告诉她是捡来的。我也怀疑自己是父母捡来的,为此难过了很长一段时间。后来初中学过一些基本的生理知识,但是讲得很不仔细,大家都是连猜带蒙的。有一天晚饭的时候,我发觉气氛有点怪异,父母总是小声地嘀咕什么,果然吃完晚饭,爸爸破天荒的主动要求洗碗,妈妈就把我叫到书房关上门给我讲了一些基本的知识。我当时很害羞,还装作不在乎的样子,现在想想根本就没什么大不了的,这本来就是应该了解的。”
曹晶在小学和初中都上过生理卫生课,学校都是男女生分开上这门课程,老师也讲得很仔细。“初中的时候,就对基本的知识很明白,父母还给我买了一本书《十七岁》,专门解答青少年一些疑惑。我小时候问妈妈我是哪里来的,妈妈直接告诉我是从她的肚子里来的。得益于这些教育,才避免了青春期的一些尴尬状况。看见有些同学不了解知识,年纪轻轻就回家结婚生子了。”
青春期性教育为何尴尬?
面对西方国家性教育的开放姿态,中国的教育也在反思,究竟该怎么样进行青少年的青春期性知识教育呢?
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妇科主任袁素华认为,生理卫生课应该越早开展越好。现在小孩普遍早熟,当心智发育超过身体发育的时候,有些不当的行为容易对身体造成伤害。“我的一个朋友,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开始了生理卫生方面的教育。别的孩子还在偷偷看一些生理方面的书籍时,这个孩子已经知道很多生理卫生方面专业的术语。我的朋友在带孩子外出玩耍时就寓教于乐,把知识融入日常的生活中,只要正确、积极地引导,孩子也就不会觉得尴尬。”
“现在的电视,网络都有一些少儿不宜的内容,小孩子虽然不懂,但是这些镜头会被他记住,产生一定的影响。学校更应该在这种情况下发挥积极向上的作用,正确引导学生认识自己,保护自己。”
袁素华还举例说,“很多老师都不像医生那样自然地讲授生理卫生知识,关键的内容都被一笔带过,反而增加了学生的好奇心。再加上很多学生正处于青春叛逆期,越是不准做的事情越是会去尝试,甚至不惜以自己的生命作为代价。我在医院坐诊的时候,也遇到过很小的女孩子,都是不懂生理卫生知识而犯下大错。”她觉得中国的青春期性教育应该向国外借鉴经验,把生理卫生知识当成是语文数学英语一样自然的课程,让老师把自然的态度带到课堂,相信学生也不会尴尬了。这是个长期的工程,要学校、家长、医院相互配合才能取得成果。
观点1
中外妈妈谈"早恋"你支持谁的观点?
中国妈妈说:“早恋”你晚些来
“早恋”不是坏学生的标志
晏京(中国妈妈,中学老师)我以前邻居的女儿是个非常漂亮的女孩子,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可突然间她的学习成绩直线下降,原来很沉稳的性格也变得起伏不定。后来发现那段时间她跟一个学习成绩不太好但长得很帅气的男生交往比较密切。因为我刚毕业没多久,平时跟她就像大姐姐跟小妹妹一样,她妈妈让我私下找她聊了聊,此后她有意识地疏远了那个男生,后来那个男生转学了,女孩的学习成绩立刻就赶了上来。
为儿子交友操心
我儿子读初一时,一次我无意间发现他在写一张小纸条,而且很神秘。看见我过来了,立刻把纸条塞到桌子下面。然后两只小手一摊:“看,什么也没有”。我也装作什么也没看见地走开了。可心里不禁警觉起来,儿子到了青春期,他正面临着人生的一个转折点。我向他的班主任了解情况,才知道,儿子最近跟一个女孩说话比较多。于是利用周末晚上看电视的时间,结合剧情我跟儿子聊了关于与异性交往的话题。我的儿子是个诚实的孩子,他马上告诉我他跟班上的女孩之间的事,原来那个女孩也是个航模爱好者,两人决定一起做航模实验呢。以后我有意与儿子多聊聊天,儿子也逐渐成熟起来了,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也主动求助于我。
对初中生循循善诱
初中孩子刚进入青春期,思想比较混乱,分辨能力也不强,对老师比较尊重和崇拜,所以循循善诱地讲些道理,学生一般都能接受。比如发生在上面那个女孩身上的“早恋”以及我儿子与同班同学之间的交往,只是成长过程中的经历之一,换句话说是生理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只不过孩子还不具备如何平衡这个问题的能力。这时如果老师或者家长从正面引导一下,孩子就会转移注意力。
对高中生多提建议
高中的孩子已经具备了一定处理问题的能力,他们需要被尊重,被承认。我在处理高中生的“早恋”问题时,多是采取提建议的方式,帮孩子分析问题,权衡利弊,或给这些学生布置较多的学习任务,这样他们就能把过多的精力放在学习上。也可注意多发挥其特长,让孩子在班里逐步树立威信,在潜移默化中教育感化他。后两种方法对初中生也适合。
现在的孩子多是独生子女,他们的内心有时是孤独的,在父母很少有时间与他们沟通时,他们会寻找一些感情寄托,即使他们之间有一些亲密的行为,也仅仅是类似动物的欲望,对恋爱和婚姻并没有正确的认识,是可以理解的,只要及时引导,问题是很容易解决的。
专家提示:
▲平时最好别一味地打防疫针。说得太多,反而造成孩子的一种尝试心理。
▲多注意观察和沟通,比如孩子可能会突然说起班里的谁跟谁好了,或者问起父母以前的恋爱经历,即使你听到这些话题心里一紧,表面也要装作轻松地与孩子交流,父母应抓住时机委婉说教,让孩子感觉你是可信任的,可以交流的。
▲父母千万别疑神疑鬼,态度粗暴,别一看见自己的孩子与异性交往密切一些,就把“早恋”的帽子扣在孩子头上。
▲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别找对方的父母谈判,这种行为是孩子最反感的。
外国妈妈说:“早恋”来的正是时候
在交往中学会做人
赵远虹(外国妈妈,心理咨询师):我在德国时,邻居有个9岁的女儿。一天,一个岁数相同的小男孩拿了一支鲜花要送给她的女儿。邻居告诉小男孩,她的的女儿出门了,小男孩就很认真地站在门外等候。过了一会,女孩回来后,邻居叫女孩洗了脸,把头发梳得整整齐齐的,接受了男孩的鲜花。当时我看到这个情景,真的很感动,多么美好的友谊啊!其实这两个孩子之间存在的只是友情,而小女孩在跟男孩交往的过程中同时学会了尊重他人。父母的教育方式不同,孩子收获也不一样。
为女儿经历感情波折高兴
我的女儿在读高中时,曾经与她的一个好朋友同时喜欢上一个男生。而这个男生喜欢的是我的女儿。在我的女儿考虑怎么跟这个男生交往时,她的女朋友抢先一步与那个男生交了朋友。于是,我的女儿非常痛苦和郁闷。她想不明白,为什么好朋友会做出这样的事情。于是,所谓的三角关系转变成了她和女朋友之间的交往问题。看着我的女儿经历着许多爱、恨、痛苦等感情体验,我真的为她高兴。因为她又会在这个问题上有所收获,她又在成长的道路上往前迈进了一步。后来,我帮她分析事情的来龙去脉,她终于明白了是她的交友不当,她的女朋友也承认自己太自私了。
互相信任是交流的基础
如果孩子在交往中已经把握不住自己,父母就应该对孩子严格一点,而不能任其发展。但这些都是建立在父母与孩子互相信任的基础上的。如果孩子不信任父母,那么孩子在与异性交往中遇到困惑也不会与父母交流,父母在不了解事情真相的情况下,也无法对孩子进行正确引导,孩子就有可能走弯路。
建议父母对孩子的异性交往要有判断,不能一看见孩子与异性交往就认定他们是男女朋友关系,异性之间应该有交往。如果孩子之间确实是男女朋友关系,父母应该判断孩子在交往过程中能否保护自己,如果不能,对孩子要有所指导,平时就应教孩子一定的性知识。另外,父母还要明确告诉孩子自己的态度,比如几点必须回家,必须先完成自己的功课,等等。不能怕与孩子有冲突而不敢说出自己的想法。
专家提示:在孩子与异性交往的问题上,父母的做法应该是60%的观察,40%的沟通,平时多跟孩子交流、沟通,互相建立信任度,多教孩子一些性知识,这样孩子在处理与异性交往的问题时就不会太迷茫。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中考网,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