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考网整理 作者:中考网编辑 2014-03-13 10:51:58
教学建议
一、要指导学生朗读这五首诗,要求能正确背诵、默写。
二、教学古诗,要着重引导学生领会诗词的意境美、语言美,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对诗句含义适当讲解,不宜作繁琐分析。
三、关于古诗教学的建议。
性情的涵养和想像力的培植,在教育上是重要的项目……涵养和培植必须有所凭借,而最好的凭借便是诗歌。……让他们(指学生)与古人的所思所感接触(那所思所感虽是古人的,可是历久常新,仍然使后人感到亲切),涵养和培植的收效自当更多。
……
一些不易了解的词语,当然要由教师先给讲明;其余的最好让学生自己去体会。诗歌的意义和情趣往往在字句之外;单就字面解释,就同胡乱嚼橄榄一样,没有多大滋味;通过字句体会情趣,滋味才隽永。体会并不是什么神秘的事儿:第一,在于透彻地了解字句;第二,在于根据自己的经验去推见诗人的经验。这两层功夫,小学生当然未必能够到家;但是必得让他们试着去做。体会得确切,经教师给他们评定,他们便有自己发现的愉快;体会得不对,经教师给他们纠正,他们的印象就比随意听讲深切得多。每首之后附有解说,是供给教师参考的。先让学生自己体会,然后教师与他们讨论,给他们指导,讨论和指导的方法大致如解说。我们并不希望教师按照解说,全部讲给学生听。学生体会出来了的,当然不必讲。他们说的话虽然与解说不同,意义却彼此一致,教师也可以不讲,不必拘泥于解说。诗歌的讲授,重在陶冶性情,扩展想像力;如果抓住精要之点,指点一两句话也许就足够了,不一定需要繁复冗长的讲说。
每首讲授之后,最好让学生熟读。这与他们自己的体会和教师的指导有关;二者都做到了家,他们便尝到诗中的滋味,不待强迫,他们自然乐于熟读。熟读了的诗歌,在休闲时间复诵一回,像他们常常唱一回歌一样,对于他们心灵上的补益是无限量的。
(叶圣陶《小学生诗选·序》)
有关资料
一、《归园田居》赏析(徐克强)
归园田居五首
陶渊明
其一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其二
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白日掩荆扉,对酒绝尘想。
时复墟曲人,披草共来往。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其三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其四
久去山泽游,浪莽林野娱。试携子侄辈,披榛步荒墟。
徘徊丘垅间,依依昔人居。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
借问采薪者,此人皆焉如?薪者向我言,死没无复余。
一世弃朝市,此语真不虚。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
其五
怅恨独策还,崎岖历榛曲。山涧清且浅,遇以濯吾足。
漉我新熟酒,只鸡招近局。日入室中,荆薪代明烛。
欢来苦夕短,已复至天旭。
晋义熙二年,亦即渊明辞去彭泽令后的次年,诗人写下了《归园田居》五首著名诗篇。这是诗人辞旧我的别词,迎新我的颂歌。它所反映的深刻思想变化,它所表现的精湛圆熟的艺术技巧,不仅为历来研究陶渊明的学者所重视,也使广大陶诗爱好者为之倾倒。
《归园田居》五首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其所以是如此,不仅在于五首诗分别从辞官场、聚亲朋、乐农事、访故旧、欢夜饮几个侧面描绘了诗人丰富充实的隐居生活,更重要的是,就其所抒发的感情而言,是以质性自然、乐在其中的情趣来贯穿这一组诗篇的。诗中虽有感情的动荡、转折,但那种欢愉、达观的明朗色彩是辉映全篇的。
有的论者很乐于称道渊明胸中的“无一点黏着”,其实,“黏着”还是有的。即以渊明辞官之际写下的《归去来兮辞》而论,不也还有“奚惆怅而独悲”之句吗?就是说,他心中总还难免有一丝惆怅之感的。真正纯净的灵魂不会是与生俱来的(尽管诗人一再宣称他“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而是在不断地滤除思想杂质的过程中逐渐变得澄澈的。
正如一个人不愿触及心中的隐痛那样,诗人在《归园田居》中也很不愿意提及刚刚从其中拔脱的污秽官场。“误落尘网中”,就很有点引咎自责的遗憾意味。而“一去三十年”,则不是几次出仕时间的累计,而是在对自己整个前半生的摇摆、痴迷表示深沉的忏悔。然而,今天毕竟如愿以偿了,此刻的心情也就豁然、释然了。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中考网,2024中考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