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考网 作者:紫涵 2012-11-13 15:57:45
金秋结硕果,喜迎十八大。即将在京召开的党的十八大,举国关注,全球瞩目。这次大会,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攻坚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大会将全面回顾、总结过去5年和党的十六大以来的实践、经验,进一步明确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目标和宏伟蓝图,进一步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大会将选举产生新一届中央委员会和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在全面总结科学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全面审视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发展大势,全面把握我国发展新要求和人民群众新期待,科学制定适应时代要求和人民愿望的行动纲领和大政方针,把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大力量。这是全党全国人民对党的十八大的殷切期望。于此激动人心的时刻,当我们回首这十年来取得的骄人业绩时,当我们在盘点党的十六大以来的辉煌成就之时,尤为深切地感受到,在改革开放的时代大背景下,我国教育事业取得的重大成就。
在新世纪进入第二个十年,13亿人口的中国、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和发展中社会主义大国,提前实现2015年“联合国千年目标”,全民教育发展指数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监测的130个国家中排在前1/3。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每年公布的“人类发展指数(核心指标是大中小学入学率和成人识字率)”,中国超同期世界平均水平。我国教育发展不仅为本国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有力的人力资源支撑,也为全球扫盲和减贫作出了巨大贡献。而城乡免费义务教育的全面普及,铸造了中国教育史上一座新的里程碑,成为教育改革创新一个重要范例。2006年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明确各级政府举办义务教育之责任,将义务教育经费全面纳入政府保障范围,为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提供了制度保障。目前,我国发放免费教科书的学生覆盖面步入世界前列,义务教育普及水平得到国际组织的高度评价。
这些成就的取得,最根本的保障是坚持教育体制改革创新。改革创新是推动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教育改革创新已成为决定国家命运的关键抉择。我国教育改革创新深深融入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大潮之中,为我国从人口大国转变成为人力资源大国注入新的活力,成为我国迈向人力资源强国的强大动力。特别是,在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继往开来,全面吹响了教育改革创新的进军号角,大力推动教育事业迈出了科学发展的新步伐。十六大以来的十年,我国教育管理体制、办学体制、投入体制改革,以及课程教材、教育教学改革和学校教育制度创新都取得了新的进展。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这十年中,我国在基本解决“有学上”的问题之后,更大的挑战是怎样才能“上好学”,解决普通百姓子女接受更好教育的新期盼,十八大后,教育发展的重点应当放在提高教育质量、加强队伍建设上来,加快实现基本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培养好每一个孩子,加强综合素质的培养,促进人才迅速发展。不必讳言,颇长一段时间以来,我们对教育的财政投入,一直满足不了百姓所需,公民个人所担负的教育成本仍需进一步减少。所幸的是,教育部最近明确指出,为确保我国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就公开提出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4%目标的如期实现,在加大教育经费投入,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严格教育经费使用监管,不断完善教育投入和保障体制等方面的主要政策举措和工作进展,提出将进一步调整和优化经费支出结构,重点加强薄弱环节和关键领域,向农村地区、贫困地区、民族地区倾斜,向农村义务教育、职业教育和学前教育倾斜,向特殊困难学生倾斜,向建设高水平教师队伍倾斜。
显然,这样的举措将最大限度地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当然更是积极回应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呼声的善政之举,也是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价值取向。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由于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差异,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问题短期内还难以根本消除。当前教育对改变个人命运、创造幸福生活的重要性更加突出,群众对公平优质教育的渴望更加迫切,全社会对政府提供均等化公共服务的诉求更加强烈,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成为促进教育公平、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不用说,教育改革创新必将向深度掘进,同时面临的问题与难度,也必将增多。但自信而充满智慧的中国人,将以更加饱满的改革与创新激情,坚定地奋进在路上。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中考网,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