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搜狐教育 作者:紫涵 2013-01-14 10:43:39
随着孩子年龄继续增长,他们不断增强自己的社会性,精神、情感等方面的需求有所提升。他们会通过对大人的模仿,追求在精神世界里的满足。
物质奖励的内容,也要细细掂量。奖励的内容最好是能满足孩子的一个小心愿,而且是有益于学习或健康的。比如几本好书,让孩子培养起阅读习惯;一块表,让孩子增强时间观念;一个篮球,让孩子加强锻炼;一次旅行,让孩子拓宽眼界……
给孩子的奖励不同,孩子无形中养成的兴趣和追求也会有差别。如果每次考得好,父母都给买新书,他的阅读量较同龄人更多,这样的孩子往往对文学会产生兴趣。如果父母经常奖励出门旅游,这样的孩子在走过很多风景之后,视野会比同龄人更加开阔。
金钱奖励也许不合适学生的学习成长。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小强,每次大小考试,父母都会给点“红包”,而且金额一次比一次大。手头钱多了以后,他频频出入游戏厅,成绩迅速滑坡。初中生小博的压力则更大:爸妈直接按照考试成绩给现金,80元给80分,90元给90分,而这些钱就是他的生活费,小博就是靠分数来“挣钱”。
其实家长的鼓励也是孩子努力的一个标尺,如果只鼓励考得好的,会让孩子觉得家长只看重成绩,其他方面都不重要,从而不知不觉忽略其他能力的锻炼。父母要让孩子知道除了分数,还有很多值得骄傲的东西,避免孩子长大后,成为只会读书只在乎考试,唯“分”是图的学生。
事实上,家长给的很多鼓励都难以避开物质的形式,各式各样的物质鼓励会给孩子什么样的影响,终究还是要看家长怎么给鼓励、给什么样的鼓励、在给鼓励的过程中传递给孩子怎样的信息。
物质奖励是一把双刃剑,用得得当,可以激励孩子; 把握不好,则容易变成“交换”,不仅危害孩子们价值观的建立,还让家长的一片苦心付诸东流。激励孩子也是一门艺术,物质奖励也许因人而异可以采纳,但也不能单纯靠物质来鞭策,精神上的鼓励同样重要。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中考网,2024中考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