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考网 作者:紫涵 2013-02-19 09:58:31
近日,“问题校服”引起广泛关注,上海市质监局在抽查中发现上海欧霞时装公司生产的一款摇粒绒演出服中含有致癌物质芳香胺染料。目前,这批学校订购的50套演出服已被全部扣押,该厂已停工,并被立案查处。 >>>相关中小学教育资讯快报
今天中午,浦东教育部门通过官方微博公布了目前排查出的21所采购涉事企业生产校服的学校名单。目前,21所学校的26444套校服已全部暂停使用并送检,相关检测结果将在近期对外公布。有关部门将根据检测结果,进行相应处理。18时43分,“上海发布”官方微博发布“问题校服”事件最新进展,教育部门将在全市全面排查涉事企业的相关服装,确保学生服装安全可控。有关部门和区县已责成有关方面深入调查,一旦发现公职人员、学校教职工有违规违纪行为,将严肃处理。同时,吸取“问题校服”教训,上海将推出5项加强监管举措。
至此,“问题校服”有了初步的回答,但事件带来的反思远未结束。一家屡登质检“黑榜”的“问题企业”为何能成为多所学校的供货商?校服采购到底谁说了算?能否形成校服监管的长效机制,让“问题校服”再没有可乘之机?
记者了解到,目前校服基本处于自行采购的“大分散”格局。而从事校服生产的企业良莠不齐,有大型国企,也有私人作坊。校服设计和各个学校的定位、个性有关,一般都是由学校和企业洽谈。
2011年,上海市教育部门已经注意到校服质量问题,并联合质监部门专门发文,要求加强全市中小学生校服质量监督管理,要求“各中小学校、幼儿园要严把产品进货质量关。应选择质量保证体系健全、产品质量优良、企业信誉较好的合法企业作为产品供货企业”。但由于校服生产企业准入门槛低、质量标准不明、采购过程不公开,里面不乏关系户、偷工减料等猫腻。对于不少拥有自主选择权的学校来说,如何选择可靠的“合法企业”作为供货商,也是难题。同时,相关部门监管不严、职责不明,各部门间协调机制尚不完善,造成了监管漏洞。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中考网,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