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导航 中考政策指南 2024热门中考资讯 中考成绩查询 历年中考分数线 中考志愿填报 各地2019中考大事记 中考真题及答案大全 历年中考作文大全 返回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中考 > 中考备考 > 中考复习 > 中考语文 > 正文

2014中考语文总复习——修辞

来源:中考网整理 2014-06-06 14:34:16

中考真题

智能内容
  一、复习要点
 
  1、正确辨识和运用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对比、反复、设问、反问、借代等十种常见的修辞手法,理解它们在具体语境中的表达作用;
 
  2、能依据要求选用、仿用、变换句式;
 
  3、语言表达能做到简明、连贯、得体;
 
  4、理解并掌握常见的修辞方法的表达作用。
 
  二、从题型分析看,近年来,中考对修辞的考查要求是:
 
  ①有对修辞手法的辨识选择题,包括一种或多种方法的辨识。解答时,要求考生能透彻了解八种修辞手法各自特点,尤其注意区别清楚容易混淆的几种修辞手法,如比喻的三种形式,设问与反问的区别,排比与反复的区别等。
 
  ②有对各种修辞作用的理解、分析、判断题。解答时,除了抓住各种修辞的本质特征去辨析外,更重要的是结合句意进行理解,不仅要分析修辞对描述对象的表现效果,还要体会出作者珠思想、意图。有的还要结合课文内容去把握。
 
  ③还有修辞手法的实际运用题(包括主观题和客观题),其中主观题越来越受到命题者的重视。如提供带有某种修辞手法的情境,用规定的方法仿写句子等。
 
  三、《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辨析、运用的修辞格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反复、对偶、设问、反问等八种,教材中常出现的修辞格还有借代、引用、反语等。对要求掌握的修辞格,首先要熟记其定义、理解其要点。
 
  1、比喻: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即打比方。作用: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用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事物解说、帮助人深入理解。比喻的三种类型:明喻、暗喻和借喻。比喻的三种类型:明喻、暗喻和借喻
 
  类别特点本体比喻词喻体
 
  明喻甲象乙出现像、似的、好像、如、宛(犹)如、好比、出现
 
  暗喻甲是乙出现是、成为出现
 
  借喻甲代乙不出现无出现
 
  2、拟人: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作用: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如: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3、夸张: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夸张或缩小。作用:揭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4、排比: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相关联的三个以上的句子或成分排列在一起。作用: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
 
  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5、对偶: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作用: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6、反复:为了强调某个意思,某种感情,有意重复某个词语或句子。反复的种类: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连续反复中间无其他词语间隔。间隔反复中间有其他的词语。
 
  如:山谷回音:他刚离去,他刚离去。
 
  如:好像失了东三省,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谁也不响,党国倒愈像一个国。
 
  7、设问: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作用:
 
  提醒人们思考,有的为了突出某些内容。如: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首先有它的物质基础。
 
  8、反问:无疑无问,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肯定形式反问表否
 
  定,用否定形式反问表肯定。如:我呢,我难道没有应该责备的地方吗?
 
  9、引用:引用现成的话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分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两种。如:“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我们应该记住这一真理。
 
  10、借代:用相关的事物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种类:特征代事物、具体代抽象、部分代替整体。如: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先生,给现钱,袁世凯不行么?
 
  11、反语:用与本意相反的词语或句子表达本意,以按说反话的方式加强
 
  表达效果。有的讽刺揭露,有的表示亲密友好的感情。如:(清国留学生)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这些修辞中,考查的最多的是比喻。不要把有“像”、“好像”的句子都看成比喻句。多数情况下,‘像“、”好象“、”仿佛“表示比喻,但是要注意以下几种情况不是比喻:
 
  (1)表示比较的。如:他长得很像他哥哥。
 
  (2)表示推测、揣度的。如:他刚才好像出去了。
 
  (3)表示例举。如:本次考试很多同学的进步很大,像张昊、李疏桐等等。
 
  (4)表示想象。如: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四、学习修辞方法要注意以下几点
 
  1.不要把有”像“”好像“的句子都看成比喻句。
 
  在多数情况下,”像“”好像“”仿佛“表示比喻,但是要注意以下情况不是比喻:
 
  ①表示比喻的:他长得很像他哥哥。
 
  ②表示推测、揣度的。如:他刚才好像出去了。
 
  ③表示例举。如:攀枝花有很多风景优美的去处,像二滩水库、米易溶洞。
 
  ④表示想象。托起它,好像世界上的一切生命都在我掌中似的。
 
  2.怎样区分设问和反问
 
  设问和反问都是有疑而问,但是设问是自问自答,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反问则是问而不答,以加强语气。
 
  如: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呢?我们的战士。(设问)
 
  难道你就觉得只是树?(反问)
 
  3.借喻和借代的不同
 
  ①借喻是比喻的一种,侧重于”喻“的喻体和本体相似的关系,借代的借体和本体是相关的关系。借体与本体之间没有相似点。
 
  ②借喻可以换成明喻,借代不能。
 
  4.怎样区别排比和反复
 
  排比句至少是三个句子,反复句是两个以上的句子。排比句的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相关有共同的词语。
 
  反复句是两种以上相同的语句重复,为了突出强调。
 
  如: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排比)
 
  海鸥在暴风雨来临之前呻吟着,呻吟着。(反复)。
 
  五、妙题解说
 
  [题一]对下列各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他发现是我,头摇得像拨浪鼓似的。
 
  ②像这样的老师,我们怎么会不喜欢她,怎么会不愿意和她亲近呢?
 
  ③在一个孩子的眼里,他的老师是多么慈爱,多么公平,多么伟大的人啊!
 
  ④老爷子小心,别顾着说话--看掉下来把屁股摔成两半!
 
  A①比喻②反问③排比④比喻B①夸张②设问③排比④比喻
 
  C①比喻②反问③排比④夸张D①比喻②反问③夸张④夸张
 
  [解说]此题主要考查考生能否正确理解和辨识几种常用的修辞手法,题型是一道正选题。从所给的选项看,设计意图非常明确,把几种判断上容易混淆的修辞手法拿来让考生分辨,这就要求在解答是一定要用心捕捉文句中体现修辞手法特点的信息,结合有关的知识加以判断。[答案]C
 
  [题二]”远远望去,宛如一群雪白肥壮的大狮子,有坐着的,有卧着的,有两两相对的,有簇聚成团的,原来这是一座宣石假山“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
 
  [答案]打比方;抓住了个园”冬景“的颜色、形状与白雪、狮子相似的地方,其作用在于突出个园的”冬景“的特征,使说明的事物更加生动、形象,使文章富有文采,激发阅读兴趣,(答到意思即可)
 
  [解说]考查的着眼点是对考生运用修辞手法能力的考查,同时也对学生语文多方面的能力进行检验。
 
  [题三]下列句子修辞手法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图书馆是书籍的宝库,那里贮藏着无数的人类智慧的结晶。
 
  B.蚂蚁身躯虽小,但力量很大,一只蚂蚁可搬动一粒米,一群蚂蚁不就可以翻江倒海了吗?
 
  C.那翠绿的叶片,那满树的繁花,给我这小小的书房带来了一室的春光,一室的清香,一室的暖意。
 
  D.盛开的藤萝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彼此推着挤着,好不热闹。
 
  [解说]这是一道错选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修辞手法的理解和应用。设计时没有给出可供判断的修辞手法,而是要求考生自己审读文句,独立体会出作者所运用的修辞。不仅如此,还要求考生对修辞手法运用的合理性做出判断。这就给考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蚂蚁的力量进行夸张,但不知夸张的运用应注意:①必须注意真实,不能哗众取宠;②必须合乎逻辑,不能片面夸张;③必须防止误解。[答案]B
 
  [题四]文中的语言富有表现力,结合上下文作简要品析下面句子。
 
  金黄的麦子都张了口,几乎要叫出声来。
 
  答:运用拟人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麦子等待收割的情形。
 
  [解说]这道题表面上看来是一道语言品析题,其实考查的就是修辞知识的掌握情况和理解运用能力。解题的关键是要认真阅读文章,揣摩语句。
 
  [题五]对下列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方法及其意义分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想起它(纺车),就像想起旅伴,想起战友,心里充满着深切的怀念。
 
  运用比喻,抒发作者对延安纺车深厚真挚的感情。
 
  B、你们是早晨初升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
 
  运用拟人,抒发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对朝气蓬勃的青年一代寄予厚望。
 
  C、奋斗,是改变现实的杠杆,是亿万人民共攀现代化高峰的紧实阶梯。
 
  运用排比,使抽象的概念和道理变得更加严谨。
 
  D、你就是调尽五颜六色,又怎能画出祖国的面貌呢?
 
  运用夸张,意在表明多调一些颜色,祖国的面貌是可以画出来的。
 
  [解说]B项修辞手法应为比喻,C项修辞手法也是比喻,D项意在表明即使你调多少种颜色,也无法把祖国的面貌画出来。[答案]A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中考网,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中考网微信
    ID:zhongkao_com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高考网微信
    ID:www_gaokao_com

  • 欢迎微信扫码
    关注初三学习社
    中考网官方服务号

热点专题

  • 2024年全国各省市中考作文题目汇总
  • 2024中考真题答案专题
  • 2024中考查分时间专题

[2024中考]2024中考分数线专题

[2024中考]2024中考逐梦前行 未来可期!

中考报考

中考报名时间

中考查分时间

中考志愿填报

各省分数线

中考体育考试

中考中招考试

中考备考

中考答题技巧

中考考前心理

中考考前饮食

中考家长必读

中考提分策略

重点高中

北京重点中学

上海重点中学

广州重点中学

深圳重点中学

天津重点中学

成都重点中学

试题资料

中考压轴题

中考模拟题

各科练习题

单元测试题

初中期中试题

初中期末试题

中考大事记

北京中考大事记

天津中考大事记

重庆中考大事记

西安中考大事记

沈阳中考大事记

济南中考大事记

知识点

初中数学知识点

初中物理知识点

初中化学知识点

初中英语知识点

初中语文知识点

中考满分作文

初中资源

初中语文

初中数学

初中英语

初中物理

初中化学

中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