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导航 中考政策指南 2024热门中考资讯 中考成绩查询 历年中考分数线 中考志愿填报 各地2019中考大事记 中考真题及答案大全 历年中考作文大全 返回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中考 > 中考备考 > 中考作文 > 中考作文点评 > 正文

中考语文话题作文指导及范文点评:在路上

来源:中考网 作者:中考网编辑整合 2015-03-08 21:38:23

中考真题

智能内容

  中考语文话题作文指导及范文点评:在路上

  "在路上"话题作文优秀范文及点评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北岛在《走吧》一诗中用异于前辈的歌声,吟唱着自我:

  走吧/落叶吹进山谷/歌声却没有归宿

  走吧/冰上的月光/已从河床上溢出

  走吧/眼睛望着同一块天空/心敲击着暮色的鼓

  走吧/我们没有丧失记忆/我们去寻找生命的湖

  走吧/路啊路/飘满红罂粟

  诗人朝着"生命的湖"一路走去,一路是"落叶"的萧条、"没有归宿"的迷惘,清冷的"月光"充满诱惑的"红罂粟"……我们每一个人,也许都在同样的一条路上。

  请以"在路上"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

  1.所写内容必须在规定的话题范围之内。

  2.题目自拟。3.立意自定。4.体裁自选(除诗歌外)。5.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

  这是一个在审题难度较小、写作范围非常宽广的话题。在人生行进的路上,有成功,有失败,有经验,有教训,有喜悦,有忧伤。我们遇到的或是经历的事,有的一闪而过,如过眼云烟;有的却难以磨灭,刻骨铭心。我们的成功,给了我们怎样的喜悦;我们的失败,又启迪我们什么。当我们在路上留下勤勉攀登的足迹时,生活回报给我们累累的硕果;当我们把真诚有微笑一路洒下,我们看到了人间永恒的春天……回顾你在路上遇到的种种状况,想想在路上怎样才能坚实前行,望望你明天将要走的路,你一定会思绪万千,感受颇深。

  需要提醒同学们的是,选材时就不要自己束缚自己的手脚,把思路仅仅局限在"我"上,而一旦突破"我"的限制,选材的天地就广阔的多了。

  思路打开之后,我们会发现有无数个选题,有无数的材料可以写。这样"在路上"的点点滴滴组成了我们学习和成长中串串足迹,我们生活方方面面都可以浓缩在"在路上"这个话题上。这么多信息是不是都选呢?只能取其一条。我们应该思考这么多的素材,哪一个最能打动你的,让你最有话可说而最不落俗套的,你就选哪一个。

  怎样才能富有新意?怎样才能打动读者或是阅卷老师?给人什么样的启迪或是思考?带着这些问题来追问,来撞击自己的生活,联想到人性人情中美好的事物和美好的情感,反思如何走好自己的"路";既写出"在路上"的表层,还从怎样"走""在路上",为什么这样"走""在路上"等方面作深层的挖掘,这样写来,文章定会不俗。

  从具体的写法上讲,这个题目最好写成记叙文或者散文,容易写出真情实感。但若写成记叙文或者散文,又容易写成"记流水帐"的形式,所以在写作时我们应采用点技巧。同学们应该明白一点:为了更好地反映生活本质,更好地表现主题,在经得起推敲的前提下,记叙经历过程是可以进行合理虚构的。

  精品赏析

  在路上

  这也许是一段孤独的路程。

  一位散文作家在《思想者的第三种造型》一文中说,思想者有三种造型:第一种是落后的、保守的:第二种是与时代相吻合的;第三种是超前时代大多数人的。而这第三种思想者是最易得到孤独与痛苦的。

  忽地便想起弗罗斯特的一首诗,原句己记得不太准确,大意是我面前有两条路,一条平坦而热闹,一条在林中,幽静冷清,而我要选择后一条。

  我想,思想者的第三种造型,大概就是这样吧--在承受孤独忍受痛苦中毅然地踏进那荒无人烟甚至有些冷僻阴森的密林中。

  这样的人当然令我们肃然起敬。

  八十年前,中华民族的一个巨人说过这样的谲其实这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问题是,那第一批踏上荒原,义无反顾地用双脚踩平荆棘的人们,当他们举目四望而知己寥寥、振臂高呼又只有天际的回声时,那种奔涌而歪的孤寂与苍凉是否会成为他们生命中的不能承受之重?

  鲁迅先生的文章,我曾读过很多。印豫最深的是那篇《(呐喊)白序》一文中描述的孤独战士身陷荒原的悲哀、如被人毒蛇缠绕般的孤寂无望心灵感受尤使我难以忘怀。

  这是一种悲哀。这悲哀是举目四顾却找不到知己抚慰的凄凉寒冷,是梦想和现实强烈碰撞的心灵痛苦折磨,甚至是孤身野旅、弹尽粮绝的无助绝望。这一种悲哀是许多艰难地独自前行在途中的人们必须面对的,这往往又是难以面对的。曾宣告"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而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的顾城,终于在找不到心中理想的光明后绝望地举枪自杀。心底容不下一丝污浊的海子,疯狂地追求意识里那个"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黄金世界而不得,便平静地把生命丢弃枉那冰冷的铁轨。

  但毁灭决不是必然的结局。鲁迅在写作《(呐喊)自序》后的不久,曾往北京女子师范大学作了一次著名的题为《娜拉走后怎样》的演讲。先生说,"群众--尤其是中国的--永远是戏剧的看客。牺牲上场,如果显得慷慨,他们就看了悲壮剧;如果姓得觳觫,他们就看丫滑稽剧。"当这样的现实在清醒的先行者理性思维中清晰地展现出来时,那种在途中的孤寂和苍凉便不再时时地压迫他们感性世界那痛苦的神经,而代之以一份冷静中的清醒和有勇气的坦然。于是面对这条路,鲁迅先生终于坚定地走下去了,"正无需乎震骇一时的牺牲,不如深沉的韧性的战斗。"于是在这通往先生所期望的"第三种时代"漫漫征途中,鲁迅走过秋夜,走过彷徨,走过伤逝,走过雷峰塔而始终坚定,并高声宣告"我还不能'带住"'。

  这种孤寂痛苦有些人难以承受,有些人却把它理性地看透,甚而以之为享受。譬如庄周,"以天地为礼,以日月为棺",崇尚精神世界的"逍遥游";譬如陶渊明,以坚定的背影告别喧闹的尘世,去享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归田之乐;譬如陈寅恪,远远地屹立在那个纷乱的年代之外,醉心于他的国学世界,悄然之中成就了一个真正大师的形象。

  对于这些在途中的孤独者来说,最重要的是坚定地相信未来,相信路的远方那每天都在升起的红日终将为自己所触及。当代诗人食指在1968年--那动荡荒唐的岁月里,曾写下这样的诗句:

  当蜘蛛网无情的查封了我的炉台

  当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困的悲哀

  我依然固执地铺平失望的灰烬

  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

  当我的紫葡萄化为深秋的露水

  当我的鲜花依偎在别人的情怀

  我依然固执地用凝霜的枯藤

  在凄凉的大地上写下:相信未来

  虽然食指最终进了精神病院,他的意识永远地停滞在那追求未来的途中,但他的诗却是如此不可抗拒地感染了一代人,感染了后代人,感染了我--无数的在途中的人。

  时间永是流逝,世界终于太平。走过战争时期的凄风苦雨,走过建国年代的艰苦岁月,走过"文革"日子的盲目狂躁,鲁迅们、食指们把牢底坐穿,把黑夜熬干。虽然很多人倒在了途中,生命的终结使他们过早地结束了追寻。但他们的身影,连同向前的步伐、守望未来的目光与双手,却铸成了永久的丰碑,成为仍在途中的人们前进的标向。更高远的追寻没有也不会停止,先辈用眼泪、汗水乃至鲜血清辟出来的道路,我们应当走下去,而且决不满足。近日有幸参加了国际数学大师丘成桐先生的报告会,丘教授在报告中提到他的一个学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用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来形容自己。对此,丘教授很有看法,认为这太骄恣、太自满。是啊,学无止境,追寻也无止境。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永远在途中,我们不可停滞,因为停滞必定落后,落后终将挨打。由此,我们必须永远保持"在途中"的清醒认识。

  无论前面是荆棘遍布还是阳光满途,无论将是孤寂痛苦还是众声欢歌,就让我们勇敢地行进吧--

  在路上,挑战厄运,战胜困难;

  在路上,守望红日,守望明天;

  在路上,永不放弃,永不停息!

  点评:

  这是一篇写给思想探索者们的赞歌。人类从蛮荒走向文明的历史过程中涌现出无数思想先哲。他们的思想集中了社会的智慧,代表着时代的先声,昭示着未来的美好,如暗夜中的爝焰照亮人们前行的途程。

  然而,这些思想的火花当初又是那么渺小,如一点荧光,如一粒寒星;有时很容易被人们轻视忽略,甚至被冷漠排斥。此种情况,与其说是思想者的孤寂,不如说是无知者的悲哀。于是,那些"在途中"跋涉的思想探索者们面对环境压力,一方面要承受"不能承受之重",一方面又要以"坚毅"的品格作出伟大的抉择。

  孙中山先生有官;人有先知先觉者。有后知后觉者,有不知不觉者。如果说"在途中"的思想探索者是社会的先觉者,他们的可贵之处,就在于永坚守自己的理性与良知,如泰山一样承受起旷世的孤寂,风雨不动;像北辰一样不受阴霾雾瘴的干扰,忠实地指给人们不变的方向。文章的主题具有较强的思考意义和社会人文价值。

  文章的选材比较集中,其中不乏在精神荒原上勇毅前行的勇士,还有不堪承受"孤寂"之重的殉道者。然而令人景仰的永远是那些"在途中"不避艰险勇毅前行并作出奉献的探索者。

  点评:

  "在路上"一一面对这样的文题,也许容易构思成一篇叙事类的文章,写成一个悲喜交集催人泪下感人肺腑的故事,这当然未尝不可。此文的写作却显示出作者的另一种视野和思考:他将"在途中"隐喻为思想先行者的理想追寻,抓住事物本质,扣住相关人物的思想特征,剖析他们追寻中不可避免的人际孤寂,评说生活时代赋予他们的悲哀,也表达了对他们,在途中,表现出来的坚定、清醒的赞赏。可以说,本文的立意新颖高远,富有意味。在这样隐喻性的立意基础上,作者借助丰厚的文学文化知识积累,巧妙引用诗文,自然点化名句,由古及今,或因事生情,或因人而议,叙议结合,行笔灵活,见解老到,颇见气势,能带给读者一种充实生动而有深度的阅读感受。

  (指导教师徐冰)

  名家作品:

  安于途中

  (1)从起点到终点,其间的距离就是途中。

  (2)感觉生命总是在途中。就像候鸟,总是从南飞到北,又从北飞到南。就像泉水,总是从溪流入河,又从河流入海;就像花草,总是从春长到夏,又从夏长到秋。

  (3)自从离开起点以后,生命就总是在途中。在时间与空间的途中。而且不管情愿与不情愿,总是日渐靠近某个可知和未可知的终点。

  (4)有花开就有花谢,有日出总有日落,有起点当有终点,这很自然。每一个具体的生命也都难逃此劫。

  (5)但对一些具体的生命而言,似乎出发就是为了抵达,似乎付出就有结果,于是必经的过程成了漫长的等待,总是在途中成了生命最大的煎熬和无奈。

  (6)然而抵达真的那么重要吗?终点就那么美好吗?等待或许会是一种煎熬,然而生命总是在途中就真的只有无奈吗?

  (7)水气抵达天空或许就成了彩虹,蛹到了生命的尽头或许就成了蝴蝶。但并不是所有的抵达和终点都具有终极辉煌。花朵的终点是凋谢,道路的终点是绝境,生命的终点是死亡。

  (8)即使水气是因为对天空的抵达而成为彩虹,即使蛹是因为到了生命的尽头才成为蝴蝶,他们也是分别经历了一定的转化和蜕变过程,才各自化水为虹和化蛹为蝶的。是过程成就了他们最终的美。

  (9)过程对于任何一个生命体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甚至可以说,过程即生命。

  (10)从某种意义上说,生命确实就是一个过程的完整体现,或者说是无数生活细节的集结。而终点不过是生命的界限,主要用于寓示生命体的完结。它有可能构成生命的升华,却绝不会是生命的目的。

  (11)但是生活,我们往往是在度过,而将最美好的愿望寄予终极。仿佛最美好的风景只有彼岸,而此岸只是一种过渡,是一段抵达某处的旅途。我们对于此处的因而往往忽视,并习惯于生活总在别处。

  (12)每一个至美的终极愿望当然都必须受到肯定,但是生活并不是只有这些,也不该只有这些。活着,也不能只是追求刹那的辉煌和完成某种使命,或是为了去到某一个地方而赶一段路程。如果生是为了死,就像花朵是为了要谢才盛开,这样的生命,存在的意义还有多大?

  (13)生命不是一次简单的奔赴死亡之约,每一个高品质的生命,或者有高品质愿望的生命,有可能都必须首先做到安于途中。

  (14)因为生活并不是总在别处,生命也只有在生命的途中才成其为生命。就像候鸟,只有不停地从南飞到北,又从北飞到南,才构成其一生的迁徙;就像泉水,不断地从溪流到河,又从河流入海,才能体现其自身的运动。

  (15)生命也不完全是为了抵达。就像泉水,并不是非要到达什么地方才算完成使命;就像花草,并不是非要到达哪个季节才算实现价值。[来源:Z。xx。k.Com]

  (16)生命中绝大部分的风景总是在途中。生命主要是为了经历。就像候鸟,不停地迁徙就是为了经历季节和风雨;就像泉水,不息地流动就是为了经历交汇和起伏。

  (17)尽管具体的经历总是显得那样琐碎,那样平凡,那样漫长又是那样不胜其烦,但是,恰恰是他们构成了一个个真实精彩的人生。这是生命最弥足珍贵的状态,每一个安于途中的生命都将尽享人生。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中考网,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中考网微信
    ID:zhongkao_com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高考网微信
    ID:www_gaokao_com

  • 欢迎微信扫码
    关注初三学习社
    中考网官方服务号

热点专题

  • 2024年全国各省市中考作文题目汇总
  • 2024中考真题答案专题
  • 2024中考查分时间专题

[2024中考]2024中考分数线专题

[2024中考]2024中考逐梦前行 未来可期!

中考报考

中考报名时间

中考查分时间

中考志愿填报

各省分数线

中考体育考试

中考中招考试

中考备考

中考答题技巧

中考考前心理

中考考前饮食

中考家长必读

中考提分策略

重点高中

北京重点中学

上海重点中学

广州重点中学

深圳重点中学

天津重点中学

成都重点中学

试题资料

中考压轴题

中考模拟题

各科练习题

单元测试题

初中期中试题

初中期末试题

中考大事记

北京中考大事记

天津中考大事记

重庆中考大事记

西安中考大事记

沈阳中考大事记

济南中考大事记

知识点

初中数学知识点

初中物理知识点

初中化学知识点

初中英语知识点

初中语文知识点

中考满分作文

初中资源

初中语文

初中数学

初中英语

初中物理

初中化学

中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