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考网 作者:中考网编辑整合 2015-03-22 01:14:48
中考作文怎样过渡第一篇:要学会过渡
过渡就是衔接,也叫连接。它的作用是使上下文之间的意思前后连贯起来,也有助于文章层次分明,结构完整严谨。
大多数文章需要用过渡语言,或用过渡词,或用过渡句,或用过渡段,使文章前后连贯,形成一个整体。
怎样运用过渡语言呢?这没有固定不变的方法,一般来说,可以这样考虑。
(1)当文章上下层次的内容比较单一,两层的意思相近时,或者两层的意思转换、跳跃不大的地方,可用过渡词或词组。时间转换用时间词,地点转换用方位词,表示意思转折的用"然而"、"但是"、"可是"等,表示结论的用"由此可知"、"可见"等,表示因果关系的用"因为"、"所以"等,表示总结的用"综上所述"、"总之"等。
(2)当上下两个层次内容比较复杂,层次跟层次之间意思有较大转换或跳跃时,用过渡词语可能连接不起来,但用一个较简单的句子可以连接清楚,在这种情况下应该用过渡句。例如:有一篇文章,上一段写了广州的冬天,下段要写上海,就用设问句过渡:"广州的冬天是这样,上海呢?"又如:《詹天佑》这篇课文中,前面写了中国提出用自己的工程师修筑京张铁路,写了帝国主义的嘲笑和工程的艰巨,接着在第四自然段开头有一个过渡句:"詹天佑不怕困难,不怕嘲笑,毅然接受了任务,开始勘测线路。"这一句前半部分承接上文,下半句开启下文,即转入到勘测线路的叙述。
(3)当两个层次的意思相隔很远,有着很大的转换或跳跃时,就应该用过渡段。这种过渡段虽然自成段落,但都是句子不多的小段,有的甚至只是一个短句子。例如课文《伟大的友谊》中有这样一个过渡段:"在生活上,恩格斯热忱地帮助马克思,更重要的是在共产主义事业上,他们互相关怀,互相帮助,亲密地合作。"课文的前半部是写恩格斯在生活上帮助马克思的事,后半部写两人在共产主义事业上如何亲密合作,两部分的事虽然有内在联系,但是从生活转到事业跳跃很大,就用了过渡段,把不同内容的两个部分自然而严密地连接起来。
过渡处理得好,文气才贯通,文章的结构才能严谨,所以我们应该学会过渡。有些同学作文时,往往忽略这一点。下面这篇文章就是这样。
阿毛,你真行!
"阿毛娶新娘子啦!"这个消息一下子在我们里弄传开了。我跟着大人去看热闹。啊,新房真阔气!一套奶白色的家具美观大方,电视机、录像机、电冰箱、洗衣机应有尽有。当了新郎的阿毛,身穿崭新的西装,系着大红领带,真是与平时判若两人。瞧!新娘眉清目秀,真漂亮。"阿毛,你真行!"我不禁赞叹道。
阿毛的父母相继病死,他就成了一个孤儿。那年,他才20岁。为了生活,他原先摆了个大饼摊,但赚钱不多。前年,他听到看到许多人靠政策和靠自己的劳动走上了致富之路。他决定闯一闯。
于是他四处借钱,凑足了两千元,开了一家烤鸭店。为了备货源,他每天一大早就去采购。为了把鸭子烤得色、形、味都好,他钻研技术,还请教别人,终于掌握了一手烤鸭本领。所以他烤的鸭往往供不应求,每天卖出一百多只呢。
他正忙着,一位大娘来到柜台前,吃力地说:"小伙子,我老伴快不行了。他说要吃烤鸭,请你帮我拿一只吧!"阿毛一听,忙说:"大娘,烤鸭全卖光了。要不,我马上给你烤一只。您留个地址,待会儿我给您送去。"大娘留下地址,半信半疑地走了。阿毛捧了一只烤鸭,送到大娘家。大家都夸阿毛是个想顾客所想、急顾客所急的好个体户。
正因为如此,阿毛才成了万元户,而且被评为区里的五好个体户,现在又有了一个幸福美满的新家庭。
啊,阿毛,你真行!
这篇文章由于过渡处理得不好,因此读起来意思不太连贯,也影响了文章结构的完整严谨。我们不妨试作分析,来看一看文中哪些地方缺少了必要的过渡。
(1)文章第一节写阿毛娶新娘,大家去看热闹。把事情的结果提前写在开头,这是倒叙写法。第二节写阿毛决心走致富之路,转入顺叙。其间原文少了必要的过渡,衔接不上,因此行文结构松散了。可安排过渡段,用"那么,阿毛怎么会有今天这样的家境呢?话还得从头说起"之类的语句来过渡。这样,前后表达的意思才连贯。
(2)第三节是概括叙述阿毛烤鸭店的情况,第四节是具体叙述阿毛接待一位大娘的事例。两节之间意思脱节。可用"阿毛不但烤鸭烤得好,而且待客也热情周到"这个递进复句来过渡,这样承上启下,就把上下两段文字紧密地衔接起来了。
(3)第一节写"我"去阿毛家看热闹,视线由家具家电转到新郎新娘身上,可在"当了……"一句前加上过渡词"再看",如此由物写到人,过渡就比较自然了。
(4)第四节写道:"大娘留下地址,半信半疑地走了。阿毛捧了一只烤鸭,送到大娘家。"这前后两句之间意思不连贯。大娘走后阿毛就去送鸭吗?有那么快吗?显然不合情理。倘若加上一个表示时间的词语,如"一小时后",那么,上下文之间的意思就连贯起来了。
(5)除此之外,还应在第二节交代一下阿毛父母相继病死的年月,在第四节头上加上"有一天"。这样就使节与节之间的连接更自然,事情的来龙去脉更清楚,文章结构更完整了。
一篇文章不但要前后连贯,而且要前后照应。有的时候,前面说过的话,后面需要有着落,或再加以补充、发挥;有的时候,后面要说的话,前面需要先交代或暗示一下。照应就是这种前后文之间的互相呼应。缺乏必要的照应,文章就会显得不严密、不周到。照应得好,就能使文章结构紧凑,层次分明。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中考网,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