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Modal
快捷导航 中考政策指南 2024热门中考资讯 中考成绩查询 历年中考分数线 中考志愿填报 各地2019中考大事记 中考真题及答案大全 历年中考作文大全 返回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中考 > 中考备考 > 中考复习 > 中考历史 > 正文

中考历史:近代史知识汇总(5)

来源:中考网整合 作者:中考网编辑 2016-06-07 15:40:03

中考真题

智能内容


  专题四    新中国风雨五十年

  一、新中国经济建设成就

  (1)1953—1957年(一五计划期间)。①一五计划的主要内容和重点: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②成就表现:a、工业:鞍钢、沈阳机械、长春汽车、东北工业基地形成;b、交通运输:武汉长江大桥、川藏、青藏、新藏公路。【中考历史知识点汇编】中考历史知识点汇编。③成就主要原因:a、三大改造的完成;b、一五计划的实施。

  (2)1956—1966年(探索社会主义时期)。成就表示:a、大庆油田建成,结束了靠“洋油”的时代;b、新兴工业,如电子、航天、原子能工业从无到有。

  (3)1978年以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①成就表现:a、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全面振兴,粮棉产量大幅度增大,乡镇企业迅猛发展(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为现代化开辟了新路。b、工业方面,基本建设和技术革新取得重大发展。c、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实现三级跳,总体达到小康水平。②成就原因: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确立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

  (4)取得成就的共同原因:a和平、稳定的政治环境;b中共领导下符合国情的正确策略;c广大劳动者不懈的努力。

  二、新中国政治建设成就

  (一)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政权(1949—1953)

  1、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a、时间1949年9月;b、地点:北平;c、内容:P2;d、意义:为新中国的成立作了多方面准备。

  2、开国大典:a、时间:1949年10月1日;b、意义:(国内)P4。

  3、政权的巩固:

  (1)西藏和平解放a、时间:1951年;b、主要人物:阿沛·阿旺晋美;c、意义: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大团结。

  (2)土地改革:a、时间:1950—1952年;b、内容: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c、主要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d、意义:P13。

  (3)抗美援朝:a、背景:P7;b、口号:抗美援朝、保家卫国;c、持续时间:1950年10月—1953年7月;d、结果:1953年7月,美国被迫在停战,协议上签字;e、人物:彭德怀、中国人民志愿军、黄继光、邱少云;f、影响:P10

  (二)三大改造(1953—1956年)

  1、改造的内容:个体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

  2、改造的方式:建立合作社,赎买。

  3、改造的目的:实现把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

  4、改造的意义:标志着我国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制度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三)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召开时间:1954年9月。

  2、主要内容:通过1954年《宪法》。

  3、1954年宪法:a、性质:社会主义性质;b、意义:民主与法制建设取得重大成就。

  三、新中国的农村政策

  (一)土地改革(见前面)

  (二)对农村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1、形式:把分散农民组织起来,建立农业合作社。

  2、实质:改农民土地所有制为土地公有制。

  3、作用:解放了生产力,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发展。

  (三)农村人民人民公社化运动(见下面八)

  (四)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形式:把集体土地长期承包给农民耕种,农民自主经营。

  2、影响:a、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的发展;b、使农业朝专业化、商品化和社会化发展,农村乡镇企业也迅速发展。

  (五)党和政府调整农村政策的原因和启示

  1、原因:a、从中国的基本国情出发;b、从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出发。

  2、启示:a.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b.“三农”问题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问题。

  四、新中国祖国统一大业

  (一)一国两制的提出

  1、时间:改革开放后;2、目的: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3、人物:邓小平;4、含义:P60;5、作用:a、为祖国统一大业指明了前景;b、为香港、澳门的回归开辟了途径。

  (二)香港澳门的回归

  1、背景:a、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综合国力大大提高;b、邓小平“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2、时间:1997年7月1日,1999年12月20日。3、区旗区微:P64。4、意义:P62。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中考网,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中考网微信
    ID:zhongkao_com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高考网微信
    ID:www_gaokao_com

  • 欢迎微信扫码
    关注初三学习社
    中考网官方服务号

热点专题

  • 2024年全国各省市中考作文题目汇总
  • 2024中考真题答案专题
  • 2024中考查分时间专题

[2024中考]2024中考分数线专题

[2024中考]2024中考逐梦前行 未来可期!

中考报考

中考报名时间

中考查分时间

中考志愿填报

各省分数线

中考体育考试

中考中招考试

中考备考

中考答题技巧

中考考前心理

中考考前饮食

中考家长必读

中考提分策略

重点高中

北京重点中学

上海重点中学

广州重点中学

深圳重点中学

天津重点中学

成都重点中学

试题资料

中考压轴题

中考模拟题

各科练习题

单元测试题

初中期中试题

初中期末试题

中考大事记

北京中考大事记

天津中考大事记

重庆中考大事记

西安中考大事记

沈阳中考大事记

济南中考大事记

知识点

初中数学知识点

初中物理知识点

初中化学知识点

初中英语知识点

初中语文知识点

中考满分作文

初中资源

初中语文

初中数学

初中英语

初中物理

初中化学

中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