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Modal
快捷导航 中考政策指南 2024热门中考资讯 中考成绩查询 历年中考分数线 中考志愿填报 各地中考大事记 中考真题及答案大全 历年中考作文大全 返回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中考 > 海边直播 > 资讯 > 正文

《进击学神》系列指导----第1篇:将课本读活

来源:海边直播 作者:海边小李 2016-09-21 09:34:04

中考真题

免费领资料

  《进击学神》第1篇:将课本读活

  注:请大家静下心来逐字阅读,可以优化孩子的学习习惯,打好底层基础,请直接阅读,不要收藏就不看了,那没收获的。

  第一节 树立正确的课本观

  一、什么是正确的课本观

  课本,课本,一课之本。

  说课本是学生的“一课之本”,相信大家都不会反对。的确,我们每上一堂课,预习、听课、复习、作业,哪一个环节少得了它?但说到课本是老师的“一课之本”,有人也许会犯嘀咕,很多课上得特别好的老师,讲课从不看课本,连教案都很少翻开,却出口成章,字字珠玑。这样看来,课本对老师也没什么作用啊!

  其实,这只是表面现象。老师在做教学准备时,早已将课本的内容融会贯通。教学上的炉火纯青,正是他们努力钻研课本的结果。如果一个老师在课堂上只会照本宣科,通常不会受欢迎,因为那是他们没有弄通课本,只做了表面文章。

  我们要学好每一堂课,老师要上好每一堂课,都必须以课本为本。现在的考试虽然越来越强调能力和技能,但这些能力和技能仍然来自课本。在考试中常有类似的情况发生:很多题似乎从未见过,但细看就会发现它们都是对课本例题的重新组合,有的甚至只变动了一两个条件。此时若对例题记忆清晰,一下子就能发现变化,找到解题的关键,问题自然迎刃而解。相反,若对例题没有印象,就只能一步一步从最基本的分析开始,既花费时间,还不一定有好的效果。无论哪一种考试,涉及的知识点基本不会超出课本的范围。很多成绩好的学生,往往对做过的习题和课本上的例题相当熟练,对课本的知识点和技巧运用自如,正是因为坚持了“以本为本”。

  但要注意,“以本为本”不是死抠课本,不等于机械地记忆课本上的知识和内容,而是在真正理解的基础上,把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融为已有。一本薄薄的几十页的课本,看似“貌不惊人”,却是编著者们历经数年辛勤耕耘的结果。他们所想到的远远超出了他们所写出来的,简单地说,就是“文字之外还有文字”。

  “以本为本”必须看到“文字之外的文字”。课本上的知识看起来是静止的,是“死”的,其实每一句话都经过了千锤百炼,涵盖的信息量极其丰富。课本就像一座巨大的矿藏,细细挖掘,才能把课本上的知识转化为属于自己的知识,而不是停留在表面的文字上。

  二、我们建议这样树立课本观

  树立正确的课本观,是利用好课本的先决条件。它绝不是嘴上说说那样简单,关键还在于思考和行动。

  1.要带着目的读课本

  有很多人问,为什么自己很认真地看课本,细细读每一句话,就是没有效果呢?他们很可能是在漫无目的地读课本,这样很容易被字面意思束缚住思想,停留在文字表面。没有目的,就没有思考;没有思考,就难得有收获。带着目的看课本,有以下两个问题需要明确。

  问题一:有目的和没目的区别很大吗?

  是的。

  阅读目的直接影响阅读的方式和态度。举个简单的例子,同样是看漫画,如果是为了打发时间、消除无聊,很少有人深入欣赏;如果是为了提高欣赏水平,描摹作品,人们一定会仔细揣摩每一处细节,而不像前者那样蜻蜓点水。

  很多学有所成的人,都将“带着目的读课本”视为宝贵经 验。有一名清华大学的学生,上初中时,不懂得带着目的读课 本,虽然看得很认真,效果却不好。后来,他在老师的点拨下调整了方法:首先大致浏览,目的是为了对课本内容有整体的 了解;再细致地看一遍课本,目的是进一步弄清比较陌生或难 理解的地方;最后纵览全局,目的是为了理清纲要,把各部分联系起来。这样,他看课本的效率大大提高,学习的成绩自然也提高了。

  有的同学拿到课本,不假思索就从第一页读起,看着很认真,实际却好比弓箭手随手射出手中的箭,前面却没有靶子,只不过是在瞎忙!我们如果不清楚自己的阅读目的,即使读完了整本课本,也未必能有收获,只会白白浪费时间。

  所以,打开课本之前,问问自己:我为了什么而翻开眼前的书?磨刀不误砍柴工,搞清目的再读课本是值得的。

  问题二:阅读目的一般有哪几种?

  通常人们的阅读目的主要是:为了掌握新的“信息”;为了寻找重要的细节;为了解答某一个特定的问题;为了评估正在阅读的书籍;为了应用资料;为了娱乐等。学生阅读课本时经常有五种目的,最后一种由于课本本身缺乏娱乐性,一般出现在课外阅读中。

  2.要分清不同的目的

  分清不同的目的,能帮助我们有针对性地读课本,效率也更高。我们看看有哪些问题需要注意。

  问题一:学习任务就是读课本的目的吗?

  不完全是。

  学生的每一天、每一节课,都对应着具体的学习任务,有学习内容的内在要求,也有老师的明确规定。学习任务有时候就是读课本的目的,但大多数情况下,目的隐藏在任务背后。比如完成课后练习题是一个学习任务,但这个任务本身不是目的,它背后隐含的目的是巩固知识。至于需要巩固的是哪一个具体的知识点,在不太清楚的情况下可能需要再对照课本加以确认。这样也便于准确地完成学习任务。

  所以,最好是先理清学习任务,再确立读课本的目的。

  问题二:如何确定读课本的目的?

  学习环节不同,读课本的目的不同。

  比如在预习的环节,我们读课本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了解下一课将要学习哪些新内容;而作业这个环节,面对一道习题不 知从何下手,读课本的目的就是为了查看某一个细节或某个特定的问题。

  学习阶段不同,目的不同。

  学习是有阶段性的,每一个学期都可分为新课学习阶段、学期复习阶段、备考阶段等。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学习目的,这些目的直接决定着我们该如何读课本。比如学习新课阶段,读课本的目的是为了更详尽地掌握知识;而在复习阶段,读课本是为了使分散的知识变得系统。因人而异。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决定了我们每个人的学习要求、学习目的以及读课本的方法都不同。比如、基础好一些的学生对自己的要求可能会高一些,在学习到某个程度之后,就会要求更高层次的学习,这时他读课本的目的已不单是为了获得知识,而可能是研究新问题了。

  3.慎防走入误区

  很多同学由于没有树立好的课本观,没有正确地对待课本,在学习上走了弯路,实在令人感到遗憾。现在,我们看看都有哪些问题常被大家忽视。

  问题一:有参考书可以不看课本了吗?

  很多人有了参考书,就放弃了课本,这很不明智。

  参考书的编写依据仍然是课本。有的参考书针对性确实较强,但毕竟只是一家之言,不可能全面体现课本的所有教学要 求。过分依赖参考书,把课本丢在一边,势必造成学习上的漏洞。况且,现在的参考书五花八门,要选出最合适的那一本,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问题二:做题可以代替看课本吗?

  埋首于题海,放弃看课本,常常会劳而无功。以做题目代替看课本(或其他学习行为),总会事倍功半。试想,做题的目的是为了巩固知识,把课本丢开,能巩固什么知识呢?一个人掉进水里,拼命挣扎却不看方向,最后可能离岸越来越远。课本是学习的方向,远离课本,可能意味着学习的失败。

  问题三:多看课本就是重视课本吗?

  很多学生都很重视课本,经常翻看,一学期下来,课本都翻烂了,学习成绩仍然不太理想。这种现象除了可能是学习的其他环节出了问题外,最大的可能就是对待课本不得法。多看课本并不一定是真正的重视课本。重视课本是一种好的学习意识,但这种重视还蕴藏着很多技巧。后文将详细地介绍课本利用方面的问题。

  问题四:只看课本就是“以本为本”吗?

  现代社会的信息更新和传递是无止境的,课本的更新效率相对较低。只看课本,很可能局限学习的视野。真正的“以本为本”,不仅仅要钻研课本,达到教学的要求,获得好的学习成绩,更要以开放的心态,广泛吸收课外知识,让自己看得更远,飞得更高。

  注:海边小李,每日为大家分享好的学习方法,日志文章并非全部原创,但都是自己切身实践有效的才会分享,感谢前人作出的贡献,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看得更远。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中考网,2025中考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中考网微信
    ID:zhongkao_com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高考网微信
    ID:www_gaokao_com

  • 欢迎微信扫码
    关注初三学习社
    中考网官方服务号

热点专题

  • 2024年全国各省市中考作文题目汇总
  • 2024中考真题答案专题
  • 2024中考查分时间专题

[2024中考]2024中考分数线专题

[2024中考]2024中考逐梦前行 未来可期!

中考报考

中考报名时间

中考查分时间

中考志愿填报

各省分数线

中考体育考试

中考中招考试

中考备考

中考答题技巧

中考考前心理

中考考前饮食

中考家长必读

中考提分策略

重点高中

北京重点中学

上海重点中学

广州重点中学

深圳重点中学

天津重点中学

成都重点中学

试题资料

中考压轴题

中考模拟题

各科练习题

单元测试题

初中期中试题

初中期末试题

中考大事记

北京中考大事记

天津中考大事记

重庆中考大事记

西安中考大事记

沈阳中考大事记

济南中考大事记

知识点

初中数学知识点

初中物理知识点

初中化学知识点

初中英语知识点

初中语文知识点

中考满分作文

初中资源

初中语文

初中数学

初中英语

初中物理

初中化学

中学百科

欢迎来到中考网

您的IP地址是: 18.224.23.12 马萨诸塞州大波士顿区麻省理工学院
如果您所在的城市未开设中考网分站,请进入全国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