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考网整理 作者:中考网编辑 2016-12-14 15:48:30
“哦!增产了这么多粮食。”
“合作化了,劳动力分配得好,青年人生产劲头大,新式农具样样都有,牲畜又强壮,不干不早,土地又肥,怎么会不多打粮食。”他笑嘻嘻地说着。另一个姓杨的农民接着说:
“水多了,就能增产粮食。河套种地,就是‘不浇不长’,这几年可够浇啦。”
“不浇不长”,这句话给我的印象很深。下午一时半,车抵内蒙古河套行政区人民委员会所在地陕坝。我一想明天是星期日,后天又是国庆节,一连要放二日假,于是决定趁下午还有几个小时,去访问人民委员会水利局的陈靖邦工程师。经电话联系,知道他到铁道部第三工程局去开会了,为了研究包兰铁路通过河套地区、水利工程应如何配合的问题。
次日,我不顾侵占陈工程师假日的休息时间,径去访问,走进他的办公室,他和三四个同事正伏在桌上工作。
“星期日都不休息!”我敬慕地说。
他露出微笑,招待我坐下,一面平静地说:“人少,不干完不成任务。”
我说明了来意,并提了些关于水的问题。他沉思片刻说:
“让我准备一下,明天再谈行吗?”
国庆节下午一时半,在工程师办公室里,他铺开一张“河套地形略图”,和我谈水利是河套地区农业增产的重要保证,这个有关国民经济的问题。
我一眼望见蓝图,感到河套恰似半片椭圆形的网状脉绿叶,西部解放闸(原名黄杨闸)的引水渠道是叶柄,东部西山嘴是叶尖,黄河北岸是绿叶的主脉,五加河畔的狼山南麓恰像双锯齿状的叶缘,十大干渠是绿叶的侧脉,千百条支渠有如绿叶的支脉。真是渠道错杂,阡陌纵横。
“昨天你问到河套‘不浇不长’的历史原因,据我了解是由于自然条件决定的。历史上的河套就有许多天然渠道,人们是在看见了水,才想起耕种的。”他抚摸着蓝图说。
“河套位处高原,雨量稀少,年降雨量只有200至300公厘,都集中在七八月间,蒸发量却很大,年平均量到过二千多公厘。如果不引黄河的水浇地,庄稼很难种。这就需要很好的利用黄河水利这个优越条件,也是我们要保证不断发展河套农业的重要任务。
“但是,问题很多,反动政府留下的管理机构要整顿改组,渠道大部分淤塞,灌溉能力还不能很好地适应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中考网,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