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考网整理 作者:中考网编辑 2017-02-09 19:03:33
上了金顶下峨眉
从九老洞再上去,沿途的美景就不是我能写出来的了。整整二十里路。我们不停地在爬坡:钻天坡,阎王坡,七里坡;一个坡接一个坡。在雷洞坪后面看见浩荡无边的云海,一层一层;不见边,不见底;云在脚下翻滚。艺术家到了这里我看只有叹气了。因为用什么艺术手段也记录不了这样的奇观,峨眉山是梦里的仙山。
山上有一个小庙叫做“遇仙寺”。在这里我们当然没有遇见神仙,连仅有的一个和尚也不在庙里。庙里柱上挂了一块木板,木板上贴一张黄纸,用墨笔这样写着:
“游山的同志们本寺僧人上山搞生产去了庙内无照应同志们请你们大家要原谅峨山是风景区人人要爱护公共财物现在在灶房内有茶水请你们自便山高风大小心火烛千急千急本寺和尚白”
这个告白没有标点,直行写,又是从左到右,所以看了半天才看清楚。但是从这几行字里教人亲切地峨眉山在解放以后所起的本质的变化:僧人搞生产去了,房门没有上锁,为游客准备了茶水,叫游客小心火烛,受护公共财物……我走到灶间,炉火尚温;揭开锅盖,水是热的;我喝了一口水,把锅盖盖好,觉得水里有一丝甜味……
我觉得我们的国家有点像《镜花缘》里的“君子国”。在过去,这只是文学家的愿望;而今天,这里生活的真实。
这一天我们上了峨眉的最高处:金顶。
金顶冷得很,站在站在岩头可以远望见西方的大雪山,站在这里就像是在过冬天了。苏东坡有“峨眉山”诗:
峨眉山西雪千里,北望成都如井底;春风日日吹不消,五月行人冻如蚁。
何况这时已时阴历的八月了,寒风家挟雨,透体生凉。
峨眉金顶的佳景是“云海”、“日出”,“佛光”和“远望雪山”。但是秋天一到,便雾满乾坤。这四种景色除了“日出”本是太阳的事之外,其他三种也都需要太阳作主要的陪衬,可是据说在这个季节里太阳是不愿出来的了。因此“云海”只剩下一片空蒙,“雪山”模糊不清,在大日光偶尔出现一下时的薄弱的“佛光”里也只能隐隐地看见我们的人影。我们等了两个早晨,太阳没有出来。
应当说明一下,即使是这样的天气,金顶的云海也是令人神往的。那样无边无际的白云的海啊!再也没有比这更宽广的世界了。
从北京到四川有这么远,我们想再来一次峨眉是很困难的了。可是我们来迟一步,该看到的美景,该享受的阳光便都不属于我们了。我们本想拍一些美丽的彩色的电影镜头回去,只因没有阳光和群芳零落——峨眉山有上百种的奇花——我们一个镜头也没拍成,只好怀着无限惆怅下山了。
在金顶的留言簿上,我写了一首打油诗:
欲为银幕留奇景,千山万水上峨眉;四日不晴三日雨,趁兴而来败兴归。
说“败兴”是指的我们的影片没有拍成,这主要怪我们自己不了解情况,事前没有做必要的调查研究工作。这一回我们明白了峨眉山的规律,写一来告诉要去峨眉而还没有去的人:
春天四月,满山百花齐放,山顶的云海最好看。
五六月山下晴朗,山顶多雨;满山游客,农民最多。
六月到八月是知识分子学生游山的季节。
冬天十一月到一、二月,山顶经常晴朗。云海,日出,日落,佛光,雪景都是最好的时候。雪景的最大特点是白雪压在绿树上。在别的地方的冬天,雪下只有枯萎了的枝条。
多巧!正确地说,应该是:多不巧!我们来的时候,正是什么也不是的时候。
更不幸的是我在金顶上碰见了我平生最怕的东西:跳蚤。而且不止一个,把我咬得啼笑皆非。捉也没法捉,因为我知道,捉了一个又会来一个;而且天气太冷,捉起来很不方便。这样我除了羡慕那些不怕跳蚤的人就没话可说了。我问金顶的和尚,为什么有跳蚤?他说:“你是从山下带上来的。”
我说:“不是。山下没有跳蚤咬我”
他说:“这里从来就没有跳蚤。你看我。”
他做了一个很舒服的表情。这个辩论很没有意义,也没有必要。我只好认输,不谈了,决心喂跳蚤。
我们在一路斜风细雨中下山,跳蚤跟我下山才罢。雨把我全身浇得透湿。
可是在路上我们还遇见不少上山的游客。最使人感动的是有两位老太太,一步一步捱上山去,他们去拜佛的。
一共八天,我们上了山,又下了山,尽管我们来得不是时候,可是峨眉山的秀丽终是不可及的。峨眉山的和尚,和我们相处多日的普超、演观和我们没有见面的遇仙寺的留下告示的和尚,他们都是那么有修养;待人亲热,对祖国和我们的社会那样热爱和充满信心;为新生的峨眉抹上无限光彩。
我怀着希望下山来。希望成都到昆明的铁路快修好,那时火车就会在峨眉山下经过,就会有更多的人上山来。希望峨眉山在不久之后会装上电灯,那时殿上的大佛就不会吓人了。希望开一条上山的公路,让年老的人(像我们遇见的老太太)可以少爬点坡,可以坐着汽车上山。
这样的愿望一定会实现的。
作者简介:吴祖光现代著名剧作家,导演。江苏省武进县人。生于1917年。1937年至1941年在国立戏剧专科学校任讲师。1941年至1943年在中央青年剧社、中华剧世社任编导。1944年后任重庆《新民晚报》副刊编辑。1946年后任上海《清明》杂志、《新民晚报》副刊编辑。1947年至1949年在香港任大中华影业公司、永华影业公司编导。新中国成立后为中国作家协会、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工作者协会理事,先后任中央电影局、北京电影制片厂编剧和导演,中国戏曲学校实验京剧团编剧,北京京剧团编剧。1979年调文化部艺术局从事专业创作。主要作品有:话剧本《凤凰城》;《吴祖光戏剧集》(收有《正气歌》、《风雪夜归人》、《牛郎织女》、《少年游》、《林冲夜奔》、《捉鬼传》、《嫦娥奔月》);《风雪集》;散文集《后台朋友》、《海棠集》、《艺术的花朵》;京剧本《武则天》、《凤求凰》、《风云配》、《三关宴》、《咫尺天涯》、《三打陶三春》;戏曲本《踏遍青山》;编导《国魂》、《梅兰芳的舞台艺术》等十一部电影片。
摘自:选自《旅行家》1957年第三期
相关推荐:现代文阅读中考语文经典现代文选读汇总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中考网,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