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导航 中考政策指南 2024热门中考资讯 中考成绩查询 历年中考分数线 中考志愿填报 各地2019中考大事记 中考真题及答案大全 历年中考作文大全 返回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中考 > 初中语文 > 题型辅导 > 阅读理解 > 正文

2018初中语文课外阅读题之李疑

来源:中考网整理 作者:中考网编辑 2017-09-04 13:18:41

中考真题

智能内容

  新一轮中考复习备考周期正式开始,中考网为各位初三考生整理了中考五大必考学科的知识点,主要是对初中三年各学科知识点的梳理和细化,帮助各位考生理清知识脉络,熟悉答题思路,希望各位考生可以在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下面是《2018初中语文课外阅读题之李疑》,仅供参考!

  李疑者,居通济门外,闾巷子弟执业造其家,得粟以自给。故贫甚,然独好周人急。金华范景淳吏吏部,得疾,无他子弟。人殆之,不肯舍。杖踵疑门,告曰:“我不幸被疾,人莫舍我。闻君义甚高,愿假榻。”疑许诺,延就坐,汛室,具床褥炉灶居之,征医师视脉,躬为煮糜炼药,旦暮执手问所苦。既而疾滋甚,不能起,溲矢污衾席,臭秽不可近。疑日为刮摩浣涤,不少见颜面。景淳流涕曰:“我累君矣。恐不复生,无以报厚德,囊有黄白金四十余两,在故旅邸,原自取之。”疑曰:“患难相恤,人理宜尔,何以报为!”景淳曰:“君脱不取,我死,恐为他人得,何益?”疑遂求其里人偕往,携而归,在见好就收囊,志其数而封识之。数日,景淳竟死,疑出私财,买棺殡于城南聚宝山。举所封囊寄其里人家,往书召其二子至。及二子至,取囊按籍而还之。二子以米馈,却弗受,反赆以货,遣归。
 
  平阳耿子廉械逮至京师,其妻孕将育,众拒门不纳,妻卧草中以号。疑问故,归谓妇曰:“人孰无缓解,安能以室庐自随哉!且人命至重,倘育而为风露所感,则母子俱死,吾宁舍之而受祸,何忍死其母子?”俾妇邀以归,产一男子。疑命妇事之如疑事景淳,踰月,始辞支去,不取其报。
 
  人用是多疑名,士大夫咸喜与疑交。 见疑者皆曰:“善士,善士!”疑读数为文亦可观,尝以儒举,辞不就,然其行最著。太史氏曰:吾与疑往来,识其为人,非有奇伟壮烈之姿也,而其所为事乃有古义勇风。语曰举世混浊,清士乃见)。吾伤流俗之嗜利也,传其事以劝焉。”
 
  (取材于宋濂《文宪集~李疑传》)
 
  注:①执业:指捧书求其,犹言受业。②汛室:汛,洒水。汛室,指打扫房间。
 
  6.下列词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闻君义甚高,愿假榻 假:借用
 
  B.景淳竟死 竟:居然
 
  C.反赆以货,遗归 赆:赠送
 
  D.人用是多疑名 多:称赞
 
  7.下列各组词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人莫舍我 吾宁舍之而受祸
 
  B然独好周人急 然其行最著
 
  C恐为他人得 倘育而为风露所感
 
  D何以为报 妻卧草中以号
 
  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解释,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仗踵疑门,告曰
 
  拄杖走到张疑门前,对他说
 
  B. 不少见颜面
 
  没有稍微路出一点不情愿的脸色
 
  C. 志其数而封识之
 
  记录了(钱财)的数量,并封起来做了标记
 
  D. 举所封囊寄其里人家
 
  把封起来装有金银的包裹寄送给景淳家
 
  9.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章的一项是( )
 
  A.李疑教书为业,生活清贫,却深明大义,急人之急,却不取回报。
 
  B.范景淳深受感动,并且感恩图报,一定要把自己的钱财送给恩人。
 
  C.李疑不顾自己可能受祸,坚持照顾一位孕妇,但此人却不知感恩。
 
  D文章作者有感于世俗的唯利是图,鼓励人们向善,因此写了本文。
 
  参考答案:本文由“中小学作文阅读答案网”整理提供
 
  6、【答案】B
 
  【解析】此处“竟”应该是表示结果的副词“终于”“最终”“终究”,而并不表示出乎意料,因此不可能是“竟然”。
 
  7、【答案】D
 
  【解析】A两个“舍”都是动词“收容”“安置”的意思。B两个“然”都是转折连词“然而”“但是”。C两个“为”都是表被动的介词“被”。D前“以”是表反问的“何以……为”结构的一部分,“何以报为”就是“要回报干什么呢”的意思,后“以”表修饰。尽管前“以”不好翻译,但后“以”用法比较明确,用代入比较法即可知道两“以”不同。
 
  8、【答案】D
 
  【解析】“寄其里人家”译为“寄送给景淳家”有误。从下文可知,李疑是写信让范景淳的两个儿子来取包裹的,因此之前肯定没有寄送包裹的事情。此处的“寄”是“寄存”的意思,“其里人家”指的是李疑的邻居家。
 
  9、【答案】C
 
  【解析】文中说“不取其报”是说李疑不要这个妇人报答,不是“此人不知感恩”。文言文阅读《李疑》附答案及解析
 
  总结:李疑作有琴曲《草虫子》、《规山乐》及三十六小调,三十六小调可能是指多首通俗小曲。另外,隋代的《琴历头簿》中的《连珠弄》相传也是他的作品。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中考网,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中考网微信
    ID:zhongkao_com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高考网微信
    ID:www_gaokao_com

  • 欢迎微信扫码
    关注初三学习社
    中考网官方服务号

热点专题

  • 2024年全国各省市中考作文题目汇总
  • 2024中考真题答案专题
  • 2024中考查分时间专题

[2024中考]2024中考分数线专题

[2024中考]2024中考逐梦前行 未来可期!

中考报考

中考报名时间

中考查分时间

中考志愿填报

各省分数线

中考体育考试

中考中招考试

中考备考

中考答题技巧

中考考前心理

中考考前饮食

中考家长必读

中考提分策略

重点高中

北京重点中学

上海重点中学

广州重点中学

深圳重点中学

天津重点中学

成都重点中学

试题资料

中考压轴题

中考模拟题

各科练习题

单元测试题

初中期中试题

初中期末试题

中考大事记

北京中考大事记

天津中考大事记

重庆中考大事记

西安中考大事记

沈阳中考大事记

济南中考大事记

知识点

初中数学知识点

初中物理知识点

初中化学知识点

初中英语知识点

初中语文知识点

中考满分作文

初中资源

初中语文

初中数学

初中英语

初中物理

初中化学

中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