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导航 中考政策指南 2024热门中考资讯 中考成绩查询 历年中考分数线 中考志愿填报 各地2019中考大事记 中考真题及答案大全 历年中考作文大全 返回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中考 > 中学生作文 > 中考话题作文 > 正文

初中话题作文:话题作文“慎独”导写与例文(2)

来源:网络资源 作者:中考网编辑 2017-09-05 22:34:23

中考真题

智能内容


  【例文1】

  人生不能没有慎独

  湖南新化一中 高星云

  第一幕

  时间:春秋战国时期

  地点:鲁国郭门里

  内容概要:在一个天寒地冻的夜晚,柳下惠宿于郭门。有一个没有住处的美貌女子来投宿,柳下惠恐她冻死,叫她坐在怀里,解开外衣把她裹紧,同坐了一夜,一直到第二天天亮并没发生非礼行为。

  画外音:柳下惠之所以被誉为“坐怀不乱”的正人君子,是因他能够坚守慎独。深更半夜,面对楚楚动人的美女毫不动心,能挑战自我,战胜色欲,表现出读书人的高尚人生修养。

  第二幕

  时间:宋朝

  地点:子罕家中

  内容概要:宋国有个人给大夫子罕送来了一块好玉,子罕却不肯收。送玉者误以为他嫌玉的质地不好,急忙解释它是块经玉匠断定的宝玉。岂料子罕却说:“我把不贪图别人的财物当作‘宝’,而你把这块宝玉当作‘宝’,如果你把它给了我,那么我们都丧失了自己的‘宝’。还是让我们各自守住自己的‘宝’吧!”

  画外音:子罕“以不贪宝”,被誉为千古美谈。他身居高位,却能两袖清风,面对价值连城的美玉,能挑战自我,战胜物欲,坚持操守,毫不动心,表现出为官者的高尚道德情操。

  第三幕

  时间:元代战乱的某个夏日

  地点:大梨树旁边

  内容概要:元代大学者许衡一日外出,因为天气炎热,口渴难耐。正好路边有一棵梨树,行人们纷纷去摘梨解渴,只有许衡一个人不为所动。这时候有人就问他:“为什么你不摘梨呢?”许衡就说了:“不是自己的梨,怎么可以随便乱摘呢?”那人就笑他迂腐:“世道这么乱,管它是谁的梨。”许衡说:“梨虽无主,我心有主。”

  画外音:“梨虽无主,我心有主”。言约意丰!它充分显示了许衡的高尚情操,更重要的是,它向我们揭示了一个做人的道理:做人就要咬定做人的崇高准则,不论外界环境如何变化,都要时时牢记心中有主,不随波逐流,挑战自我,战胜口欲,恪守慎独。

  第四幕

  时间:二十世纪末二十一世纪初

  地点:云南马班邮路

  内容概要:一个普通的乡村邮递员,20年来一个人、一匹马,走在一条路的艰苦而寂寞的邮路上。他冒着生命危险跋涉在人迹罕至的高寒深山:摔倒了,爬起来;口渴了,喝口泉水;肚饿了,吃点干粮;天雨了,躲进帐篷。马驮人送,走村串户。深山独行53万里。尽管生存环境和工作条件十分恶劣,但他没有延误过一个班期,没有丢失过一封邮件,投递准确率达100%。他说:“保证邮件送到,是我的责任。”

  画外音:“保证邮件送到,是我的责任。” “深山信使”王顺友心系山民,20年如一日,上高山,下深谷,冒严寒,顶酷暑,行行重行行,严格要求自己,恪守慎独,堪称典范。 结束语:柳下惠坐怀不乱,宋子罕以不贪宝,许衡不食无主梨,王顺友认真送信:同样的慎独,不一样的表达。人间慎独,时时处处闪光。

  【简评】

  构思新颖,层次清晰地以四幕剧形式,概述了人生中时时处处应坚守慎独,绝不可错过,不然会遗憾终生,抓住历史与现实中的人与事,按照时间顺序紧紧扣住话题,意义深远。文章总体上是分——总的结构,而中间部分,采用内容“概要+评价”的方式,十分新奇,足见作者对文章的把握。文章通体明亮,夺人眼球;古今结合,辐射性强。(高星云)

  【例文2】

  君子慎独

  湖南师大附中 张 乔

  毛主席曾说:“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那么同样的,一个人在大庭广众之下做一个君子不难,难的是独处时也做君子。

  “慎独”是一种高境界的道德修养。我国古代的贤者很早就明白:君子处世,所慎在独。早在《礼记》中就有记载:“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历览前贤,历史上道德彰显之人莫不慎独。圣人孔子,不仅在朝堂之上严遵“君君臣臣”之仪,在颠沛流离之途也坚守君子之礼,席不正不坐,语非礼不言。诗人屈原,虽身处浊世,惨遭罢黜流放,仍能“沐后弹冠,浴后更衣”。四知堂上那一声断喝:“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何谓无人知!”令污者抱头鼠窜,令美德彪炳千古,从而成为“君子慎独”的最好注脚。

  “君子慎独”是一个人对自己的诚实。一个人只有对自己诚实,方能对他人守信。《五元灯会》上曾载有这样一则故事:由于战乱,普陀寺的众禅者决定迁移庙址。在迁徙途中,只有豫通大师一人坚持早课,从不荒废。有人劝曰:“此处无佛,大师可不必如此。”豫通大师答一偈子曰:“此处无佛,我心有佛。既诚我心,是诚我佛。”好一个“既诚我心,是诚我佛”!其实每一个人的心中都有一尊佛——自己的良心。大庭广众之下的君子是众人的君子,只有独处一室之时的君子,才是自我的君子。君子慎独,对自己诚实,就像是空谷中的幽兰,即使无人知晓,也始终散发清香;而那些不懂得“慎独”之人,徒然地欺骗着自己的良心,内心最终会成为一间臭不可闻的鲍鱼之肆!

  “君子慎独”还是一种对自己的审视。每当夜深人静、独处一室之时,当颜面亿代未易的星图高悬头顶,你能够因为无须顾及旁人而放纵身心吗?不,灿烂的星空遥望着你,皎洁的月亮守望着你。隐隐地,有一种声音,仿佛是灵魂对自己的拷问,在这独处的静谧里。君子慎独,他的灵魂始终谨慎不苟。

  当一轮新月升起,照在空寂的幽谷里,有一株独生的兰花,冰清玉洁,直立在自己的芬芳中。就在这独处的正直中,他赢得了满天星光。

  【简评】

  中学生对“慎独”一般不大容易写好。本文能准确理解题意,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方式谋篇。主体部分从 “慎独是一种高境界的道德修养”,“慎独是一个人对自己的诚实”,“慎独是一种对自己的审视”展开论述,论述中事实论据的运用和对所用材料的理解准确到位。作文结构、材料虽不新颖,但显示了作者的文化和思想的积淀。(高星云)

  【满分作文】

  “慎独”与“莲”

  湖北一考生

  我一个人坐在花园中,静静看着塘中饱满欲爆的莲花,清风带来夏日夕阳的暗香。花苞盈盈颤动,粉色嫩尖好似少女的粉腮,惹人怜爱……站起身来,走至塘边,轻抚如纱诱人的瓣边,我多想折下一枝,插在书房中,让这香气伴我左右!四下无人,仅有我与满池莲花,相对默默无言。

  纤长指尖终还是滑下花脉,收于身侧。慎独啊,慎独!我默念着这重似千钧的至理之言,离开了花园,夕阳从身后进来,送我一条暗色影,伴我踏上归途。

  星空闪烁,月华流转,书桌前缺了一枝清莲,却并不让人遗憾,我甚至任性地想,一池莲花,是否会在深夜窃窃私语,悄悄回味着暮色四合之时,手指与瓣脉离开一瞬的韵味?

  想着想着竟有几分痴了,忽然又冒出几分涩味:若换成别人,莲的境遇又会是何般?

  这也许就是自己才解得开的谜题罢。”慎独”二字,在我咿呀学语之间,满腹诗书的祖父便一遍又一遍地让我记得,小时不明所以,却是在此时此刻,暮色四合,才恍然大悟。确是至理名言,不枉人一生铭记。

  独处时,人心有些不似平常。似乎一切都可以松弛下来。平日里的善行善举,行端言慎,又是几分真心,几分假意?这都市光怪陆离,世界变数无穷,又有谁能有通天彻地之晓,掐指一算,告诉你什么是该,什么不该?不知不觉中,生活也许已经不由人反抗,在你脸上牵上一幅面纱,喜怒不由人!一副伪装,让人变成另一人,人生如戏,丐子将相,又有谁知那面纱下真面目?独处时,一切都可以卸下,周身散发一切,只留下自己和自己,抚心低语。

  或许你在人前满腹经纶,可自己却明白,全是虚伪的装饰;或许在人前善行屡屡,可自己却明白,这样非自私的本意……独自一人,你如何对待自己?是无赖撒泼,还是喜怒无常,全然不似平日?

  举手投足间,泄露一个人如何与自己对话。对自己诚恳的人,是为人的最高褒赏,人独自来这繁华世间,又独自静静离去,修身自养比乞巧于人更值得去躬行,无人之时,一个眼神都能泄露最真实的自己,独自走过断柳,躬身而行透出你的温良;独自面对病狗,怜悯避开透出你的和善;独自面向困难,安之若素地经过,透出你的不卑不亢……

  是所渴望“慎独”!独处时,用良善温俭之心面对一颗赤子之心,这不经意的举动,泄露了你的真实与诚恳。

  我面窗临月,仿佛嗅到不远处的莲香,独处时,如此清新美好的时光,绝不只有自己在体味,还有的,是自己的举手投足之间,不经意留下的气质与芬芳。

  【简评】全文充满了一种文化气息,“慎独”是一种境界,显现在举手投足之间,与儒家追求的修身养性结合起来,文章有文化内涵。“慎独”与“莲”结合,“慎独”的内涵变得更丰富,又饱含了审美所求。考生以内心独白的方式,结构全篇,穿插自己的人生经验,容易让读者产生亲切感。在表述方式上,避免了正面议论的枯燥,既体现议论文的深沉,又有散文的灵动。(高星云)

  “慎独”有多少精神可以从来?

  1

  古代君子“慎独”,从本质上显示了儒学的“内圣”精神。也正所谓“欲胜人者,必先自胜;欲论人者,必先自论;欲知人者,必先自知。”在修养过程中,“慎独”之道就在于培养和强化人的自重、自爱、自律意识。一个人不能自重,便失去人格意义上的自爱,没有自重、自爱,也就很难做到严格地自律。一般说来,在一个单位、一个团体乃至一个国家中,人群中自律意识的弱化,当其少数时,尚无碍事兴人和的大局;当其人数剧增,尤其是管理层和骨干分子的人数达到相当数量时,便会正气难扬、歪风渐长。古人尚知慎独自律之重要,现代文明人更应好自为之。

  在城市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冲闯红灯、乱人垃圾、随地吐痰等不文明行为,还相当普遍,而且成为某些人的顽疾。我想,最更本的办法,还是要增强全体市民的公德意识,特别要提倡和学习在功德面前保持慎独的精神。

  佛家重视“慎独”,也是儒家讲修养的一种重要境界。个人独处,他人不知,这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做别人不知道;另一种是你只是有一种想法但没有实施,别人更不会知道。在这个时候,如果能够严格地按照道德规范去做,也就真正做到了“慎独”。

  独自一人的时候,自己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能否保持正直,这对一个人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同时也体现出一个人道德水准的高低。每个人都有独处的时候,人往往就是在这个时候会有邪念或者做自己知道不对从而在别人面前不敢做的事情。就是因为这一点,产生了许多罪恶,这是十分可怕的。独处时,没有外界的干扰,不会有人注视你,从而也就不会顾及面子问题;同时由于寂寞,思想便活跃起来,总要想些什么,一个有高尚品德和高度自律能力的人,能够在享受寂寞的同时思考一些或者做一些有意义的事。

  然而,要真正做到“慎独”并不是意见容易的事情。正是因为“独”从而导致很多人不“慎”。既然没有人看见,自己做什么别人也不会知道,那么我就可以放纵一下自己了。就是在一次次的不“慎”中,一个人的道德在滑坡,他的丑陋的一面在扩大,总有一天会滋生出罪恶。世间的诱惑是多种多样的,它们总是在人们孤独的时候来袭,如果任人们抵抗不住,就有可能被拉下深渊。

  “慎独”应该是一种内在的要求,人们只有把道德变成自己内心的一种要求,才能够真正实践“慎独”。我们“慎独”并不是为了别人而是为了自己,此时我们面对自己赤裸裸的灵魂,我们之所以在别人面前有些事情不敢做,是因为别人在自己心目中有一席之地。那么为什么在独处的时候就敢做了呢?难道就真的是自己在自己心中都没有一个高尚地位吗?毕达哥拉斯说过:“无论是在别人跟前或者自己单独的时候,都不要做一点卑劣的事情-最要紧的是自尊。”是的,无论何时,都不要展现自己的丑陋,要随时随地要求自己做一个高尚的人,做一个值得别人和自己尊敬的人。

  独处时,享受一段宁静而有意义的时光,这便是“慎独”带给我们的快乐。

  2

  一位哲人说过:“即使你独自一人时,也不要做坏事,要学得比在别人面前更知耻。”宋朝陆九渊说过“慎独即不自欺”,意思是慎独九是不自欺欺人。它是一种自我立法,是一种自我珍惜,是一种自我保护,是一种自我责任。

  当今社会有多少这样得例证呢?引用一个例子。

  几年前有一次在北京机场候机室里,看见一位妇女在一块布上绣花。金线银线,针起针落,布长时间,一朵漂亮得小花绣成了。接着,她从包包里取出一把小剪刀,修剪露在外面得一些小线头。令我惊讶得是,她没有让这芝麻粒大得线头线脑掉在地上(其实掉在地上,一般肉眼也不会发现,多数人也不会发现她调了线头),而是把它们反放在一个火柴盒大小得口袋里,不慎掉下得线头,也将其一一拾起。这也许就是“慎独”吧。

  然而如今我们社会中“不拘小节”,美其名曰“做大事不拘小节”的人是太多,乱丢垃圾,乱放自行车,随地吐痰,随地大小便等很多,公益性得广告被莫名得撕掉,公厕墙壁上被乱写乱画,满大街得所谓办证得号码,包括墙上,柱子以及街面上都有,还有就是公共产品莫名得被毁坏。以及网上得一些不正当得网站发布得一些消息。QQ得陌生人之间得一些无聊得信息,还有在网上出现得一些恶搞消息和图片。这些都是在缺乏必要得自律情况下得一种心态。

  有多少“慎独”我们可以再来。“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也许是防微杜渐吧。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中考网,2024中考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中考网微信
    ID:zhongkao_com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高考网微信
    ID:www_gaokao_com

  • 欢迎微信扫码
    关注初三学习社
    中考网官方服务号

热点专题

  • 2024年全国各省市中考作文题目汇总
  • 2024中考真题答案专题
  • 2024中考查分时间专题

[2024中考]2024中考分数线专题

[2024中考]2024中考逐梦前行 未来可期!

中考报考

中考报名时间

中考查分时间

中考志愿填报

各省分数线

中考体育考试

中考中招考试

中考备考

中考答题技巧

中考考前心理

中考考前饮食

中考家长必读

中考提分策略

重点高中

北京重点中学

上海重点中学

广州重点中学

深圳重点中学

天津重点中学

成都重点中学

试题资料

中考压轴题

中考模拟题

各科练习题

单元测试题

初中期中试题

初中期末试题

中考大事记

北京中考大事记

天津中考大事记

重庆中考大事记

西安中考大事记

沈阳中考大事记

济南中考大事记

知识点

初中数学知识点

初中物理知识点

初中化学知识点

初中英语知识点

初中语文知识点

中考满分作文

初中资源

初中语文

初中数学

初中英语

初中物理

初中化学

中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