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的悲悯心肠
杜甫是唐朝的三个大儒之一,其他两个是韩愈和颜真卿。韩愈任过监察御史,颜真卿是个将领。他们虽然身份地位不同,却共同实践着儒家的思想。
那么儒家思想又是一种什么思想呢?一言以蔽之,就是悲天悯人的思想。孔子说:“仁者人也,仁者爱人。”他在任鲁国司寇的时候,一次马厩失火,孔子退朝后,听管理员汇报此事,先问伤人没有,接着就问伤马没有,爱人及物,不假思索,体现出对生命的关怀和敬畏。孟子也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的一生都在实践悲天悯人的思想,他每到一个国家,就劝国君要实行仁道,要减免赋税,要让百姓有安居之所。这种以仁为核心的思想,就是悲天悯人的思想。
韩愈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在文学史上有很崇高的地位,同时又是一位忠直之臣,每当国家需要有人站出来说话的时候,他总是仗义执言,奋不顾身出来说话。他的最著名的一次活动就是谏迎佛骨。那年的唐宪宗听说凤翔的法门寺中有一节释迦牟尼佛留下的指骨,就派人到法门寺把佛骨隆重地迎接到长安。沿途修路盖庙,人山人海,乌烟瘴气,劳民伤财,许多人甚至因此而倾家荡产。这时,韩愈站了出来,写了一篇著名的《谏迎佛骨表》,告诉皇上要以民为重,不要被一节来历不明的指骨搞得全国上下人心惶惶。为了百姓而不顾扫皇帝的兴,其勇气令人敬佩。
颜真卿虽然是大书法家,是颜体字的创造者,但拥有重兵,“安史之乱”时他在山东领兵抵抗,后来又坚决维护国家统一,反对藩镇的叛乱割据,竟被军阀李希烈杀害,他是忠臣烈士,他用另一种方式实践着儒家思想,从另一个角度悲天悯人。
只有杜甫,无职无权,他当过的最像样的官,就是右卫率府胄曹参军。这个官职名称很长,但其实就是一名管理军械仓库的仓管员,整天手上拎着一串钥匙,叮叮当当的,地位卑微得很。后来虽然当过唐肃宗的谏官,但没几天就因为替宰相房琯讲了几句话就差点把命给弄丢了。面对如此尴尬的境地,他只能把悲悯的目光投向遍野疮痍的大地,投向饱受饥寒的人民,然后把他的仁爱之心、悲悯之情凝聚在诗行中,除此之外,别无他法。
所以他登岳阳楼,便写“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登岳阳楼》)别人登上岳阳楼都欢天喜地,为洞庭美景所陶醉,就连忧国忧民的范仲淹也是有悲有喜。而杜甫却不是这样,他登上岳阳楼就大哭一场。为什么哭呢?因为洞庭湖水是如此浩瀚无边,天地宇宙必定更是广袤无垠,而我杜甫却四处漂泊,无处安身,再加上孤身老病,亲朋无音,怎不悲从中来?尤其是想起国破山河碎,边关战事急,诗人更是忧心忡忡,不觉悲从中来。千年之后,我们依稀还能看到一个垂暮老人站在岳阳楼上号陶大哭。
他登上白帝城,便写“哀哀寡妇诛求尽,恸哭秋原何处村。”(《白帝》)李白也写白帝,但他看到的是彩云,因此写道:“朝发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刘禹锡也写白帝城,他看到的不仅是彩云,还有锦浪,因此写道:“彩云朝望青城起,锦浪秋经白帝来。”唯有杜甫,登上白帝城,看到的不是彩云,也不是锦浪,而是遍地疮痍,满目凋敝,是十室九空的荒村,是饿殍遍野的荒原。于是,又悲从中来,痛哭一场。
他写“三吏”,便叹老妇从军,哀“中男”守城,嘱边将谨慎。走到哪里,便把忧心带到哪里;看到什么,便把泪眼注视着什么。
他写“三别”,便怨“暮婚晨告别,无乃太匆忙”,悲“四郊未宁静,垂老不得安”,问“人生无家别,何以为蒸黎”。新婚的夫妇令他伤感,垂暮的老人使他揪心,无家可归的人让他忧虑。
春天他写《春望》,“国碎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让生机勃勃的草木也披上一层悲凉的色彩。
秋天他写《秋兴》,“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使鲜红艳丽的枫林也蒙上一种萧杀的气氛。
看到雪,他写“愁吟独老翁”。天地之间,雪舞风回。失意落魄的柳宗元尚且“独钓寒江雪”,何杜甫如此自伤,孤老野叟却要悲吟雪中?
看到花,他写“感时花溅泪”。花本无情,何来泪水?命途多舛的苏东坡尚且“只恐夜深花睡去”,何杜甫如此自苦,春花华发竟还老泪纵横?
那么我们就要问,为什么杜甫要整日悲悲戚戚、愁眉苦脸?唐朝究竟是一个什么朝代,怎么让一位姓杜的人整天忧心忡忡、愁肠百转?
当然杜甫并不是一开始就这样的,他写过一首诗,叫《百忧集行》,期间有这样的句子:“忆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黄犊走复来。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你看,杜甫十五岁的时候还像一个小孩那样天真活泼,童心未泯。他像小牛犊子一样的健壮,在院子里奔来跳去。庭前梨树、枣树的果子熟了,他一天到晚不厌其烦地爬上爬下,有时就直接坐在树枝上,蹦着双脚,啃着果实。这是一个无忧无虑的少年形象,活泼得让人无法不怜爱。如果此时你正好站在树下,对着树上大喊一声:“喂!杜甫,你怎么又爬到树上偷吃果子了?”,那杜甫肯定会对你扮个鬼脸,然后扔给你一个李子或枣子,让你也尝尝鲜。如果这时有一个雕塑家,塑一尊杜甫在树上采果子的雕塑,然后对你说:“这是杜甫。”你肯定不相信,你会说:“不对,那不是杜甫,那是孙悟空。”
可是杜甫为什么就不能是天真活泼的,为什么就一定要愁眉苦脸的呢?要知道,杜甫也是出生名门,自十三世祖杜预以下,几乎每一代都有人出任不同的官职。他的祖父杜审言先后任过膳部员外郎和修文馆直学士,还是唐代著名诗人。他的外祖崔家更是曾和皇室通婚的大士族。杜甫非但家学渊源,而且聪明早慧。七岁就会作诗,十四、五岁时便“出游翰墨场”(《壮游》),与文士们交游酬唱。因为从小天分就高,再加上勤学,书画音乐、骑马试剑便无不通晓。这时,他的家境还不算坏,人又自负才华,因此胸怀大志。武崇远祖杜预,文慕祖父审言,年才十九,便有“四方之志”,北渡黄河,始涉郇瑕(山西猗氏),次岁南游,遍于吴越。这初期三四年的漫游,使他见识到了许多事物,觉着自己学问更高,眼界日广,取功名如拾草芥,如何能不轻狂?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中考网,2024中考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